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區延安寶塔山旅遊攻略

延安寶塔山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寶塔山是延安的象徵。“幾回迴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賀敬之的名句熱情地謳歌了寶塔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神聖地位。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幣二元券正面圖案爲“延安寶塔山”。中華人民共和國1955年頒授的獨立自由勳章,核心圖案就是寶塔山和紅五星。

寶塔山,古稱嘉嶺山,位於延安城東南,延河之濱,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稱作寶塔山。

中國古塔建築,一是起源於佛教,作埋藏舍利、經卷之用,凡有塔則有寺;一是來自風水學說,調理陰陽,避邪降祥。據《太平廣記》載,延州有鎖骨菩薩舍利塔,即指此。嘉嶺山地當三川口,山腰地勢平緩,河川敞開,堪輿者以爲地勢不完美,有缺空,便造塔彌補。因此延安寶塔的建造兼具二因。

延安寶塔,始建於唐,現爲明代建築。平面八角形,九層,高約44米,樓閣式磚塔。闢有南北二塔門,門高2.35米,南門額刻“高超碧落”,北門額刻“俯視紅塵”。塔內採取“壁內折上式”的結構方法,每一層都有塔室。塔身底層高8米,無窗,其餘二至八層,每層各開一至二券形窗洞,第九層爲四面開窗,可鳥瞰全城。塔旁有鍾亭,內懸鐵鐘一口,系明崇禎年間鑄造,高150釐米,直徑106釐米,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蓮花紋飾,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紋飾,是佛道合一的文化表現。抗戰時期由清涼山移置此地,曾用以報時、報警。抗戰時期,日機多次轟炸延安,寶塔是其在茫茫高原上確定方位的航標。因此,延安市政府曾擬議炸燬寶塔,0都安裝好了,被中央指示停止執行,這一古塔遂得以保全。國民黨進犯延安時,飛機誤降富縣,皆因駕駛員錯將富縣城西半山腰的開元寺塔當作延安寶塔,這可算延安寶塔的一樁逸聞趣事。延安寶塔,歷代題詠衆多。明弘治延安知府李延壽《公庭晚晴坐對嘉嶺山遣興》:“嘉山疊疊倚晴空,景色都歸夕照中。塔影倒分深樹綠,花枝低映碧流紅。幽僧棲跡煙霞塢,野鳥飛歸錦繡叢。翹首峯頭故營壘,令人追憶範文公。”1944年春,陳毅作《延安寶塔歌》:“延安有寶塔,巍峨高山上。高聳入雲端,塔尖指方向。紅日照白雪,萬衆齊仰望。塔尖喻領導,備具莊嚴相。猶如豎戰旗,敵軍膽氣喪。又如過險灘,舵手平風浪。又如指南針,航海必依傍。再視塔尖下,千萬磚塊放。層層從地起,累累逾萬丈。大小不同等,愈下愈穩當。塔腳寬且厚,塔腰亦粗壯。方知塔尖高,羣磚任鼎扛。塔尖無塔腳,實在難想象,塔腳無塔尖,塔亦不成狀。延安勞模會,其理正一樣”。1965年,郭沫若《題傅抱石<延安畫卷>八首》其四:“嶺頭猶見塔巍峨,不拜菩薩拜荷戈。塔是人民之所造,留爲紀念換山河。”

寶塔山是延安城最高的山峯,是延安的化身,延安的代名詞,延安的“城徽”,也是延安最重要的遊覽區之一,中外賓客無不登山憑眺,縱覽聖地全貌。只有登上寶塔山,纔算真正到了延安。如今,寶塔山已被建設成爲塔影亭立,層巒積翠,石徑通幽,樓臺亭閣錯落有致的森林公園。寶塔山綠化始於1956年。時任團中央-的-在延安主持召開了西北五省區青年造林大會,在寶塔山上親自栽下了第一批共青林。此後,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代表在山上又營造了紀念林,並設立了紀念標誌。寶塔山綠樹成蔭,風光獨好,盤山柏油路直達塔下,名人詩碑掩映在松柏叢中。現在,夜幕降臨,華燈四放之際,寶塔流光溢彩,像一顆“夜明珠”,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燈塔”。1973年6月9日,周恩來總理最後一次回延安,當天下午,他便驅車登上寶塔山。那時,山下寶塔大橋尚未建造,上山需蹬水過河,總理的坐車因打滑陷在南川河中,從四面八方來的老鄉自動上前把汽車穩穩地擡出放在路上,延安人民對周總理的愛戴之情是難以言述的。在山上,他逐字逐句地唸完毛主席給延安人民的覆電。望見對面的清涼山,總理沉默良久,突然提出要上清涼山去,後因陪同外賓的時間到了,他纔打消去意。事後才知道,總理想上清涼山祭奠在勞山事件中爲掩護他而壯烈犧牲的副官陳友才,陳友才犧牲後就被安葬在了清涼山上。次年,寶塔大橋建成,漸漸被當地稱作“總理橋”。如同巍峨的寶塔一樣,周恩來偉大的形象永遠屹立在延安人民的心中。

寶塔山遊覽區還有摘星樓、嘉嶺書院、烽火臺、範公井、摩崖石刻羣、日本工農學校舊址等景點。

摘星樓:位於寶塔山的峯巔,海拔高度1135.5米。據說曾是范仲淹等鎮守延州時的觀察所,故名望寇臺,現僅有臺基、斷垣及古堡殘跡。城堡南面、東北面堅固的城牆,依然挺立在山上,至今還能看出其輪廓。現有建築是1988年在原址上重建的,爲兩層周廊十字歇山頂重檐仿古樓閣,高15米,混凝土仿木結構,金頂朱欄,雕樑畫棟,勢若高懸,氣衝霄漢。臨此絕頂,極目八方,一覽衆山小,頓生“山到絕頂我爲峯”的豪興。一樓匾書“摘星樓”,爲馬文瑞手跡。

烽火臺:在寶塔山東面,距塔約400米,原爲15米高,周長16米的圓錐形土臺。現已修復成倒鬥形磚砌烽火臺,有臺階直通頂端,上修垛口、焚煙臺,是延安市唯一一座保留完整的古代烽燧建築。該臺地當要衝,視野開闊,東、北、南三道河川一覽無餘,與附近山頭的古烽火臺遙遙相應,尚可依稀望見。

範公井:山腳公路的東北石畔上,有人工在石巖中鑿出的古井一口,直通延河水,深24米,相傳爲范仲淹駐軍山上時開鑿的,故曰範公井。清嘉慶《延安府志》:“範公井在嘉嶺山半,二水合流之衝。範文正依山爲砦,鑿石懸綆以取水。”

摩崖石刻羣:山腳西麓臨街處,有200餘米長的石崖一灣,佈滿歷代政要墨客的題字。現已建成融摩崖石刻與碑廊藝術於一體的遊覽區。摩崖石刻有高山仰止、先憂後樂、泰山北斗、出將入相、是岸、洞天等古代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范仲淹手書的“嘉嶺山”三個隸體陰刻大字,每字高3.68米,寬3.37米,遒勁有力,氣勢博大,是延安古代文明的重要見證,也是延安歷史的重要象徵之一。明弘治《延安府志》載:“嘉嶺山在城東南一百八十步南河濱。宋文正公范仲淹守延時書‘嘉嶺山’三大字刻崖石。”清代陝西巡撫鄧廷楨巡視陝北,以詩記事曰:“馬頭忽見嘉嶺山,大字摹崖屹相向,怪螭蟠屈瘦蛟舞,乃是龍圖老子之筆杖。”范仲淹曾授龍圖閣直學士,被夏人稱爲“小范老子”。

寶塔山開放時間:

旺季:早6:00——晚9:00

淡季:早7:00——晚7:00

門票報價:

普通門票65元/人次

郵資門票67元/人次

門票優惠政策:

軍人、70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免票,兒童1.2米以下免票。

65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憑有效證件半價優惠,中小學生憑學生證半價優惠。

登塔:10元/人

旅遊交通:

從延安火車站、汽車南站乘1路、9路、11路、18路公交車和13路旅遊專線車均可到達寶塔山。

地址: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山旅遊景區

聯繫電話:0911-2113735

傳真:0911-2113735

郵編:716000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yanbts.com

寶塔山街道:陝西延安市寶塔區寶塔山街道…… 寶塔山街道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