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怒海

  • 导演: 许鞍华
  • 豆瓣评分: 8.5
  • IMDB评分: 7.5
  • 上映日期 : 1982-10-13
  • 片长 : 109 分钟
  • 地区: 中国香港
  • 语言: 粤语 / 日语 / 法语 / 越南语
  • 主演 : 林子祥 / 缪骞人 / 马斯晨 / 刘德华 / 奇梦石 / 郝嘉陵
  • 类型: 剧情
  • 编剧: 邱刚健


投奔怒海下载地址


投奔怒海介绍

法版蓝光2018年上市的,画面色调偏绿,整体亮度高,看着画面干净,只是质感差了些
美版CC蓝光2022年上市的,画面色调偏红,整体亮度偏暗,修复画面用了大量噪点,面部特写的时候细节丰富,质感比较高…… 
两版对比图可以自行看看,美版这个质感就只能把体积调大了~

日本摄影记者芥川(林子祥)三年后重返刚刚解放的越南采访,遍地的生机令他心生欢喜,但当他无意间走进城市的另一隅结识当地女孩琴娘(马斯晨)后,方知之前所见不过是越共政府特意为他这样的外国记者安排的粉饰太平的假像。
在琴娘并非刻意的“导游”下,越南平民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悲惨生活逐渐被芥川尽收眼底。琴娘一家人、战后唯一留下来的某酒吧的老板娘(缪骞人)及她的正想方设法逃离越南的情人祖明(刘德华)等人的被越共任意践踏的自尊强烈地触动着芥川敏感善良的心,尽管他并无彻底改变他们命运的能力,却仍是尽力给予帮助。

豆瓣评分:8.5 IMDB评分:7.5 导演: 许鞍华
编剧: 邱刚健
主演: 林子祥 / 缪骞人 / 马斯晨 / 刘德华 / 奇梦石 / 郝嘉陵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粤语 / 日语 / 法语 / 越南语
上映日期: 1982-10-13
片长: 109 分钟
又名: Boat People
IMDb: tt0084807

投奔怒海评论:投奔怒海口碑怎么样

    苏打水 2010-05-18 10:13:31

    可见那时候的广电总局还是朵木有G点的清纯小菊花,居然允许如此明目张胆题材的电影在内地全程取景!

    丁一 2009-08-09 12:24:55

    生在地雷区,死在红旗下;投奔怒海船,焚身越南港

    沉歌 2012-03-20 21:47:59

    我记得你的八十年代情怀,你的新浪潮喜好,你钟意参悟的人生,你爱轻巧提起的沉重话题。我猜你肯定会喜欢许鞍华,可惜我们都没有共坐看过哪一部。

    林檎 2010-09-25 14:48:49

    “法国人和美国人在她身上好像没有留下痕迹”“她最宝贵的还是给了中国”

    谋杀游戏机 2011-12-27 23:50:24

    很难想象一位不过35岁的女导演在面对政治上的风吹草动所表现出来的魄力与勇气,世人皆心知肚明她所说的不仅仅是越南难民。前半段尚中规中矩,随着嗜血政府暴力的缓缓展开以及祖明一线的单立,剧情开始有了震慑人心的力量。刘德华最早触电之一,第一镜就是大场面长镜头,海报真是惊艳。

    雨中散步 2017-07-21 11:19:15

    本片的编剧邱刚健说:“那个剧本写了7万字,非常厚,但却是没有经历过政治动荡的人关在书房中写出来的,听了上百遍莫扎特的《安魂曲》。其实是完全天真的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描述和构架的剧本,所以作为编剧觉得自己还蛮职业的。”香港人惊觉未来命运或许将会像越南难民般投奔怒海,一惊就惊了三十多年~

    U 兔 2010-04-19 23:43:57

    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拍出来的东西果真很震。不知道里面现实的成分有多少,但是从咱们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说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故事讲得不错,人物情感的递进很有层次和力度。镜头拉伸和光影布置都很到位,跟心情跟环境配合得真好。娘的,那个时候的人是真的一窝蜂的拧在一起用心做着电影...

    欢乐分裂 2011-12-07 18:49:42

    祖明与琴娘一失败、一成功的「投奔怒海」,从明暗两处、写实写意着力刻画自由到来的艰难险阻,充满酣畅的生命力,既是片中人物们的果敢舍离,也是创作者勇气的象征。80年代的香港,在已知回归的前提下,人心已浮动,逃离的主题一直持续到97前夕,许鞍华在彼时复杂的情形下,竟然在海南岛拍了这么一部涌动着万千隐喻气象的影片,也算是时代的造化,想想这般幸运的“擦边球”,今日已不复重来。“如果你见到他,叫他别忘了纽奥尔良市的酒吧,我要一直干到七十岁。”怀揣着这样的微茫希望,她才能在孤独的煎熬中守望到天明。“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自己的革命失败了。”这是一个在乱世中依旧清醒着的人。当时这些创作者们不无天真的理想主义,以及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格局下,尚存“任性”发挥的自由语境,如今回望,真的令人唏嘘。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15-11-15 04:29:25

    光怪陆离的南洋红色政权,死在红旗下的焦灼恐惧,电影本身也带着非左即右的意识形态。我觉得许鞍华本质上是靠左的,但正因为如此才对中国的文革特别失望。海报惊艳了...

    seamouse 2011-08-21 23:38:42

    珠影、海南兴隆农场、湛江市,一起在才开放那些年为许鞍华的这部红色恐怖电影贡献了一个“越南背景”。或许战乱才结束的地方都具备那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苦逼气质吧,于是我在阮琴娘一家分明看到了《大地在波动》;起初对岘港文化局干部的描述尚属客观,但意识形态潜伏在后面,形成有些不适的转折

    Bigteeth 2008-04-29 12:44:59

    了不起,二十多年前许鞍华已经俨然一代宗师。

    Ocap 2017-07-05 16:14:15

    4.5。牛逼!第一部许鞍华,也是至今看过最另类生猛的港片。最可贵的笔触不在惨境描绘,而是对苦难的麻木与恐惧驱动下的恶性循环。台词双关得毫不刻意,所有非叙事性画面就像那些从未带回的影像一样真实。欲揭天堂之皮却从此长眠地狱,柴油用上了,燃起了照亮驶离怒海的光。太阳不红,红色是血的颜色。

    冰红深蓝 2020-11-09 22:57:16

    剪辑、运镜和节奏把控不够完善,胜在剧本和表演。对越南进行描绘与想象,却从日本人的第三方视角(“异国的异国”)呈现,语言又是粤语为主,还夹杂英语(会显摆英语的大儿子),很有意思。有些比较直白的符号化处理,尤其是缪骞人演的酒吧老板娘一角。刘德华在周润发举荐下出演本片,初出茅庐就已挑不出毛病。奇梦石扮演的真性情的阮主任让人心疼,走过半生,洒过血汗,初心虽在,现实已残,唯有无奈与惶惑(“革命革了半辈子,突然发现自己老了...越南人民的革命成功了,我自己的革命,失败了”)。不少场景无比生猛凛冽,令人胆寒:街头抓壮丁,陋巷刑场搜刮新死者,步步惊心的挖地雷苦役,还有最后那幕诀别的火舞。PS:海报简直绝了,片名力道十足,英文名“Boat People”则更加切题,也极富嚼劲。(8.5/10)

    重木 2019-04-26 21:23:45

    35岁时的许鞍华导演大作,真是wow啊,以一个日本记者这样“国际友人”的视角看越南革命之后的社会与普通人的生活!有着高尚意识形态的革命最终为什么会成为深渊和暴力的地狱?20世纪的诸多国家的正义革命为什么最后会造出利维坦怪兽?为了一个遥远的伟大目标是否可以不择手段、合法化暴力与血腥?什么叫“专政”?以今日的后见之明看:20世纪有两个怪兽,一是纳粹主义,另外就是苏联的极权主义。

    boks 2019-02-10 21:33:27

    先看投奔怒海,再看胡越的故事。 许鞍华老师的片子总有一种文学性,她的剧本明明有不错的戏剧冲突,一般的导演是加盐放辣把味道吊起来,渲染冲突和煽动情绪,但许导不是,她清高一辈子,鄙视这些俗套,她在需要重笔的时候远景留白,以味道素淡为美。 导演名字叫喧哗,拍的片子却跟剧集似得,绵长流转考较耐心

    哼哼.floweray 2019-07-29 21:25:21

    布罗茨基在他的时代说: 文学需要不断干预政治,直到政治不再干预文学为止。 影视是不是也该天真地为之努力了? 这其实是个冷笑话~

    吞火海峡 2018-03-11 16:43:02

    论佳句通篇锦绣,聊佳章密集卖惨,自由之美绽放其间。斧凿过的故事,总有失实的嫌疑,若是建构在虚构之国上,就可避免此类诟病,任你执泥意识形态,天马行空肆意飞扬。【8】

    有心打扰 2011-11-28 20:25:27

    黎明前的黑夜最最阴冷,曙光仍旧被乌云遮住,越南的百姓仍旧处于政权的逼压之下。自由是一党的自由,局限并且虚伪的伪自由,革命还未成功,人民还需努力。芥川最后被火焚烧,一个希望也在火焰中消失,但是希望的种子没有灭绝,琴娘便是希望,最后的眼神坚决而强大。

    BLAKE 2008-08-15 22:52:37

    首先这部电影多少有些政治影射的意味。但强烈的人文关怀却包含在历史纵深之中。作为许鞍华前期作品,没有刻意地显露自己的锋芒,而是深切的关注于现实。从来没有想过林子祥也可以这么“朝伟”,也从没想过香港还有这么一部作品。

    736 2010-03-05 20:33:48

    借他人杯酒浇心中块垒..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