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亞賽倫蓋蒂旅遊攻略

景點介紹 位於東非大裂谷以西,阿魯沙西北偏西130公里處,一部分狹長地帶向西伸入維多利亞湖達8公里,北部延伸到肯尼亞邊境。 1940年後成爲保護區;1929年,塞倫蓋蒂中部228,600公頃地區被定爲狩獵保護區;1951年建成國家公園;1959年得到擴大。 作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態計劃中塞倫蓋蒂──恩戈羅恩戈羅生物保護區(連同毗鄰的馬蘇瓦狩獵保護區)的一部分得到國際公認,同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1,476,300公頃)是整個生態保護區(2, 305,000公頃)的一部分。東南與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809,440公頃)相鄰,東北和洛利翁多狩獵保護區(400,000公頃)接壤,北面與肯尼亞馬拉國家保護區(151,000公頃)相連,西面是格魯梅蒂狩獵保護區(500,000公頃)。海拔高度介於920米到1850米之間。 塞倫蓋蒂平原主要是火山灰覆蓋的結晶岩,伴有大量露出地面的花崗岩(丘陵)。北部和西部狹長地帶主要是火山爆發形成的山地。兩條向西的河流常年有水,還有不少的湖泊、沼澤、泉眼。 降雨主要集中在11月到第二年的5月,12月和3、4月爲高峯期。年平均氣溫20.8℃。海拔1150米處記錄的年平均降水1210毫米。降雨量向東遞減,自北向西遞增,在西部維多利亞湖附近的狹長地帶年降雨達950毫米,公園最北端肯尼亞邊境附近年降水達1150毫米。 植被以開闊草原型植物爲主,但在嚴重乾旱時幾乎全部變爲沙漠。主要植物是馬唐和鼠尾粟(鹽鹼土壤的代表植物)等茅草。在較溼潤地區,水蜈蚣屬植物生長佔優。公園中部爲大片金合歡林地草原。丘陵植物和茂密的林地,以及一些長廊林覆蓋了公園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低地和山地植物主要是金合歡。

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