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源區晉祠旅遊攻略

晉祠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爲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創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關於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頗爲出名了。

晉祠現已稱爲一箇有着幾十座古建築的中國古典園林的遊覽勝地。這裏殿宇、亭臺、樓閣、小橋、古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爲山西的“小江南”,馳名中外。晉祠的文物古蹟很多,比較著名的有:聖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樑、難老泉等。

侍女像

聖母殿是晉祠的主體建築。殿內,除聖母居中端坐外,旁有42尊侍女像。她們有的灑掃,有的梳妝,有的奉飲食,有的侍起居,還有音樂歌舞,文印翰墨等,各有所司。儘管她們職務不同,但都長期禁錮在宮廷之中,其哀怨、慍怒、厭倦和抑壓之情,在她們的面部都有着細膩生動的刻劃。在我國古代泥藝術中是比較罕見的作品。

奉聖寺

全稱十方奉聖禪寺,在晉祠的最南部。這裏曾是唐代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有掛甲樹仍立於院中。奉聖寺北有舍利塔,高38米,爲七級八角形,每層四面有門,並繞以琉璃勾欄,可供憑倚,登塔遠望,晉祠全景盡收眼底。村莊、田野一覽無遺。

金人臺

古稱蓮花臺。在晉祠中軸線會仙樓正西。因臺上四隅各鑄鐵人一尊,亦稱鐵太尉。臺正方形,四周砌欄杆,正中設琉璃瓦小焚帛爐樓,高約4米。

四隅金人以西南隅爲最佳,其胸前有“北宋紹聖四年鑄”銘文,西北隅鐵人爲次年所鑄,頭爲明永樂二十一年補造;東南隅爲北宋元祐四年鑄造,東北隅爲1913年補鑄。據《太原縣誌》載,祠爲晉水源頭,故鎮以金神,爲防水患。

魚沼飛樑

在晉祠聖母殿前,北宋時與聖母殿同建。魚沼爲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橋曰“飛樑”,亦稱“板橋”,其結構爲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礎爲寶裝蓮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襯托橋面,東西平坦連接聖母殿與獻殿,南北兩翼下斜至岸邊。

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欄圍護可憑依。形制特殊,橋東月臺上有鐵獅一對,神態勇猛,造型逼真,鑄於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難老泉

出自懸甕山下的斷岩層,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與侍女像、齊年柏並稱“晉祠三絕”。因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人們便以“難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着附近數萬畝稻田。

李白、范仲淹等大詩人都曾寫過讚美難老泉的詩。難老泉上有水母樓,是晉源神祠。祠內,水母端莊秀麗,據甕而坐,她束髮未竟,神態自若。

齊年柏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齊年柏”,相傳爲西周時所植,由於年代久遠,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幾百年以前,就曾以“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郁古柏含蒼煙”的詩句來歌頌它的古老、蒼勁;刻於周柏旁的明末書畫家傅山先生的題詞“晉源之柏第一章”,更加渲染和烘托了它頑強的生命力。

獻殿

在晉祠內魚沼飛樑之前。原爲祭祀聖母,供獻禮品的場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創建,經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

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琉璃雕花脊,樑架爲徹上露明造,斗拱簡潔,出檐深遠,前後當心間闢門,其餘各間在檻牆之上安置欞柵欄,外觀酷似涼亭,但整體結構輕巧穩固。

《晉祠之鉻並序》碑

在晉祠貞觀寶翰亭內,是貞觀二十年(646)唐太宗李世民撰並書寫的。碑高1.95米,寬1.2米,厚0.27米,全碑1203字,書法骨格雄健,筆力奇逸,含有王羲之書法之神韻,是書法藝術中的珍品,可謂行書楷模。

地址: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

交通

晉祠景區位於太原市,距離晉源區約5公里

公交:

乘坐301路、302路、308路、804路、848路、856路至【晉祠公園】站。

類型:古蹟歷史建築祠堂

等級:AAAA

遊玩時間:建議2-4小時

電話:0351-6020014

官方網站:http://www.chinajinci.com/

開放時間:

旺季4月-10月:8:00-18:00;淡季11月-次年3月:8:30-17:00。

門票信息:

門市價80起。旺季80元/人(3月1日-11月30日),淡季75元/人(12月1日-2月28日),

晉祠鎮:太原市南郊區轄鎮。1958年設晉祠公社,1984年建鎮。位於區境西南部,距區府10.8公里。面積74.4平方公里,人口2.7萬。轄晉祠、索村、東院、長巷、南大寺、北大寺、花塔、赤橋、西鎮、楊家村、小站、小站營、王郭、南張村、新莊、東莊、東莊營、萬花堡、三家村、野莊、牛家口、青陽河、窯頭、下石、吳家峪、三泉頭、五坡、明馬、新建村29個村委會。農作物有小麥、玉米…… 晉祠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中國現存50大古建築

·中國國家二級博物館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聖母殿晉祠公園魚沼飛樑獻殿周柏唐槐《晉祠銘》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