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縣鳴鳳山風景區旅遊攻略

鳴鳳山風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天下名山僧佔多”,這話千真萬確。位於湖北省遠安縣城西南0五公里處的鳴鳳山就是這樣一座險峻、秀美、融宗教與自然風光於一體,與武當齊名的仙山。

鳴鳳山山體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408米,以山腳到山頂淨高288米,山勢險峻。通往山頂有南北兩路,北路鑿石爲梯,窄而且陡,直通雲端,人稱天梯;南路更爲險峻,只能樊壁而上,稍不小心將墜入萬丈懸崖,粉身碎骨,故素有“武當遠,鳴鳳險”之說。

相傳,在南北朝梁武帝年間(公元502年),從西天飛來一隻金鳳凰,落在山巔,俯視羣山,喜出望外,頓時放開金喉玉嗓,久歌長鳴:“仙山在此!”鳴鳳山美名由此而來。從梁武帝時起,山上便建有廟宇,在紫皇寶殿匾額上,至今還可見梁武帝年號。唐時改稱火神廟,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又募資擴建。我們現在看到的,基本上是咸豐規模。鳴鳳山一直爲道教所主持,屬武當山全真教一脈。

遊鳴鳳山,可取北路而上。一進入風景區的大圓門,就能看見山崖上兩個5米見方的紅色石刻大字——“鳴鳳”,這是我國當代着名作家王蒙先生的墨跡。再走幾步便是“刑部蘇爺爺遺靴處”,於石壁之上刻了一箇偌大的朝靴。相傳蘇爺爺只是明萬曆年間刑部的一箇中層-,等於如今的“處級”幹部,遊玩時,丟了一隻靴子,也要勒石紀念,真是好一派“官”氣!復前行,迎面又見一人形巨石,酷似觀音。在觀音石的對面,隔着鳴鳳河有一酷似鯰魚嘴的石巖,名打子巖。再往前走,便有“煙霞洞”、“雲霞洞”、“環蓬島”、“永聖宮”、“三清殿”、“炮臺石”、

“蓮臺池”和“仙人釣磯”諸景。未曾上山,便讓你感到移步換景,應接不暇,真是一箇山洞一箇神話,一場石頭一箇傳說。

行至山腳,又讓你眼界大開,驚詫不已。一箇直徑60米、高1米的巨大道教標誌——太極圖,坐落在鳴鳳河邊的平壩之上。人言對着太極中心喊話,可聞回聲,如同北京的迴音壁一般。

遊了太極圖後,踩着石墩過鳴鳳河就到了登山入口處——頭天門。頭天門上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廟宇,供奉着真武祖師、無量佛和頭天王爺的塑像。進了頭天門,沿天梯登山,石級陡峭難上,一步一身汗,一步一聲嘆。從頭天門到山頂共1988級石梯。遙想當年,先民們鑿此石梯該是何等不易!而登山朝拜者又是何等虔誠!

這裏,更值得一看的是鳴鳳山大觀。鳴鳳山大觀建築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均依山鑿石而建,共5層,高10餘丈,分正宮、東大宮和

西大宮。正宮爲紫皇寶殿,聳立在鳴鳳山之峯巔,供奉着玉皇大帝、真武祖師的巨大塑像,四周站立着800靈官——真武祖師的御林軍。東大宮爲元鶴樓,殿上供奉着雷公菩薩。西大官稱長春樓,殿上供奉着觀音菩薩。在三大殿的下面,還有父母殿和王爺殿,供奉着真武祖師的義母和舅舅王善。各殿宇皆紅石牆、琉璃瓦,雕樑畫棟,飛檐斗拱,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特別是正宮紫皇寶殿,其建築更是非同凡響,四根直徑50釐米粗的楠木大柱,皆用紫銅金水包裹,雕龍刻鳳,精妙絕倫;殿頂之上蓋有全國各地

香客所捐的兩千多塊銅瓦,正中鑲嵌一顆直徑30釐米的玉珠,光芒四射,耀眼眩目;殿中的一面法鼓,直徑2米,鼓面彩繪太級圖案,鼓響如雷,聲震九霄,方圓十里可聞其聲!各殿菩薩塑像或神聖,或威嚴,或勇猛,或慈悲,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香火常年不斷。此外,山上還有“明月閣”、“清風亭”、“趙公臺”、“和合石”、“聚仙橋”、“觀音洞”、“南巖宮”、“太陽宮”、“鳳鳴樓”和“龍頭香”等着名景點,供遊人、香客遊玩、觀賞。歷代達官貴人、騷人墨客遊鳴鳳山

留下了一百多篇詩詞歌賦,其中明代進士向儒道的一首《三月三日登鳴鳳山》正合我今日情懷,拿來借花獻佛:“三月山城花亂開,同人攜我上仙台,凝眸遠鑑乾坤小,索筆分題雅頌來。紅樹枝頭懸日影,碧沙澗裏隔塵埃。徘徊不盡登臨趣,回首東風一快哉。”

地址:宜昌市遠安縣鳴鳳鎮鳳山村三組

類型:山

等級:AAAA

遊玩時間:建議4-5小時

電話:0717-3812483;0717-3823333

官方網站:http://www.mfsly.com/

門票信息:

門市價:68.0元

成人票:68元(不含前山電瓶車)。1.2-1.4米兒童;大、中、小學學生;年滿60-69歲老人憑有效證件享受景區半票優惠34元;1.2米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及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免收門票。

信息來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