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

  • 导演:
  • 豆瓣评分: 8.6
  • IMDB评分: 8.0
  • 上映日期 : 2021-03-05(柏林電影節)
  • 片长 : 217分钟
  • 地区: 德国
  • 语言: 德语
  • 主演 :
  • 类型: 纪录片
  • 编剧: 玛利亚·施佩特 / Reinhold Vorschneider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下载地址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介绍

在哪里才有家的感觉?在施塔特阿伦多夫这个有着复杂的排斥和融合外国人历史的德国城市,和蔼可亲的老师迪特·巴赫曼帮助他的学生们体会家的感觉。这些学生年龄在12到14岁之间,来自12个不同的国家,有些人还没有完全掌握德语。在退休之前,老师希望激发这些未来公民对不同工作领域、主题、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好奇心。看完这部引人入胜、让人感同身受的纪录片,让人不由自主地意识到,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幸拥有这样高情感、有耐心的老师,冲突就能通过讨论得到缓解,约翰·列侬的"想象"就能成为现实。导演玛丽亚·斯佩德和摄影师Reinhold Vorschneider向人们展示了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可以是一个壮观的过程-并将其精彩地呈现在舞台上,以至于电影本身几乎具有了某种英雄气概。

豆瓣评分:8.6 IMDB评分:8.0 导演: 玛利亚·施佩特
编剧: 玛利亚·施佩特 / Reinhold Vorschneider
主演: Dieter Bachmann / Aynur Bal / Önder Cavdar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21-03-05(柏林电影节)
片长: 217分钟
又名: Herr Bachmann und seine Klasse /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班级 / Mr. Bachmann and His Class
IMDb: tt14035048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评论: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口碑怎么样

    南悠一 2021-03-06

    高亮简介中的一句话吧,“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可以是一个壮观的过程”。谈技巧是没什么用的,再高亮一遍: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一个壮观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包括再教育。

    symnz 2021-06-14

    在中国学校,我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考试,但没有学过如何和别人相处,如何和自己相处,如何欣赏生活中的美 ,如何寻找身份认同,如何面对民族历史

    胤祥 2021-03-11

    #71st Berlinale# 评审团奖(原鲍尔奖,现三等奖)。鸿篇巨制,比起一部“爱的教育”和更为直观的移民/身份问题而言,导演更关心的问题实际上是德国的人口政策:为何要引进外劳,如何对他们进行公民教育,如何通过语言和教育体制(还专门补习了一下相关资料)来塑造“德国”。导演精湛地用直接电影的方法把这个大问题贯彻在日常细节中,并将其历史化(追溯到20世纪初、纳粹德国时期、60年代土耳其外劳等等),工业小城施塔特阿伦多夫这个地点选得也非常精妙。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柏林学派居然开始煽情了,结尾真的好动人!

    无糖吐槽 2021-04-01

    言语的驳斥只扞卫了一种观点,而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搭建了无数座世界。比起金熊在架势上的咄咄逼人,巴赫曼先生在对待历史与当下的态度上更温和却也有着直面无法终结的争论时的果敢与坚定。

    陀螺凡达可 2021-03-05

    看完后爱上巴赫曼先生了,尽管从中段开始才进入他的私人空间。三个半小时不嫌长,就像助教一样旁听一节又一节课,观察巴赫曼和小孩们的交流沟通。音乐段落很动人,空镜很有效,素材组织天衣无缝。

    Ou 2021-03-06

    巴赫曼先生如天降的圣诞老人,给学生带来智识,欢笑和音乐。没有《墙壁之间》的聚焦,却更为温柔悲悯。

    笑意 2021-03-06

    五星给巴赫曼先生。三个半小时的纪录片,沉浸式观影,却一点也不冗长,感觉像认识了巴赫曼老师和整个班的同学们很久,想和他们一起在课堂弹吉他、打鼓、唱歌。多文化课堂其实和在柏林上的德语班很像,学生能和老师平等交流,打开心扉分享各自不同的生活与文化。最珍贵的还是老师以人为本、为孩子着想的心,自由开放的灵魂与发自心底的尊重。

    查查@13000 ft. 2021-05-02

    从结构和指向上看,是最像波士顿市政厅的。隐退至摄影机后,将陈述交给拍摄环境中的人,由大量市镇风景、工厂设施、工作场面的空镜介入进行定调。更加宝贵的是,巴赫曼老师是教音乐的,他自己就可以掌控影像的节奏和旋律。毕竟陈述(想法的表达)和倾听是最重要的,由此展开沟通的可能。如果说劳伦冈泰的课室风云是一次提问,那么这里提供了一种解答的可能,那个我们期望中最好的形态。

    蓝詹 2021-03-06

    其实真的不必拍这么长。另外德国小孩都好乖好成熟,非常有礼貌,想象不了在法国能拍这样的老师,Bah……

    TWY 2021-06-14

    开场两个细节:清晨,导演拍了上学路上的面包店;巴赫曼先生问刚到达的学生们还想不想再眯一会儿;结论就是这部电影很懂一个在电影节赶场看电影并在开场一分钟前还在努力把披萨塞进肚里的人的心境,让人感动。

    晚不安 2021-04-27

    3.5。看到了一种极为理想的教育模式:音乐教人和谐,历史教人铭记,性别教人平等。教室里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而巴赫曼先生的耐心使这种交流和成长变为可能。基本上是直接电影的拍法,抹除拍摄者的介入性;镜头非常沉稳,大量课堂实录,且有正反打的反应,空镜来做季节性转场。三个多小时片长的意义在于,使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反馈更为完整,但我仍怀疑其必要性,最后的空落难免有种挥之不去的设计感。#CPH:DOX#

    深邃 2021-06-20

    #siff2021# 晚上看德国队踢球,白天看德国人上课,这个巴赫曼先生可比勒夫有型多了。推荐克莱尔西蒙的《年轻的孤寂》和《入学考试》,整两块屏幕跟这片同时放,对比着看就跟法国踢德国似的。

    鲍勃粥 2021-06-19

    9.3/10 #siff24th 几乎超越了任何一种类型的电影,或许从另一角度讲,再次证明了纪录片才是电影之王:青春,歌舞,景致,不失叙事。当怀斯曼不知疲惫地将镜头对准机构或体制时(instituition),此片瞄准的则是一种社群(community),因此它不必如市政厅或图书馆一样构建一个拼图或连环,不必均匀地关注每一个散点,只是去呈现最有感受最有关于“人”的一切(社群不就是关于人吗),既不急于展现,也不急于下结论,反而所呈现出最动人的一面。音乐和肢体呈现了具有脉搏的动感,地貌证明着时间的缓慢流动,而面孔和话语则是关于“人”的本体。

    欢乐分裂 2021-06-19

    几乎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教育模式(作为前教育行业人员无比羡慕)——专业业务能力强悍(身兼多职,寓教于音乐让人欣羡,唱起老迪伦太迷人!讲解作文/阅读/语法的方式一看即知深谙教育心理学),又兼爱心情怀(关爱学生的种种细节好贴心),更难得的是做到严慈相济(引导学生如何面对/解决问题);学生群像也是成功的。 特别感动的三点:1、针对个人情况商讨升学计划;2、课堂上谈论两性关系,这般宽容自由的言论氛围令人激赏,谈及同性相恋——“只要他们相爱”,只想给孩子们鼓掌!3、以现状的移民潮结合二战时期劳工,选取施塔特阿伦多夫含有丰富蕴意,这是一个通达历史纵深处的管道——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历史教育。 很喜欢空镜掠过的景物时序,季节流转,巴赫曼先生送走学生的后脑勺上写着孤独。

    Ada的B计划 2021-05-04

    4.5,室内场景负责讲述,一组组环境镜头则将讲述的内容引向更广阔的外部,已述的人物和无需赘言的背景,言与不言的两面。

    天马星 2021-03-06

    【柏林 2021】真·《放牛班的春天》,朴实、真诚、包容的巴赫曼老师,不仅治愈了学生也治愈了观众,3个半小时根本不够看,想要亲身听一堂巴赫曼老师的课。

    Orisonku 2021-06-13

    SIFF2021/ 我一直感激自己在成长的路程中遇见许多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但也从来没有一个曾说:你们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一纸分数无法代表你们。一直以为教育应该授之以渔,知识的填鸭是短效而无意义的,教师所应做的是开荒、点灯、导向,身前的路只有学生自己能走。巴赫曼的课堂看似散漫无序,私以为其抓住了个体成长的三项重要能力:表达、尊重、辩论。因为表达才需要不断探索自我,并通过差异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因为尊重才有了交流的基础,才有了平等与包容的可能。表达与尊重之后才能开始辩论,惟有辩论才能不断接近问题的内核、事物的真相,从而更好地共情他人、更新自我。而我们当今的教育漠视表达、崇尚权威、打压异见、泯灭个性,反而本末倒置地寻求被模式化的一个数字,原来一文不值。

    圆首的秘书 2021-03-05

    追踪了预科学校全科老师巴赫曼先生和他一整个班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虽然在观点表达上并没有《发狂黄片》那样激进,但该片同样将现实(移民)与历史(种族)勾连起来,形成了某种历史社会学调查。在巴赫曼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和反复追问中,二代移民儿童缓慢地构建出一套关于如何对待他人,如何看待性别、民族差异的价值观。可以说,整部电影是一套欧洲社会议题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难得一见的人本主义的典范之作。

    YiQiao 2021-06-18

    论公民的养成 从教育出发辐射大到集体国家民族种族文化政治历史的学习和争论小到个人知识艺术情感等精神观念意识的培养和成熟落点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谆谆教诲不过如此//不仅一遍遍耐心真诚肯定地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特别和优秀还始终将孩子当作能够交流沟通的对象的老师实在是太有魅力了 学习在甚至针锋相对的意见之下平和讨论这件事太重要了//难得在三个半小时内保持了专注和好奇

    林浮云 2021-06-14

    年度十佳。纪录真实性之下的理想主义比类型片之下的理想主义更具力量。奏效的理想主义写法,三个半小时赘笔多少是有,但在一个时长框定的条件下,保证赘笔量少已是难能可贵。更为珍贵的是影像延伸出来的进步写法与展示音乐关于一切的可能性。影像伸展出来的巴赫曼先生是历经风霜却仍怀揣理想主义的灵魂,在影像中显然已成绝对理想主义的教育,显然是一种精神。最后那几秒的沉默,摄影机背对着巴赫曼先生却仿佛看见他的双眼,道出理想主义情感性的教师的困境——共情心理过大,不禁泪眼朦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