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區焦山旅遊攻略

焦山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焦山位於鎮江東北的揚子江中,山高71米,又名樵山,獅子山,雙峯山,海門山等,自東漢名士焦光隱居此山後,至今稱爲焦山。它屹立於大江激流之中,“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故人稱“中流抵柱”。

由於揚子江的北坍南漲,現在的焦山已接近南岸。從鎮焦路至江邊,乘輪渡至焦山南麓的碼頭,上岸北行不足50米,即抵焦山的主建築定慧寺。定慧寺又名普濟寺、焦山寺。始建於東漢末年,距今已1700餘年。康熙帝南巡時,爲之改名“定慧寺”。寺內亭臺樓閣掩映於綠蔭叢樹之中,故有“焦山山裹寺”之諺。定慧寺的山門莊嚴典雅,古色古香,門前有一對明代的石獅鎮守,門楣上有“焦山定慧寺”匾額,照壁上“海不揚波”四個大字,顯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

走進山門,穿過天王殿,院中有一御碑亭,亭內石碑上刻着乾隆帝下江南時作的《遊焦山歌》。迎面的大雄寶殿,氣魄宏偉,具有明代風格。屋頂雕龍塑鳳,殿內金壁輝煌。在高懸的長明燈後,和藹慈祥的釋迦牟尼、藥師、彌陀三尊大佛高踞在蓮花寶座之上。兩旁的十八羅漢造型逼真,神態各異。主佛背面的海島上,觀音大士、善財、龍女和諸位菩薩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現了佛教“五十三參”的故事。大殿前的院中,有兩棵千年古銀杏,枝葉婆娑;大殿西院內有一口井,名曰“東泠泉”,相傳爲焦光取水煉丹之處,故亦稱“煉丹井”。由定慧寺東的觀瀾閣往北,越小橋過假山,便到了焦山碑林寶墨軒,這是北宋初年潤州太守錢子高所建。軒內珍藏着460餘方碑刻,僅次於西安碑林,爲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最璀璨奪目的無價之寶是《瘞鶴銘》,被譽爲碑中之王,歷代書法家稱之爲“大字之祖”、“書家冠冕”。

寶墨軒之東不遠處是古炮臺遺址。炮臺呈馬蹄形排列,面對大江。它是我國人民抗英反帝鬥爭的重要遺蹟。從古炮臺北登山西上,就到了焦山東麓的絕頂吸江樓。因亭內四面有木雕佛像,所以又叫四面佛亭。此亭八角形,兩層,水泥仿木結構,有梯可盤旋而上。登樓遠眺,大江南北,旖旎風光,盡收眼底。在吸江樓之西不遠的綠竹幽林中,掩映着一座四合庭院,門額寫着“鄭板橋讀書處”,又叫別峯庵。鄭板橋曾在此讀過書,因而名聞遐邇。由此向西,經百壽亭婉蜒南下,就到了焦光三拒御詔不肯出仕的三詔洞。洞內有焦光的塑像

。自三詔洞往東南可至壯觀亭;往南可到摩崖石刻,這裏的崖壁間遍佈歷代名家的詩詞題刻,上至六朝,下到明清;正、草、隸、篆無不具備。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其中陸游和米芾的真跡尤爲珍貴。由摩崖石刻向東可至華嚴閣。此閣二層,北倚石壁,南臨大江,東近定慧寺。焦山的“華嚴月色”,詩意最濃。

鎮江三山,歷來爲遊客所鍾情,然而,除此之外,城南山林中的招隱寺、讀書臺,增華閣、竹林寺,以及鶴林寺、蓮花洞等,亦不失爲尋幽探勝的好去處。

地址:鎮江市京口區東吳路83號

類型:山寺廟

等級:AAAAA

遊玩時間:建議3-4小時

電話:0511-88817103

開放時間:

7:30-17:00

門票信息:

12.1-12.31:50元;9.1-11.31: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