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銅山風景名勝區旅遊攻略

銅山風景名勝區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銅山風景名勝區分銅山、銅山湖、雲霧峯三個部分,總面積74平方公里,海拔681米,整個景區融匯聚集了山巒、湖水、島、潭瀑、洞穴、寺廟、革命遺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風景名勝資源的精粹,集“雄、險、奇、秀”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和,以“一山、一水、一寺、一聖地”構成了完整的風景名勝體系。

銅山,原名大復山,漢代名將鄧通在此鑄錢而得名。它以“險似華山,秀似黃山”被冠以“小武當”之稱,“南朝金頂(湖北武當),北謁銅峯”的美談流傳至今。

自東漢以業,佛道兩家的釋子道徒,在銅山修身養性,弘揚拂法,形成了豐富的宗教歷史文化內涵。“一天橋”、“二古廟”、“三宮觀”、“四道天門”、“五大石崖”、“六大洞穴”、“七大寺院”、“八大景觀”、“九大奇石”、“十座名峯”等景點,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山上,雲霧繚繞,危崖聳立;山下,洞谷幽深,林草茂密;周圍羣山之上怪石嶙峋,酷似猴、熊、蛇、鷹等八十種動物,鬼斧神工奇妙無究。山泉、飛瀑、紅葉、怪石、河湖、寺廟、相互交映,可謂人間的仙境,歷史上留傳的農曆六月十五日的傳統廟會來自皖西、鄂北、豫南等各地朝山香客日達數十萬人之多,物資交易大會盛況空前。

銅山腳下便是南宮寺,踏入山門,穿過竹林小道便來到千年佛教、道教聖地——滴水崖,寺院南側有一滴水石洞,常年滴水不斷,泉水甘甜清例,沁人心脾。西側有一神仙洞,傳說是祖師爺修仙之地。寺院佛道合一,常年香客不斷,從滴水崖拾階而上經“好漢坡”、“迴心崖”、“焦閣老碑”、“百丈崖”、“一線天”、“銅山雲梯”、“得道石”、“天橋”過四道天門可到達頂峯,立在銅峯之頂鳥瞰羣山,滿目蔥籠,花枝爛漫,山巒起伏似巨龍飛舞,河流交錯如飄帶縈迴,景區100多箇著名景點盡收眼底,千里雲海,河湖一線,水天一色,氣象萬千,使人心曠神怡,有迴歸大自然的感覺。登山完畢,便可泛舟銅山湖,碧波盪漾,島綠景秀,岸上松濤陣陣,鳥語花香,賓館服務設施齊全,環境優美,“水怪”的傳說,更爲銅山湖增添了一分美麗和神祕。銅山風景名勝區,以秀麗的山水爲主體,悠久的歷史文化爲內涵,能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是求知、求新、求奇、求險、求佛、探勝的旅遊勝地,是中原大地一顆璀燦的明珠。

銅山以獨特的湖光山色,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着歷代遊客。相傳,王莽趕劉秀曾在銅山激戰;南北朝時期,以《水經注》聞名於世的酈道元曾數次登臨銅山詳考沘水之源;唐代的尉遲敬德登山遊覽,立碑紀念;唐未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登山後詠詩激勵鬥志;明朝正德年間,官至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焦芳曾“相從賢士大夫數輩而來”登山遊歷,並親自撰寫《重修銅山清涼禪寺碑記》清代順治皇帝削髮爲僧到銅山清涼寺隱居。清代歷任知縣登峯觀景,並留下很多讚美銅峯的詩篇。

整個景區由“十大名峯”、“五大石崖”、“八大景觀”構成,其中“銅峯積翠”、“熊石朝天”、“石婆峯”、“天橋石”、“滴水崖”、“四天門”、“一線天”、“雲梯”等綺麗雄奇的景觀令人叫絕。周圍羣山之上,形若猴、獅、虎、羊、龜、鷹、蛙等多種動物的怪石,其鬼節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叫絕。

該景區已於1994年5月13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爲省級風景區,它是以山水爲依託,以豐富的宗教人文和革命文化爲內涵的風景勝地。

銅山鄉: 銅山鄉位於泌陽縣城東30公里處、東臨確山縣、南接桐柏縣、北與驛城區的老河、板橋相接。典型的山區丘陵地形,是革命老區,因境內有省級風景名勝區銅山而得名。全鄉面積266平方公里,下轄大路莊、焦竹園、鄭莊、毛橋、上邵、高莊、肖莊、樓房嶺、鄧莊、曹莊、山頭、缸窯、羅溝、彭莊、閔莊、羊進衝、柳河、銅峯18個行政村,269個村民小組,335個自然村,總人口3萬人,耕地…… 銅山鄉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