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明城牆遺址公園(西便門小公園)旅遊攻略

明城牆遺址公園(西便門小公園)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歷史上明城牆全長40公里,始建於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一線的城牆遺址全長1.5公里,是原北京內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標誌。其城東南角樓是全國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始建於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位於市中心地域,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東起城東南角樓,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西至崇文門,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總面積約:15.5公頃,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其中城牆遺址及城東南角樓佔地3.3公頃,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綠地面積12.2公頃。

由於年久失修和人爲損壞,城牆破損嚴重,爲保護文化遺產,再現古都風貌,北京市委、市政府認真實踐“-”重要思想,決定徹底整治城牆遺址的周邊環境,修復城牆,建設明城牆遺址公園。

公園保護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由於年久失修和人爲損壞,城牆破損嚴重,爲保護文化遺產,再現古都風貌,北京市委、市政府認真實踐“-”重要思想,決定徹底整治城牆遺址的周邊環境,修復城牆,建設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綠化實施明城牆遺址公園

方案是由北京市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設計,崇文區園林局組織施工,公園建設以保護城牆爲主,通過營造滄桑、古樸的自然環境,充分展現古都城牆的文化內涵和歷史風貌。建成後的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簡潔、樸素、大方,結合城牆遺址自然面貌和各綠化景區的風格特色,由西向東依次形成“老樹明牆”、“殘垣漫步”、“古樓新韻”等景區。城牆遺址的保護工作以現狀保護、排險加固爲主,以少量補缺爲輔,最大程度保存城牆的現狀,站在城牆下,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會油然而生。

2002年8月17日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整體綠化建設工程正式啓動。目前,明城牆遺址公園主體工程已經竣工。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內土建工程及電信電纜、高壓加空線、路燈照明等配套設施管線入地工作已經完成。在建設中,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原有的200多棵古樹保留了下來,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內種植了以國槐爲主,銀杏、油松爲點綴的喬木,以及花色淡雅的山桃、山杏、海棠等能很好地烘托明城牆氣氛的樹木品種。在跌宕起伏的微地形上,鋪種了12.2公頃大片草坪,形成了開朗的透景線。

公園特點

公園運用簡潔的設計手法,突出展現城牆的殘缺之美。漫步公園內,古樹掩映,綠草茵茵,綿延古樸的明城牆及深沉凝重的角樓彷彿在向人們訴說民族的滄桑。公園內“老樹明牆”“殘垣漫步”“古樓新韻”“雉堞鋪翠”等景觀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展現崇文深厚之文化積澱,令人平添無限的遐思。

公園文化

東便門至崇文門明城牆遺址是北京城內僅存的兩處明城牆之一,是北京城歷史發展的重要標誌,其東南角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餘城牆遺址也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這段城牆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明清兩代都有修葺。由於歷史原因,保護範圍內用地多被單位、居民用房佔用,城牆遺址年久失修,破損嚴重,管線埋壓危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破壞市容市貌,影響首都形象。明城牆遺址公園

爲保護北京古都風貌,改善當地居民生活條件,市政府決定搶修城牆,並徹底綜合整治城牆遺址的周邊環境,建設明城牆遺址公園,並妥善解決當地居民的住房問題。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騰退工程是北京市政府2002年爲羣衆擬辦的60件實事之一,也是我區四大工程之首。2003年9月,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一期工程竣工。-、-、萬里、-以及時任市委書記-、市長-等分別到明城牆遺址公園視察。

公園意義

明城牆遺址公園

新建成的北京明城牆遺址,以保護城牆爲出發點,以展示古城牆的真實面貌爲目的,爲市民提供了一處清靜、自然、古樸、蒼涼的環境。城牆北側將形成封閉的鬱鬱蔥蔥的綠化帶,而城牆南側園路的線形、植物的配置都力求簡潔大方。城牆遺址的保護工作以現狀保護、排險加固爲主,以少量補缺爲輔,最大程度保存城牆的原狀,站在城牆下,歷史的凝重感和滄桑感油然而生。

此外,明城牆遺址公園也是崇文區舉辦大型羣衆性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2003年9月29日至10月4日,明城牆遺址公園舉辦了以“古牆神韻,活力崇文”爲主題的第一屆北京明城牆文化體育節暨投資貿易洽談會。

2003年,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被評爲北京市精品公園。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門東大街9號

類型:城市公園古蹟

遊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電話:010-65270574

開放時間:

週一8:00-17:00

門票:

城牆免費;東南角樓:成人10元,學生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