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清區濟南靈巖寺旅遊區旅遊攻略

濟南靈巖寺旅遊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悠久,佛教底蘊豐厚,寺內古木蒼翠,怪石林立,古蹟薈萃、佛音裊繞。靈巖寺以其悠久的宗教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馳名於世,素有“遊泰山不遊靈巖,不成遊也”之說。

靈巖寺,位於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境內,始建於東晉,有闢支塔、千佛殿等景觀,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併名列其首。爲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巖寺峯巒奇秀,風光旖旎,以風景幽深、泉石秀麗著稱於世。寺周羣山環抱,深奧幽邃。寺內外摩頂松、千歲檀、朗公石、“鏡泄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勝景別具情趣。寺內古木蒼翠,怪石林立,殿宇崢嶸。靈洞曲澗、青峯翠巒環繞着古剎精舍,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著名勝境有千佛殿、墓塔林、闢支塔、大雄寶殿等幾十處。其中最爲引人入勝的是千佛殿內40尊宋代彩色泥塑羅漢,歷來爲觀者和專家們讚譽不絕,梁啓超稱其爲“海內第一名塑”;藝術大師劉海粟有“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此外,不少名勝古蹟大都流傳着美麗動人的傳說,如闢支塔基裝飾的浮雕“地獄中的蓮花”、“最後的半庵摩勒罘”,反映的是阿育王的政治生活。

闢支塔始建於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於嘉祐二年(1057年),歷時63年完工。“闢支”出於佛教,音譯爲“闢支迦佛陀”,略稱“辟支佛”,闢支塔,意即辟支佛塔。闢支塔爲一座八角九層樓閣式磚塔,塔高55.7米,塔基爲石築八角,上有浮雕,鐫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等故事。闢支塔氣勢雄偉、造型美觀、結構複雜、比例適當,呈典型的宋代風格,爲靈巖寺標誌性建築。宋代文學家曾鞏有詩讚曰“法定禪房臨峭谷,闢支靈塔冠層巒”。

千佛殿因殿內供置衆多佛像得名。此殿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至649年),宋嘉祐和明嘉靖、萬曆年間重修,現存木結構爲明代建築。千佛殿依山建於高大的臺基之上,其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木棱彩繪華麗,檐角長伸高聳,有展翅欲飛之勢。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礎皆雕刻有龍、鳳、花、葉、水波及蓮瓣、寶裝荷花等紋樣,雕工精美,凸顯唐宋之風。千佛殿最受廣大遊客和專家們稱道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羅漢像。1912年,清末學者梁啓超來此遊覽,讚譽千佛殿泥塑羅漢像爲“海內第一名塑”,並親筆寫下了碑碣。1987年,賀敬之來靈巖參觀千佛殿後寫下了“傳神何妨真畫神,神來之筆爲寫人。靈巖四十羅漢像,個個喚起可談心”的詩句。藝術大師劉海粟來靈巖觀後,揮筆寫下“靈巖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讚語。

墓塔林是靈巖寺歷代高僧的墓地。塔林中現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歷代石質墓塔167座,墓誌銘、石碑81通。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座呈方形、圓形、八角形,有浮雕裝鈽。塔身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號。塔剎則有相輪、覆盆、仰月、寶珠、花卉、龍圖等圖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記載着高僧的經歷,它見證了靈巖寺的歷史沿革,是研究佛教發展史的珍貴史料。墓塔林是一座積澱豐厚的古代石刻藝術博物館。墓塔,造型各異,結構細膩,佈局合理;雕刻,內容豐富,技法多樣,精美絕倫。

甘露泉位於寺院東北里許,有“靈巖第一泉”之稱。於懸崖壁立、雜木叢生處見一石竇,泉水以露珠般泄出,叮咚作響,清冽甘美,故名“甘露泉”。僧人常於此汲水煮茶爲炊,入夜,也常於此說-經,“清涼境界”爲靈巖八景之一。

地址: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

類型:寺廟泉

遊玩時間:建議2-3小時

電話:0531-87468099

開放時間:

8:00-17:00

交通

1、巴士:在濟南長途汽車站總站乘專線車,早8:00發車,下午15:30返回;或在濟南客運恆聲公司(解放橋北)專線車,早8:00發車,下午15:30返回。

2、自駕:京福高速——萬德出口下——沿104國道北行約200米——靈巖廣場處沿景區指示牌東行約9公里——靈巖寺,下高速後約10分鐘車程。

門票

門票60元

萬德街道:萬德街道地處長清區東南部,位於省會城市濟南與五嶽之首的泰山之間,因鎮政府駐地在萬德村而得名。面積148.9平方公里,耕地3545公頃,下轄55個行政村,人口55188人。人口出生率爲10.73‰,自然增長率3.19‰。 經濟概況 國內生產總值7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爲1.4億元、3.01億元、2.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12.9%、17%;…… 萬德街道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