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夾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攻略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澧水中流、武陵山脈尾端,西距石門縣城八公里。它以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宜人的自然景色相融合,是集佛教聖地、闖王陵園、茶道源頭、森林風光於一體的旅遊佳境。1994年被國家林業部定爲全國20家森林公園示範園,2002年被評爲國家AAA級風景旅遊區,現有靈泉禪院、闖王陵、洗墨池、玉璽井、善會墓、圓悟塔、碧巖泉等景點。

闖王陵,是自稱“闖王”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將軍的最後歸宿地,是在1980年由考古專家試掘出來的,從1992年開始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按原貌修復的,整個陵園佔地面積30畝,規模宏偉壯觀,完全是明清宮廷陵園式建築氣派。。“闖王陵”三個大字,是199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明史學會會長劉重日老先生的題詞。門兩邊的對聯:農民領袖問鼎神京恨事業陵夷欲復漢家酬夙願,和尚袈裟偃旗禪院證英雄歸宿試將文物認前朝。是由號“玉皇山主人”劉人壽老先生所撰書,可以看出劉老對李闖王的評價:李自成雖取得了短暫的勝利,但事業未成,只有歸隱禪院退出江湖。陵衛大門上的門釘,每一行是9顆,是象徵着九五至尊,而頂頭採用的是古建中的藻進而設計,中間爲“垂龍”,旁邊爲佛家八寶:盤腸(順暢)、寶瓶(收邪氣)、蓮花(出淤泥而不染)、0(常轉輪迴)、金魚(既活躍又牢固)、蓋(寶蓋萬年載)、傘(萬年傘)、海螺(海水永不枯竭)。四周的鏤空雀替分別是四方琴棋書畫、四音鐘鼓磬笙。

紫石牌坊:走過大順橋來到神道,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建築物正是按照當前〈石門縣誌〉卷十二陵墓篇所載“舊有紫石牌坊,製造壯麗,爲當事者所撲碎”而修復的“紫石牌坊”,大家可以看牌坊正中-:“奉天倡議”這幾個字,正是我們剛纔在紀念館裏所提到的李闖王當年的旗號。以前我們這裏一直叫做“奉天玉和尚墓”,一箇和尚牌坊上面爲什麼有和李闖王將軍旗號相同的字句呢?我們再看這個“奉天玉和尚”,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會,只有帝王才能“替天行道”、“奉天承運”,佛家僧侶只能信佛而不能奉天,否則大犯禁忌,是要殺頭的,這個和尚居然敢稱如此大逆不道的法號,且又用與當年闖王打出的旗號相同的字眼,這是否是一種巧合呢?大家再看牌坊兩邊的對聯,這是摘自李建候《永昌演義》中批錄的詩“英雄一代赴飄萍,大塊空留百戰生,搗碎乾坤驚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時來作惡來還怕,運去看經佛不靈,事業盡隨流水去,禪房夢醒夾山青。”中的一句。試問一箇和尚能有如此氣勢嗎?這分明是一種帝王氣魄不凡的真實流露。好了,剛纔在這裏提到了幾個問題,如果我們把奉天玉和尚和闖王李自成劃上一箇等號,那麼前面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李闖王胸懷大業,壯志未酬,欲東山再起,但已是空有凌雲之志,已無力迴天了。只留遺憾於夾山罷了。

神道:信步走上神道,大家可以看一下兩邊的石像生,這第一對是石獅,它是一種威嚴和權力的象徵,第二對是麒麟,是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象徵祥瑞吉祥,第三對是大象,有俗話說:南大象,北駱駝。這就是寓意李闖王曾經打下的南方江山,第四對是羊,寓意當年李自成小時當過牧羊童,第五對是馬,寓李自成戎馬生涯的一生。好了,現在我們就要踏上神臺,走上陵寢了,當您踏上這一步步的臺階時,請您注意臺階數,第一級是22步,寓意闖王出生當農民的22年,第二段是17步,寓意闖王南征北戰的17年,第三段30步,寓意闖王出家在夾山當和尚的30年,整個臺階合計69步,正好是闖王在人間生的69年。

神臺:站在神臺上,看到的是這塊“奉天玉大和尚之墓”碑,這個“玉”字,如果把這個“玉”字中的一點拿走,就是一箇“王”字,連起來就是“奉天王”,當年李自成攻進西安時曾稱過“新順王”。如果把剛纔拿走的這一點放到上面去,便成了一箇“主”字,連起來就成了“奉天主”,是“執行天命的主人”,只有天子纔是奉天行命的,當初李自成自九宮山一戰後,來到夾山禪隱,但在當時的環境下是不允許其大張旗鼓的拋頭露面的,只好採取這種藏頭露尾的字眼來替代。也可謂是煞費心機了。我們再看這馱碑的動物,它就是東海龍王的第六個兒子,叫贔屓,是龍頭龜身,傳說它力大無窮,專門來駝碑的,人們常說“心誠則靈”,據說摸了它的頭,萬事不用愁,摸了它的牙,神鬼都不怕,摸了它的嘴,有錢也有米,摸了它的肚,添福又添壽,摸了它的背,喝酒千杯也不醉。

陵寢:是李自成的墓室,1980年由考古工作者在挖掘出來,這種葬法很少見,只有在陝西的米脂縣纔有這種葬法,分爲一墓三穴,右穴是座化缸,是當年李自成圓寂時用的,中間是骨灰罈,挖掘出來時,裏面有七顆舍利子,現已存入石門縣博物館,再看這個骨灰罈,是一隻白底青花瓷壇,青花壇上飾有麒麟、鳳凰圖案,據考證是明代瓷器,在青花瓷壇上覆蓋有一塊古磚,是《中興夾山祖庭弘律奉天玉大和尚塔銘》碑,左穴由於朝庭搗毀及盜墓者的光顧,穴內只剩下若干碎瓦片和一塊隨葬的“壙符碑”,碑上的符號是這樣的。先看左側:身披北斗,頭戴三臺。一種解釋爲“與日月同高”或“與日月同輝”,另一種解釋爲“向北而立”。“頭戴三臺”是個關健,三臺喻王冠形,“頭戴三臺”正是一箇王冠的“王”字,王字結構正好是三臺。右側“壽山水遠”之“壽山”非指地名,而是指墳墓,“壽山”即“壽冢”,即生前造好的墳墓,尊稱爲“陵”。再看中間“福壽”,在道教中有“福祿壽禧”,道教創始人爲李耳,我們暫且認爲它是一箇“李”字,中間“屍奄”,人死爲屍,如認成一箇人旁,則爲“俺”字,在米脂方言中常說“俺自個兒”,那麼則可認爲是一箇“自”字,再看“生養護”是一箇人的成長曆程,可認爲是一箇“成”字,下面的這個字就不好認了,門裏面一箇吞字,門外環繞一箇繁體馬字,實質上是“門吞馬”三字,套在一起,“吞”字如把“口”字倒過來,就是一箇“吳”字,當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把李自成趕出北京,正好合上此意,現如把趕出去的馬收回放到門裏,則成了一箇“闖”字,下面幾個字可看出是“王”“大”“元”字,最後是“律令”二字,古時將軍、元帥腰間掛有令牌,並以此來行軍作戰,那麼則認爲“帥”字,連起來就是“李自成闖王大元帥”。大家再看中間爲“闖”,右邊是“三臺”,左邊“壽山”爲“陵”字,合起就成了“闖王陵”。

野拂塔:走出墓室,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巍然聳立的野拂塔,只在離李自成墓室幾米處挖掘出來的,大家仔細看塔上的文字:“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三世野拂維禪師塔”,據考證,野拂確實是奉天玉的大徒弟,也就是李自成的大侄子李過,當年他爲了孝守師父陵寢,纔在此立塔,意在塔如其人,伴隨師父左右。

明樓:闖王陵的最後一棟建築物就是眼前的明樓了,也叫碑亭,這裏是后皇爲先皇題詞以紀念的地方,李自成當初在夾山禪隱圓寂後,作爲一名隱僧,后皇當然沒有題詞,當年毛澤東看了原陝甘寧邊區副主席李鼎銘之侄李建候所寫的《永昌演義》後,給作者寄了一封信,信中首先肯定了作者,既而對李自成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吾國自秦以來,兩千餘年推動社會向前進步者主要是農民戰爭,大順帝李自成將軍所領導的偉大的農民戰爭,就是二千年來幾十次這類戰爭中極著名的一次。”而《永昌演義》對李自成的歸宿作結語是死在夾山,毛澤東當肯定作者,又做出如此高的評價,肯定是傾向於夾山說,所以我們就摘錄了信中的一句話“大順帝李自成將軍”,以示紀念,在由邵華主編的《親家》第十章184頁說: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和黨中央由平山裏西北坡進入北坪,臨出發早晨,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這裏進京去趕考!300年前,赫赫有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高奏凱歌進入北京京城,僅48天就狼狽地逃出紫京城。最後流落民間,連他的卒年和安息地至今沒有一箇準確的說法。”可見當年毛澤東對李自成的歸宿也是有看法的。

風水:站在明樓的這個平臺上再返過身來看一下整個闖王陵,可看闖王墓所處的位置,風水學上說,墳地葬的寶地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這裏的青龍指流水,白虎指道路,朱雀指污水池,玄武指丘陵,大家發現沒有?闖王墓正處於這種地方,左邊有澧水河,右有石陬公路,前有洗墨池,後有連綿起伏的十九峯,這不正是風水學上的風水寶地嗎?又按我們石門的說法:青龍指高山,白虎指小山,朱雀指山尖,玄武指丘陵,那麼大家看左邊是青山蒼翠聳立,右邊白虎山低緩,前面正對小山的山尖,後有十九峯,這也正好合上石門的風水說法,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

香樟:俗稱它爲樟樹,它又名香樟,生長快,材質好,爲我國南方重要的珍貴用材和芳香油料樹種。樟樹材質緻密,紋理美觀,氣味芳香,且耐腐防蟲,所以它就成爲了造船、傢俱和美術品的上等用材。同時它的根、莖、葉、果實均可提煉樟腦、樟油,廣泛應用於工藝、化工、醫藥和國防等方面,在我國的臺灣所產的樟腦數量最多,且質量好,居於世界首位。大家再往上望,樟樹的樹姿壯麗,四季常青,樹冠擴展,根系深廣,生長繁茂,而且壽命長,一般達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以上,是綠化和防護林的優良樹種,樟樹性喜溫暖溼潤,最適合生長的溫度在平均氣溫16℃左右,在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也存在有天然生的樟樹,但在海拔1500米以下生長最茂盛,同時它對土壤要求較高,喜溼潤肥沃,土層深厚的中性土壤。

洗墨池:這是歷代來夾山的文人騷客、高僧奇士寫詩作畫清洗筆墨的地方,故名洗墨池。藉以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情懷,天長日久,筆上的墨把整個池子都染黑了,李自成在此曾經寫了這樣的一首詩:“滿不滿,清不清,一齊反,得太平。”,從字面意思解釋,就是李自成認爲滿清皇帝都應該被他反掉,自己做皇帝,天下就太平了,所以我們現在又叫它不滿不清池,

玉璽井:傳說當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崇禎皇帝走投無路,在那棵有名的歪脖子樹上一命嗚呼,李自成得玉璽,後又帶到了夾山寺,本來是想謀東山再起之後再用這個印的,沒有想到大勢已去,有心殺敵卻無力迴天了,一氣之下把玉璽扔進了這個井裏面,到康熙年間,石門縣衙有一箇師爺帶縣官的兒子到夾山寺遊玩,其子非常頑皮,將園中花草亂摘亂踩,寺中一老僧說道:“你怎麼如此搗蛋?我恨不得打你一耳光!”師爺帶縣官兒子回府後,縣太爺驚呼:“誰把我兒子打了一耳光!”臉上五根手指印清晰可見,師爺絞盡腦汁回憶,沒有誰打他,只有夾山寺一老僧講過要打他一耳光,縣太爺心想:莫非是天子呀!金口玉言,講打就打了。第二天,縣太爺親臨夾山寺,拜訪了這位老僧,成爲了莫逆之交。後來,這位老僧告訴縣太爺:“我就是李自成,你和我關係這樣,沒有什麼東西送給你,攻下北京時,我得到玉璽,現在對我來說已無用處了,我已把它丟進廟內一古井中,你把它撈起來,獻給皇上討點賞賜吧!縣太爺後來叫人撈了上來,獻給了當朝皇帝,皇帝龍顏大悅,專門下了一道聖旨:石門縣縣官獻玉璽有功,從此見縣官高一級,如果犯殺頭之罪可赦免不死,到北京城可以鳴鑼開道八面威風。

山門:夾山寺山門是一座有三個門洞的牌樓式建築,山門門額題詞“夾山靈泉禪院”是由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趙補初老先生所寫。1996年6月10日,中央領導-同志在夾山參觀考察時留下手跡“寺古追唐宋,林深隱帝君”,再一次肯定了夾山寺的悠久歷史以及禪隱一代英雄豪傑李自成的客觀事實。

山門又稱“三門殿”或“三門”,兩邊各有一箇小門,它們分別是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象徵着佛教的“三門解脫”,因寺院多居山林,故名。我們平常看到的空門都是緊閉着的,那它在什麼時候纔會打開呢?空門只有在皇帝駕臨、高僧法師講道、出家舉行剃度儀式時纔會打開,無相門與無作門分別有滅衆欲、滅造作得解脫的意思。

放生池:

傳說古人非常信鬼神並流傳着一句:“人走彎道,鬼走直道”的俗語。我們踏上的這座橋剛好有九道彎曲,故名九曲橋,它可避邪消災,走過這座橋後,您就大吉大利、一生順利啦。

橋下有放生池,佛教以“大悲爲首”,“五戒”中的頭一條就是不殺生,並同時提倡“放生”,佛教要求佛門弟子要以慈悲心常行放生,每年佛誕日農曆四月初八那天,許多佛教徒、善男信女來此放生,以積功德,可得到增壽延年的果報。宋代天台宗著名學者知禮還提倡在佛誕日舉行放生會,並撰寫《放生文》以定儀規,此後放生習俗徹底教化,並經久不衰。

天王殿:

天王殿是山門內的第一重殿,殿內供奉有六尊像,面對山門,位於殿正中的主尊是袒露着大肚皮、笑口常開的彌勒像,“彌勒”是梵名音譯的簡稱,意爲慈悲,彌勒佛常懷慈悲之心,名叫“阿逸多”,出生於古印度波羅奈國的一箇婆羅門家族,與釋迦佛是同時代人,隨釋迦佛出家後,修習法佛成爲佛弟子,經常手持錫杖,杖上掛一布袋在-一帶遊化,言語行爲不拘小節,預測吉凶非常靈驗,人們又稱他爲“布袋和尚”,他憨態可掬,佛像兩邊有常見的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上可笑之人。”笑口常開的彌勒佛使人一進殿門就有一種皆大歡喜的感覺,因而深得人們的喜愛。佛教傳說人有三生,即“前生、今生、來生”;佛有三世,即“過去、現在、未來”,彌勒現在還在兜率天內院修行,他要修行4000年,在那的一天是人間的4000年,所以他要在57億6千萬年以後才能到華林園龍華樹下得道成佛,故彌勒佛又被稱作“三世佛”中的“未來佛”。

彌勒佛左右兩側是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叫“多羅吒”,職責是守護東方,臉白穿白色鎧,手中法器是碧玉琵琶,“持國”意爲慈悲和扶持國土,琵琶表示用音樂感化衆生,也表示“調”;南方增長天王,叫“毗琉璃”,守護南方,面穿青色鎧甲,手握青光寶劍,“增長”意爲念衆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也表示“風”;西方爲廣目天王,叫“毗留博叉”,守護西方,穿紅色甲冑,手纏一條青龍,“廣目”意爲能以淨-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也代表“順”;北方多聞天王,叫“毗沙門”,守護北方,穿綠色甲冑,右手執寶幡“混元傘”,左手握銀鼠,“多聞”比喻福、德之名聞於四方,也代表“雨”。四大天王各護一方,故又稱“護世四天王”,四大天王各有九十子,輔佐四天王守護空間十方,即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及上、下,四天王手下各有八位大將,幫助管理所屬各處山河、森林及地方上的山神。

四大天王代表着風調雨順,又暗示着“五穀豐登”、“天下太平”,威武兇猛的四大佛教0天神被中國老百姓賦予了十分美好的理想寄託。

彌勒像後面是韋馱菩薩,他又叫韋琨、韋馱天,是一位與四大天王一起擔當佛地“衛戍工作”的神將,據說,韋馱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的八個將領之一,並居四大天王部下的三十二個大將之首。韋馱爲何被供奉在彌勒背後,面對大雄寶殿呢?這與他擒賊護佛立功有關,韋馱是佛國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飛著稱,佛教傳說,在如來涅磐時,有個“捷疾鬼”偷走了佛的兩顆牙齒,韋馱急起直追,最後抓獲竊賊,奪回了佛牙。後來韋馱擔起保護釋迦墳墓,打退掘墳盜骨之敵的重任,韋馱像供於大雄寶殿對面,手執金剛忤橫眉瞠目,警惕注視着大雄寶殿,是守護釋迦牟尼墳墓之意。

韋馱像有三種姿勢,一是雙手合十,金剛忤擱在手上,挺直站立,這表示該寺是十方叢林,具備接待雲遊僧人和居士的能力;二是右手握忤觸地左手叉腰或雙手扶忤觸地,表示不具備接待能力,雲遊僧人和居士儘快離去;三是左手握忤指天,表示具備少量雲遊僧人短期接待能力。

在佛教寺院,拜佛之前是要上香的,上香有一定的方法。香點燃後(三支爲一柱,一般是一柱),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着香杆,大姆指頂着香的尾部,安置胸前,香頭平對佛菩薩聖像,再舉香齊眉,然後放到胸前豎直,開始插香,用左手把第一枝香插中央,然後再插左右兩根。

茶禪一味:“茶禪一味”是佛果圓悟克勤大師提出來的,茶由禪興,在宋朝進入鼎盛時期,茶事可融於佛事,茶風與禪風合一,茶道的跟本就是在於清心,這也是禪道的中心。

圓悟克勤大師在夾山住持時,手書“茶禪一味”四字真訣贈給弟子虎丘紹隆,虎丘紹隆後創建了“虎丘派禪法”而弘揚四方,四字真跡由一箇日本留學僧攜往日本,在臨抵海岸時,突然風爭浪高,船體破碎,但所幸這四字真訣是已經裝裱的,沒有被海浪吞沒,被人拾起後輾轉到日本一休宗純手中,一休宗純因悟到“茶禪一味”的真諦而成爲了日本一代禪宗高僧,現在這四字真跡還在日本奈良大德寺,是該寺代代相傳的鎮寺之寶。1992年3月,日本國裏千家派茶道專家多田鬱使率30多人來夾山尋根,寫下“鳥唧花落碧巖泉,猿抱子隱翠嶂後”的佳句。

茶具有提神思益、驅困解乏、生津止渴等效用,在夾山特產的八坪牛抵茶在宋至清列爲朝庭貢品,每年到了茶葉豐收之前兩三個月,朝庭就會派高官親自監查,豐收後一併送入朝庭。夾山一帶處於中亞熱帶,氣候溫潤,常年氣溫在17℃左右,適應茶樹生長,再加土壤的弱酸性較好、透氣,特產的八坪牛抵茶芽頭肥壯,外形條索緊結、略扁,像牛角一樣,色澤翠綠,泡到杯中,茶葉葉柄朝下,芽尖向上且不落入杯底,不浮水面,葉尖與葉尖相碰,宛如牛角相對,八坪牛抵茶滋味醇厚,湯色碧綠,如果用我們夾山碧巖泉水加泡,茶水黃綠,便另有一翻品味。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寺院的正殿,以釋迦牟尼佛德號“大雄”而取名。大殿正中即爲西天佛祖釋迦牟尼佛像,他的造像爲結迦跌坐,左手橫置在左足上,名“定印”表示禪定的意思,右手下垂“觸地印”,表示釋迦在成道之前的過去生中爲了衆生犧牲了自己的一切,這些唯有大地能夠證明。據史料記載,釋迦牟尼是公元六世紀後期印度毗羅衛國(現在的尼泊爾境內)釋迦部落淨飯王的兒子,原名悉達多.喬答摩,玄奘大師反他的名字解釋爲十分吉祥和有功德。社會的動盪和由人的生理原因而引起的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和煩惱引起了他的感觸和深思,最終萌發了出家的念頭,通過苦練修行,他戰勝了來自各方面煩惱魔障的侵擾,終於徹悟了人生無盡苦惱的根源和解脫輪迴的方法,獲得了無上大覺。他常被稱爲佛、佛陀,所以他有一箇更爲流行的稱呼:如來佛,即指如實之道而來,開示真理者,《成實論》中記載:“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

佛祖兩邊有二個比丘,年老的叫“迦葉尊者”,年中的名叫“阿難尊者”。迦葉號稱“頭陀第一”,“尊者”是對大智大德和尚的敬稱,迦葉尊者是佛教第一次結集的號召者,在佛門有值得誇耀的大功勞,據說釋迦牟尼涅磐後,由迦葉尊者繼續統領徒衆,後世稱爲“初祖”。阿難是迦葉的師弟,受持一切佛法,追隨釋迦牟尼二十五年,在師兄弟中他的最大本事是“多聞第一”,能獨自一人誦出所有經藏,迦葉涅磐後,阿難繼領徒衆,被後世稱爲“二祖”。

佛祖的另外脅侍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文殊是佛祖的左脅侍,全稱“文殊師利”,表“大智”專司“智慧”,他騎着一頭青獅,表示智慧猛,文殊居衆菩薩之首,但觀世音信仰流行以後取而代之,成爲第一菩薩。普賢是右脅侍,表“大行”專司“理德”,《第二菩薩經跡》說:“普賢菩薩,證窮法界,文成正覺,爲輔助釋迦牟尼,脫度衆生,隱本垂跡,現菩薩相其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今且曰‘普賢’二字,以示其概。”普賢從騎六牙白象,佛教的六牙白象原爲菩薩所化,以表威靈。

十八羅漢供奉在大雄寶殿兩側,是佛祖的弟子,羅漢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可熄滅一切煩惱,0一切功德,又稱“四果羅漢”,十八羅漢產生了廣遠的社會影響,他們分別是:乘鹿羅漢、喜慶羅漢、舉鉢羅漢、託塔羅漢、-羅漢、過-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伏虎羅漢、降龍羅漢。

十八羅漢上部有二十四誅天畫像,在佛教中,“天”主要是指有情衆生因各自所行之業感得的殊勝果報,佛教把世俗世界分爲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欲界有六天,主要包括四大天王、忉利天和兜率天等,色界有十八天,主要有大梵天、遍淨天、天想天,大自在天等。

大悲殿:

重建於康熙四十四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大悲殿純木結構,重檐共有32根,大木柱支撐,屋角起翹緩和,檐下只用了券棚裝飾,正脊上有寶葫蘆,兩端用螯魚收尾,是清朝常見的建築形式,它幾經滄桑,據說曾多次有人試着把它拆掉,但爬上屋頂欲掀起瓦片的人都會頭暈,搖搖晃晃的無法堅持下去,因爲這樣,大悲殿才免強保留下來。

殿內正中供奉的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我們又叫它觀音殿。給人以歡樂稱爲“慈”,拔除痛苦稱爲“悲”,合稱爲“慈悲”,因佛可爲救度衆生脫離生死苦海,故名“大悲”,觀音能隨緣應化,他可以以各種化身出現,關於觀音的形象很多,有聖觀音像、千手觀音像、自在觀音像等,我們這的觀音像是聖觀音像,他又是正觀音,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觀世音菩薩,據佛教說,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因他以慈悲爲懷,常到我們這個世界來救苦渡衆生,很快受到民間的廣泛信仰,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是傳說中觀音菩薩誕辰、成道、出家的三個紀念日,這兒都會人山人海。

在大悲殿內還供奉着另一箇能爲衆生剷除一切病苦的功德無量的藥師佛,據說他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能夠醫治百病,解除各種頑疾苦痛,消災延壽,在我國曆史上社會各階層對藥師佛的信仰一直很盛。

在大悲殿正面左牆壁中還鑲有一塊《重修夾山靈泉禪院功德碑》,長170cm,寬86cm,碑額有“萬億斯年”四個字,上面有一箇“曰”字,意爲雙鳳朝陽、永生不朽。因它立於康熙四十四年,又稱它爲康熙碑,碑文正是奉天玉和尚死後三十年即1705年的追記,其碑文中有兩個地方非常奇怪,“××老人從西蜀南遊”中××兩字被鑿掉了,“×老人知爲漢器”×字也鑿掉了,到底什麼字呢?用顯微鏡經仔細辯認,可以看出就是“奉天”二字,看來這一定是和尚們爲保存此碑及寺廟不被破壞而有意鑿去的。

地址:常德市石門縣常德石門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等級:AAAA

電話:0736-5220616

官方網站:http://www.jslyw.com.cn/

開放時間:

(5月1日-9月30日)8:00-17:30;(10月1日-次年4月30日)8:30-17:00

門票信息:門票32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