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雲縣祥雲水目山旅遊攻略

祥雲水目山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水目山,離祥雲縣志25公里。這裏屬於馬街鄉,海拔2070米。

水目山是雲南開創最早的佛教聖地之一,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南詔諸大臣請建此剎。普濟慶光禪師用禪杖鑿地,“而有清泉湧出,因名水目”。開堂之日,六詔的首領都來祝賀。香火最旺時,號稱“和尚千人,尼姑八百”。歷代都有高僧住水目山,如唐代的開山祖普濟慶光禪師,宋代的淨妙澄禪師,晚清時期的無往如禪師、非相行禪師街頭在理國時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爲僧。清初有名的擔當和尚,也曾在此長住。從唐朝起,水目山寺院經過多次修理工建,逐漸形成了一箇建築羣落,有水目、賢填充、地藏寺、靈光寺、塔院、三教閣、毗盧閣、彌陀庵等寺觀。水目山寺分爲上、中、下三庵,現僅存的下庵,爲清代宣統二年(1910年)重建,1984年至1987年重修。下庵依次是山門、塔院、前院、西北配殿、大雄寶殿,南北兩邊有僧房、香櫥、職事堂、齋堂、茶室、雲會堂。下庵前面,有歷代僧人精心培植的梨數十畝。

庵內有唐朝種植的月季花兩株、松柏4株。大雄寶殿有明朝成化年間造的銅鐘、木鼓。寺內外有古碑10多塊。在上庵、中庵遺址旁,各有唐朝種植的山茶一株。上庵的紅茶花,高12.6米,胸徑0.42米;中庵的白茶花,樹高7.5米,胸徑0.38米。這兩株茶花的花朵,都是九蕊十八瓣,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水目寺塔建於大理國時期,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這座塔原是雲南有名的“寺抱塔”,在塔的四周,原建有八角環形殿宇,把塔圍住,塔尖從殿頂伸出,很是獨特。現在塔殿已毀,僅留下塔基上的48個柱石墩座。水目寺塔高18.16米,四方形,爲15級密檐式實心磚塔,從第七級起,塔身逐次向上收縮。塔剎由銅鼓蓮花托葫蘆體組成。塔身第一級東面,有封閉式塔門一道,南面壁上有彩色佛教繪畫23幅。塔建於穿梭朝嘉定七年,也就是大理國天開十年(1214年)。

水目山北崗有一片塔林,又稱和尚墳。塔林分西北片和東北片,塔林作梯狀排列,墓塔共61座,是水目寺歷代僧人的入寂之地,其數量和規模爲全國罕見。墓塔高3至6米,塔身爲紡錘形或四方形。紡錘形的是磚塔,是大理國時所建。四方形塔有磚、石兩種,爲明、清時代所建。塔基分四方形和六方形兩種,基座及塔盤磚上有云紋、蓮花紋、人物、動物浮雕圖案。塔剎有相輪、爺月、寶珠等形狀。塔基外有石級通入塔內,塔內有墓室,用來放置陶製骨灰罐。罐面用硃砂寫上佛語及圓寂僧人的姓名及法號。

水目山有“鐵樹開花、枯井取木、風洞遊仙、木狗守場”等傳說。鐵樹開花,指的是寺中的鐵樹曾突然開放。枯井取木,是下庵後邊的這口枯井,傳說在建寺時木料不夠,普濟慶光禪師作法,從遠處借來木料,從枯井中取出。風洞遊仙,是說一得道高僧,經常從一山洞中鑽到山外遊玩。木狗守場,是傳說一高僧製作了一木狗,用來守田莊的打場,木狗能像真狗一樣活動。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雲南驛鎮境內

類型:森林山寺廟文化旅遊區

等級:AAAA

遊玩時間:建議2-3小時

電話:0872-3354086

官方網站:http://www.shuimushan.com/

開放時間:

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