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縣梁野山風景區旅遊攻略

梁野山風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梁野山風景區爲"武平八大景"之首,被譽爲"梁野仙山",現爲福建省AAAA級風景區。位於武夷山脈最南端被評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建省生態旅行示範區”“福建省水利風景區”。集齊峽谷、險峯、絕壁、深潭、怪石、密林等多種景觀,有“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天然綠色基因庫”、“野生動物避難所”等美譽。

遊步棧道全程6公里,分上瀑布羣、下瀑布羣兩個主要景點,有“神牛瀑”、“草鞋陂”、“通天瀑”、“飛魚瀑”、“披雲瀑”、“佛光瀑”、“金龜瀑”等二十餘條姿態各異的瀑布,窮盡人間飛瀑之美,是告別世俗喧囂,迴歸綠-的絕佳去處。景區設了觀景臺和臺階、攔杆,可在此駐足戲水、憑欄遠眺、靜聽水聲。

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武平縣境內,山係爲武夷山脈最南端,南嶺山脈東頭,屬中亞熱帶、南亞熱帶過渡區域,地理座標爲:東經116°07'~116°19',北緯25°04'~25°20',總面積14365公頃,是集物種與生態保護、水源涵養、科普宣傳教育、科學研究、對外交流與合作、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野生植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於1991年被武平縣人民政府劃爲禁伐區,1999年2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爲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生態系統組成複雜,類型豐富,植物羣落有6個植被羣、24羣系、53個羣叢。維管束植物種類有199科789屬1742種,佔福建省維管束植物的46.8%;陸生脊椎動物有30目85科370種,佔福建省陸生脊椎動物的48.8%;昆蟲有28目193科938種,大型真菌31科63屬122種。區內國家保護的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列爲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野生植物有14種,野生動物有46種,列入國際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名單的瀕危種和易危種有10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1、2的有43種。

保護區有我國保存完好的特色資源和森林羣落。一是南方紅豆杉林。天然分佈有近1萬畝,從幼苗到胸徑1.73m的南方紅豆杉大樹均生長良好,林內更新良好,種羣結構呈金字塔型,爲國內外罕見。二是原生性鉤栲林。鉤栲爲常綠闊葉林的伴生樹種,較少成爲建羣種。在保護區孔廈村馬頭山有66公頃保存非常完好的原生性鉤栲林,林內鉤栲大樹平均胸徑達95釐米,爲全國罕見。三是稀有的觀光木林。觀光木作爲中國特有分佈的木蘭科植物,一般僅見零星分佈於常綠闊葉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中,極少形成羣落。在保護區內,首次發現了原生性觀光木羣落,面積達10公頃,局部大樹多達11株,最大胸徑115cm,平均胸徑71cm,亦爲全國罕見。四是過渡地帶特徵明顯的動植物區系組成。泛北極植物區系的南方紅豆杉、亮葉樺、水青岡,主要分佈於熱帶地區的白背瓜馥木、黃桐、鼎湖血桐、絹毛杜英、華南省藤,主要分佈於南嶺山地的羅浮栲、硬殼桂、乳源木蓮、樂東擬單性木蘭等都在保護區內生長良好。一些種類越過這一區域不可見或少見。

同時,保護區是閩、粵、贛交界地區和武平縣的重要水源地,是梅江、汀江的重要匯水區,爲我縣11個鄉鎮70%的人口和福建汀江、廣東梅江兩岸人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生態保障,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2000年1月,經武平縣人民政府(武政〔2000〕文1號)批准,成立了梁野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行政級別爲副科級,下設4個科室、3個管理所,人員編制15人,由武平縣林業局負責管理。2004年1月,經福建省委編辦(閩委編辦〔2004〕6號)批准,成立了“福建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機構級別爲相當副處級。其後,龍巖市編委、武平縣編委分別以巖編辦〔2004〕3號、巖編辦〔2004〕47號、武編〔2005〕02號、武編辦〔2005〕21號、武編辦〔2007〕4號、武編辦〔2008〕24號文,確定了內設機構、領導職數、人員編制和機構性質,內設7個科室站,下轄4個管理所,6個檢查哨卡、1個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人員編制45人,機構爲參公管理事業單位。

地址:龍巖市武平縣城廂鎮梁野山景區

類型:自然保護區森林瀑布古蹟

等級:AAAA

遊玩時間:建議3-4小時

電話:0597-3339332;0597-3339333

官方網站:http://wplysnr.forestry.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lysbhq/indexdianhltq/

開放時間:

夏天8:00-18:00;冬天8: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