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區震澤古鎮旅遊攻略

震澤古鎮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震澤鎮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西南部,爲江南五大桑鎮之一。鎮內慈雲塔高聳,遺“三國孫吳流風;禹跡橋拱伏,傳上古聖賢偉業;小巷悠長,古韻猶存;師檢堂、思範橋,訴說百年沉浮。天文學家王錫闡博覽羣書,學究天人,兼通中西之學,其所著的《曉庵新法》三百年來稱頌學界。在繼中國亞麻絹紡名鎮、中國麻紡集羣產業基地等稱號後,吳江震澤又添新的國字號桂冠。震澤被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授予“中國蠶絲被之鄉”。

震澤鎮是蘇州市吳江區西南部的一箇重要集鎮,是江蘇省的重點中心鎮和歷史文化名鎮。震澤歷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震澤已有原始人羣聚居,從事農業、漁獵,在此生息繁衍。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設鎮,因瀕臨太湖而得名於太湖別稱“震澤”。清雍正四年曾被設縣,夏禹治水留下過足跡,萬代陶宋事業發祥地,清代“學究天人”王錫闡、中國紅十字會創始人施則敬和“兩彈一星”功勳楊嘉墀的家鄉。

清代《百城煙水》雲:“震澤鎮,在雙楊村西四里,北濱太湖。《書》曰‘震澤底定’,因名。”太湖爲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別稱具區、笠澤、震澤,煙波浩渺,三萬六千頃,震澤鎮借太湖之光,因以命名。不過,雖說借光,卻並非無根無據牽強附會,而是名之有源,名實相副。

明朝洪武竇德遠編纂的《松陵志序》言:“禹導水源至此,故曰震澤底定,言底於定而不震動也。距邑西南九十里,有橋曰底定。《吳越春秋》謂范蠡於此乘舟出三江口,其地亦有橋曰思範,至今遺蹟不泯。”

清人徐崧所吟的七絕《太湖巨浸》中亦言:“巨浸源長近接苕,秋來葭炎亦蕭蕭。輸他震澤名偏古,禹跡猶傳底定橋。”清雍正四年(1726),因吳江糧重獄繁,奉旨分縣,分吳江縣偏西之地置震澤縣,出現第三個震澤地名。震澤鎮屬震澤縣轄,不過震澤縣衙門設在松陵(今吳都大酒店地),與吳江縣衙門同城分治。民國元年(1912)元月,兩縣複合併爲吳江縣。

事過四十一年,即1953年5月,原吳縣太湖行政區改建爲震澤縣,也是沾了太湖別稱之光,其實第二個震澤縣與震澤鎮在行政隸屬上毫無關係,只不過是隔湖相望而已。不過第二個震澤縣存在時間不長,至1959年3月撤銷,至此除去兩個縣名,僅歷史文化名鎮震澤之名猶存,永放光芒。

正如盛澤人之喜用盛川別稱盛澤、黎里人之喜用黎川別稱黎裏、同里人之喜用同川別稱同裏一樣,震澤人特別是絲商喜用震川別稱震澤,震川之名隨輯裏絲而聲譽遠揚,名聞南京、蘇州、杭州、上海等絲綢產地和市場。

地址:蘇州市吳江區震新南路1333號

類型:古鎮古村

等級:AAAA

遊玩時間:建議3小時

電話:0512-63751101

官方網站:http://www.zhenze.com.cn/

開放時間:

8:00—17:00

震澤鎮:江南水鄉古鎮——震澤,位於江蘇省吳江市西南部,與浙江省毗臨,古稱“吳頭越尾”,東距上海90公里,北至蘇州54公里,318國道、京杭大運河穿梭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震澤全鎮面積57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3.9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近4萬畝,全鎮總人口5萬餘人。全鎮基礎設施完善,現有22萬伏、11萬伏變電所各一座,有2.5萬噸級地面水廠,開通移動通訊發射臺,提供…… 震澤鎮詳細信息++震澤公園王錫闡紀念館(王錫闡墓及祠)師儉堂震澤文昌閣震澤慈雲禪寺江蘇省農機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