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旅遊攻略

美岱召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美岱召四角築有外伸約11米的墩臺,上有角樓。進入泰和門,迎面就是“大雄寶殿”,佛殿的牆壁上,有色彩斑斕的壁畫,生動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南牆正中開設城門,並建有城樓,城門上嵌有明代擴建寺廟時刻的石匾額,上題“泰和門”。城內有順義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樓院,還有供奉傳爲儲藏三娘子骨灰的太后殿,骨灰儲藏在殿內的檀香木塔中。殿內有明代繪製的壁畫,畫面上蒙古服飾的人物像中,有傳爲阿勒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畫像,爲內蒙古召廟壁畫中獨有的一處。

“玻璃殿”爲3層樓房,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接受朝拜的地方。在東北方,有座重歇山頂式建築,這就是“太后廟”,亦稱“三娘子廟”。

美岱召位於包頭市以東80公里,始建於明朝慶隆年間,它是-教傳入蒙古的一箇重要的-中心。

美岱召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在建築上更有獨特的風格。它是仿中原漢式,融合蒙藏風格而建,是一座“城寺結合,人佛共居”的-廟。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寺內有大量的壁畫,如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歷史壁畫及描繪蒙古貴族拜佛的場面的壁畫都完好無損,這些對於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築史、美術史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美岱召是一處罕見的集寺廟、王府與城池爲一體的建築。寺周圍有土築石包鑲的城牆,敦厚結實,可以抵禦軍隊的如雨的炮彈和騎兵的突襲。整個城池略呈長方形,周長681米,四角建有角樓,南牆中部開設城門。供奉佛像的殿堂就在城內,山門匾額題有“皇圖鞏固,帝道咸寧,萬民樂業,四海澄清”之句,落款爲“大明金國”,頗爲特別。既是“大明”王朝,何來“金國”?我百思不得其解。寺裏主體建築有經堂、大雄寶殿、羅漢堂及觀音殿等,殿宇高大雄偉,殿內供奉佛像、菩薩像,並陳列法器,牆面繪有佛傳故事和0神像等內容的壁畫。順義王家族世代居住的樓院在城內深處,太后廟裏的檀香木塔,儲放着太后骨灰。

母親是最偉大的,她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一箇個子女,兒女長成,自己衰老。就像一隻桑蠶吐絲殆盡,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人們要紀念她!

從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出發,沿陰山南麓的京藏高速公路西行至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境內,陰山腳下,敕勒川上,有一座青松掩映、引人注目的召廟——美岱召。

美岱召位於包頭市以東80公里處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召廟依山傍水,景色宜人。遠遠望去,陰山、白塔、古松、經過修繕仍顯蒼勁的美岱召城門,古樸典雅,雖說沒有藏傳佛教寺院四周的經幡飄動,但是建築選址、格局還是透着黃教韻味。

據史料記載,美岱召始建於明朝慶隆年間(1567年--1572年),土默特蒙古部主阿拉坦汗受封順義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萬曆三年(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取名靈覺寺,後改壽靈寺,朝廷賜名福化城。西藏邁達裏胡圖克圖於萬曆三十四年來此傳教,所以又叫做邁達裏廟、邁大力廟或美岱召。

美岱召是一處罕見的集寺廟、王府與城池爲一體的建築,寺周圍有土築石包鑲的城牆,敦厚結實,可以抵禦軍隊的炮彈和騎兵的突襲。整個城池略呈長方形,牆高約4米,周長681米,四角建有角樓,南牆中部開設城門,並建有城樓,城門上嵌有明代擴建寺廟時刻的石匾額,上題“泰和門”。

進入泰和門,迎面就是大雄寶殿,門匾額題有“皇圖鞏固,帝道咸寧,萬民樂業,四海澄清”之句,落款爲“大明金國”。寶殿內釋迦牟尼歷史壁畫及描繪蒙古貴族拜佛場面的壁畫都完好無損,生動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西壁下方的一組蒙古族供養人羣像。他們均身穿明清時期的蒙古族服飾,手中持念珠等宗教器物,表情謙恭一心禮佛。北側一位頭戴皮沿帽,身穿皮領對襟袍服的老夫人,容顏端莊,體態豐滿,端坐在木几上,旁邊有兩個-侍立。

美岱召鎮:美岱召鎮位於土右旗東部邊界,呼包二市結合部。北依大青山,全鎮20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和一箇居委會,佔地面積71.35平方公里,總人口2.3萬,耕地6.18萬畝。呼包高速公路、110國道和京包鐵路橫跨境內,交通尤爲便利,通訊發達、資源充足、礦產豐富,集漢、蒙、藏式建築之精華的塞北獨一無二的明代建築美岱召廟位居美岱召鎮,是國內外知名的觀光旅遊勝地。農牧業…… 美岱召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