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橋區普樂寺旅遊攻略

普樂寺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樂寺中國古代佛教寺院建築。位於河北省承德市武烈河東岸山崗上。據《普樂寺碑記》載,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政府平定了準噶爾部上層分子的民族0活動後,西北邊疆地區多年的0混戰局面得以統一。因巴爾喀什湖附近和蔥嶺以北各少數民族首領每年來避暑山莊朝見乾隆帝、扈從木蘭秋□而建此寺。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樂寺佔地面積2.17萬平方米,面西。以宗印殿爲界分前後兩部分,前部佈局爲典型的漢族佛寺傳統形制,依次爲廟前廣場、山門、鐘鼓二樓、天王殿、配殿和宗印殿。宗印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建於1.36米的基座上,前後各出三階,正面中央設御階,雕刻精美。屋頂爲重檐歇山綠剪邊、黃琉璃瓦頂,正脊滿飾三彩琉璃雲龍紋,中置□嘛塔寶頂,兩側飾佛教八寶。殿內供奉三方佛和木雕八大菩薩。殿前及兩側之山門、配殿、鐘鼓樓均爲一般清制官式做法。

宗印殿後部爲以條石砌築高3.36米的金剛牆圍砌而成的高臺。臺上建有4門和與之連接的72間圍房(已無存)。正門西向,爲面闊3間,進深一間前後廊單檐歇山式。內置乾隆御筆鐫刻《普樂寺碑記》碑1通。圍房正中爲44.4米見方的2層石砌方臺,下層高7.2米,四面正中闢拱門,臺上砌雉堞,儼若城池。南北拱門爲深龕,東西拱門內左右有石級可登臺頂,出口處各建三間捲棚歇山風雨蹬道亭。臺頂正中爲32.8米見方的石臺,高6.6米。四面正中亦闢拱門,東西爲深龕,南北拱門內東折有石級可登臺頂,出口處亦建有風雨亭。這2層方臺稱爲“□城”,即壇城,爲□嘛教密宗-、傳授密法之地。此形製爲中國僅有的實例。

□城正中爲普樂寺後部主體建築旭光閣。閣平面爲圓形,直徑21米,高24米,重檐黃琉璃瓦攢尖頂,檐柱、金柱各12根,環布成兩個同心圓,東西南北四方設門。檐柱支撐下檐,金柱支撐上檐。額枋、墊板及檐桁均爲圓弧狀。閣內頂部飾龍鳳天花和雲龍戲珠藻井,溜金斗□逐層上收,藻井構件滿敷金葉,爲中國古建藻井之冠。在英武石雕砌的圓形須彌座上建有中國最大的立體“曼陀羅”,內供□嘛教密宗本尊“上樂王佛”。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普樂寺一直受到重點保護,1980~1981年國務院撥專款進行了重點大修。

延伸閱讀: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