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市鄒城孟廟孟府旅遊攻略

鄒城孟廟孟府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鄒城孟廟孟府,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鄒城市區南部。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滬鐵路從景區附近經過。是國內歷史久遠、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羣之一,也是我國古建築經典作品。始建於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後經歷代維修與擴建,形成現有規模。

孟廟坐落於山東省鄒縣的南關。

孟廟又稱“亞聖廟”,是祭祖戰國著名思想家孟子的祠廟。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鄒(山東鄒縣)人,先世是魯國的貴公大族。他受業於孔子弟子子思的門人,以後發展了孔子的“仁學”,提出“仁政”的主張,被稱爲思孟學派,代表孔門的嫡系正傳,後人將他與孔子相提並論,並把儒家的治世思想稱爲“孔孟之道”。宋代封孟子爲鄒國公,元至順二年(1331年)加贈鄒國亞聖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亞聖。

宋時在孟子墓的邊上曾建祠廟,宣和三年(1121年)遷建今址,後經歷代三十多次的擴建重修,明代才建成現在之規模。廟呈長方形,南北長317米,東西寬85米,佔地100多畝。院落共五進,有殿堂六十四間,碑亭兩座,坊五座,存漢代以來的碑碣275方,漢畫像石101塊。廟內的主要建築大都建在中軸線上,有祭祀孟子夫婦的亞聖殿、寢殿,東有祭祖孟子父母的啓聖殿、孟母殿,西有家廟、齋堂等。亞聖殿是祭祖孟子的場所,重建於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殿寬七間,有二十六柱,都是八角形的,以石鼓爲柱礎。孟廟內古樹蔥蘢,以柏檜居多,銀杏、藤蘿點綴其間,使古建築羣依然充滿了生機,明代著名的書畫家董其昌贊曰:“愛此孟祠樹,森然見典型。沃根洙水潤,含氣嶧山靈。問世磨秦籀,參天結魯青。方智樗散壽,只人列仙經。”

孟府位於孟廟的西側,又名亞聖府,是孟子嫡裔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孟翰博的府第。

孟府的始建年代已無從可考,今址是宋宣和三年(1121年)遷建於此的,現存的建築多爲明清的遺物。府院坐北朝南,長226米,寬98米,爲四進院,有殿堂門廡等116間。前部爲官衙,第一進院的東西配房是差役住房。二門又名儀門,門內正堂五間,是孟子後裔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的公堂,在此迎接聖旨、接見朝廷-、傳授家法等。正堂前東西廂房各五間,是祭掃孟廟的禮生、樂生、司書、執事等人員的聽差處。後部是內宅,主體建築有世恩堂、賜書樓等,賜書樓內專門存有皇帝御賜的墨跡和歷代的文書檔案。(國家文物局)

地址: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亞聖路1498號

電話:0537-5221377

開放時間:

8:30-17:30(取票時間:淡季16:30停止售票,旺季17:00停止售票)

門票:

孟府孟廟成人票40元

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年),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學派的代表人物;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今山東鄒縣東南)人。被認爲孔子學說的繼承者,有“亞聖”之稱。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先後到過樑(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雖曾被齊宣王…… 孟子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