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區南京博物院旅遊攻略

南京博物院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南京博物院坐落於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門內北側,佔地70000餘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被評爲“全國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先進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一、建制沿革

1933年,在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倡議下,國民政府創建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蔡元培先生親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李濟、杭立武等先後接管籌備處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名國立中央博物院,由文化部領導;1950年3月更名爲國立南京博物院,初屬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後隸屬華東行政委員會文化部;1954年起,改屬江蘇省文化局領導;1959年,南京博物院、江蘇省博物館、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仍名南京博物院。建院至今,歷任院長爲徐平羽、曾昭燏、姚遷、梁白泉、徐湖平、龔良。

二、館舍建築

籌備處原擬建人文、工藝、自然三館,1936年動工,由當時著名的建築師徐敬直設計,後在梁思成、劉敦楨先生指導下,修改爲仿遼代大殿建築。1937年因抗戰爆發而停建,至50年代初僅建成人文館。大殿古樸莊嚴、雄渾偉岸,成爲南京標誌性歷史文化景觀,現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在大殿西側新建的藝術館則延續了原有建築形式。

2009年,在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擴建工程啓動,2013年完工。總建築面積84800平方米,展廳面積26000平方米。此次改擴建遵循“新舊建築結合,地上地下結合”原則,保留了以紫金山爲背景的天際線以及以大殿爲主體的歷史館,同時改造藝術館,新建特展館、民國館、數字館、非遺館,形成“一院六館”格局。建築佈局體現了“金鑲玉成,寶藏其中”的理念,在前後關係、檐口高度、材質顏色以及細部裝飾等方面形成視覺平衡。整體風貌既有傳統元素,又有現代氣息,二者協調融合、交相輝映。

三、主要藏品

南京博物院現擁有各類藏品43萬餘件(套),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既有全國性的,又有江蘇地域性的;既有宮廷傳世品,又有考古發掘品,還有一部分來源於社會徵集及捐贈,均爲歷朝歷代的珍品佳作,可以說是一座巨大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青銅、玉石、陶瓷、金銀器皿、竹木牙角、漆器、絲織刺繡、書畫、印璽、碑刻造像等文物品類一應俱有,每一品種又自成歷史系列,成爲數千年中華文明歷史發展最爲直接的見證。其中,新石器時代“玉串飾”,戰國“錯金銀重烙銅壺”、“郢爰”,西漢“金獸”,東漢“廣陵王璽”、“錯銀銅牛燈”、“鎏金鑲嵌神獸銅硯盒”,西晉“青瓷神獸尊”,南朝“竹林七賢與榮啓期”模印磚畫,明代“釉裏紅歲寒三友紋梅瓶”等爲國寶級文物。此外,“揚州八怪”、“吳門畫派”、“金陵畫派”、傅抱石、陳之佛等大家的書畫藏品成組成系,別具特色。

用時參考

2-4小時

交通

公共交通

5、9、34、36、55、遊1、遊2、遊5中山門站下車即可

乘地鐵2號線,到明故宮站下,由一號出口向東300米處

門票

免費開放。憑有效證件(身份證、戶口本、學生證、醫保卡等)現場免費領票。或在官網上免費預約門票後再到現場領票,預約網址:http://www.jswenhui.com/njmuseum

開放時間

週二-週日9:00-17:00(16:00停止領票進入),週一9:00-12:00(11:00停止領票進入),週一逢國家法定節假日全天開放。

延伸閱讀: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