多甫拉托夫

  • 导演: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 豆瓣评分: 7.1
  • IMDB评分: 6.6
  • 上映日期 : 2018-02-17(柏林電影節)
  • 片长 : 126分钟
  • 地区: 俄罗斯 / 乌克兰 / 塞尔维亚
  • 语言: 俄语
  • 主演 : Elena Okopnaya / 米兰·马里奇 / Artur Beschastny / 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 / 安东·沙金 / 海伦娜·苏耶茨卡
  • 类型: 剧情 / 传记
  • 编剧: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 Katya Dovlatova


多甫拉托夫下载地址


多甫拉托夫介绍

剧情简介
《多甫拉托夫》讲述了俄国作家谢尔盖(Dovlatov)在1971年时的四天生活。当时,Dovlatov 已经相当积极地在写小说了, 但却没有在任何苏联杂志上出版。在这四天里, 主人公最终卷入了各种事件当中, 其中每一个都使他得出一个结论, 即作为一个作家, 要走自己的路, 不要听从任何人的劝告。矛盾的交织循环、与布罗斯基的对话、列宁格勒的世俗生活,、西贡咖啡馆、大剧院的全盛时期、lenfilm 工作室…… 这一切使 《多甫拉托夫》不仅是一部传记电影, 也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豆瓣评分:7.1 IMDB评分:6.6 导演: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编剧: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 Katya Dovlatova
主演: Elena Okopnaya / 米兰·马里奇 / Artur Beschastny / 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 / 安东·沙金 / 海伦娜·苏耶茨卡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 乌克兰 / 塞尔维亚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2018-02-17(柏林电影节)
片长: 126分钟
又名: Довлатов / 大文豪的严冬(港) / Dovlatov
IMDb链接: tt7763020

多甫拉托夫评论:多甫拉托夫口碑怎么样

    战将波舰金 2018-02-18

    这片土地上人们都已死去,活着的只有语言。#68berlinale

    胤祥 2018-02-19

    #Berlin2018# 比同类题材去年上影节俩奖的[哈尔姆斯]还要好一点,也比小格耳曼前作好(虽说长镜头拖沓的毛病依旧),多甫拉托夫在1971年的郁闷一周,列宁格勒文艺圈的趴体用长镜头真是调度精湛,摄影依然很棒。男主选得有点太喜感,出戏。今天的中国文艺圈看到这个片子大概会分分钟觉得膝盖中箭吧。

    小易甫 2018-02-18

    主要是我对题材和形式都没有什么感想。3.5

    把噗 2018-11-24

    调度太舒服了,塔可夫斯基加费里尼的合体。比《盛夏》好一百倍吧。

    brennteiskalt 2018-11-24

    我是真的很希望自己懂一点俄语,好能从语言的细节里分辨出哪些是宣言式的权力话语,哪些是刺人也刺己的苦涩讽刺,哪些是真实的情感释放。不过我猜小日耳曼的风格确是在取消这些细微的区别。带着柔光效果的长镜头滑过一个又一个场景,好像是在发梦,又像是在带着感伤而缅怀。这和多甫拉托夫真实生活里的艰难大相径庭。不得志的艺术家哪里都有,可影片如此寡淡如此间离的处理方式让他的挣扎既不像西西弗斯般富有存在主义色彩,也没有抗争式的愤怒,只剩下一些磨平了的苦涩感,放在嘴里如同嚼蜡。说不定这就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时代精神:一种麻痹了的宿醉感。

    Lycidas 2018-02-17

    4.5 多甫拉托夫的抒情曲,漫无目的四处漂游的一周。导演个人风格刻痕依然显着,画面低对比度色调柔和,仿佛蒙着一层轻雾,梦境般的虚幻气息弥漫在列宁格勒的每个角落。这里是艺术家们挚爱的故乡,他们播撒热情的荒凉游乐园,但他们却不存在,亦不知道该如何存在。

    木子安_象牙 2018-02-18

    没看懂,我是个伪文艺青年。

    竺.不二.哼哼 2018-11-25

    如果从宏观角度把阿列克谢耶维奇也归类为俄国文学的话,加上高尔基,屠格涅夫,契诃夫,也算读过几本。 无论是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这个国家的文学就像其国土一样“着作等身”。 文学巨擘也是层出不穷。 如果说托翁和陀翁一直是不敢触及的彼岸是因为其历史凝炼的恢宏,那诸如《古拉格群岛》,《日瓦戈医生》,《我们》,《生存与命运》则更是加持了历史悲剧的共鸣。 他们有没有“伤痕文学”一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们的伤痕和他们太多像似,而且,我们的伤痕在经历了“好了伤疤忘了疼”之后大有“旧伤未愈又要添新伤”的态势。

    栗色雪 2018-02-20

    对七十年代苏俄政治高压的社会景观呈现十分迷人:白芒、肃静、工业建筑。浅焦镜头让人物站在莫名空旷的画框之中。浮光掠影地记录文人插科打诨的日常琐碎,自以为英雄气的个体反抗多是徒劳。不过问题就是太过琐碎,缺乏某种凝聚的轴心,耗尽了观众的震撼感。

    陆支羽 2018-11-26

    4.5。

    夜间飞行 2018-02-24

    油画的质感,道来一个时代。与如今的中俄两国的对应,只能苦笑了

    欢乐分裂 2018-11-26

    在噤若寒蝉的年代,如何保持心口如一地书写,如何守住内心最后一道扞卫自我尊严的防线,如何绕开重重屏障保存唯一幸存的语言?1971年,需要典型“英雄”的年代,二战结束25年后的蚀骨重见天日,一切不可言说,一切皆有伟光正航标引领。氤氲色调疏离孤寂,穿行在室内的灵活调度,切切嘈嘈的众声喧哗,他如无名幽灵般游荡在各国家机器门口,这是一个失去身份标识的流亡者,却坚持终身以俄语写作,一切终将过去,他们最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帕拉多克斯 2018-11-25

    作家版的《醉乡民谣》故事。小阿列克谢的场面调度值得观摩学习,审美趣味要求高,一些场景直接联想到了老塔。[B+]

    Woodring 2018-05-22

    其实手法相似,但感觉没有了电子云层下那股灵气,甚至偶尔形式化矫情地有些做作~大约是传记束手束脚的地方太多吧~

    圆首的秘书 2018-02-24

    没想到《电子云层下》之后竟然拍了一部传记片,看上去比较中规中矩,其实还是有小阿列克谢日耳曼独特的风格印记在里面。从编剧到调度全部归于无形,几乎没有什么废笔。现实与梦境一样苍白。唯一的问题是全片过于平淡(虽说多甫拉托夫一生确实不得志)。“偷车比说谎更诚实”。

    犯怵中的嫌疑喵 2018-02-28

    Berlinale 2018 #8 2/25 1715 @腓特烈皇宫剧院 长镜晕哦节奏堪比契诃夫的话剧- -卖袜子的结局还蛮不多弗拉托夫的,列宁格勒依然冻人(Dovlatov House, улица Рубинштейна, 23,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马克- -

    AshBoydSwan 2018-10-31

    整个观片过程被anxiety按在地上摩擦...不是传统传记,而更多是关于在非常时代的存在危机,摄影及导演个人风格一如既往出彩,多个地点与不同人物的相遇组成一幅时代画卷。话唠看得还是有点累(对俄语文学欠了解也是原因)。有奇怪的共鸣,严冬刺骨,浓雾弥漫,感受到这相似的绝望。毛子艺术家的使命感带着martyrdom的悲剧美,令人发自内心地感动。

    碗三儿 2018-02-18

    各方面都很不错,尤其是群像非常出彩,冷幽默一个接一个,高潮部分情绪渲染的刚刚好,画面颜色和配乐我也很喜欢。1971年11月初的列宁格勒,满地白雪,这一周过得压抑又迷茫。"我时常从地狱一样的梦中醒来,但真正的地狱是人的灵魂"。 8.5/10 [email protected]

    梁颂华 2018-11-26

    这部片也太挑观众了,要弄明白还得懂一点俄国历史和相关文学知识,不然的话较难能感受到个中力量。单就电影层面来看,出色的地方也会有不少,踏实稳重的叙事节奏,群戏调度的优秀,以及相当高的摄影水准,这些通俗易懂的电影元素都有着很好的质量水平。三星半。

    豆瓣浅度用户 2018-02-17

    火前留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