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仙霞關旅遊攻略

仙霞關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仙霞關始建於北宋,是與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齊名的中國四大古關口之一,是浙江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經典紅色旅遊線路之一、浙江省八大徒步旅遊線路之一。仙霞關地處浙閩贛三省要衝,素有“東南鎖鑰、入閩咽喉”之稱。

仙霞關位於距城區42公里保安鄉境內的仙霞嶺上,仙霞嶺古稱古泉山、泉嶺山,主峯海拔1413米,是國家級森林公園。關城東西與高山相連,南北有狹路溝通,現存關門四道,麻石壘砌的古道五公里。東北和西南各兩關,皆以塊石築砌。頭關主要景點有落馬橋、蕭蕭亭、詩碑、黃巢雕像及沙孟海題刻《菊花詩》碑、東南鎖鑰碑、雙寶樹、關帝廟、天雨庵(史蹟陳列館)、觀音閣、浣霞亭;二關有甘泉、霞嶺亭、率性齋遺址;三關有古碉堡遺址;四關有福口亭。

仙霞關是仙霞古道的主要遺存,而仙霞古道是一條橫跨了閩浙兩省鋪滿傳奇故事的古代通京大道、中原入閩的要衝。仙霞古道孕育了江山獨特的歷史文明,仙霞古道的歷史,就是一部江南發展史。

仙霞古道是一條軍事要道。兩千年來,不少重要軍事事件在這裏留下烽煙。漢武帝的大軍曾從此進攻閩越國,黃巢起義軍曾從此“刊山開道七百里直趨建州”,鄭成功在此據險阻擊清兵入閩,石達開、李世賢曾率太平軍在此鏖戰清軍,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關前俯首。

仙霞古道是一條商旅要道。仙霞古道又稱江浦驛道、浙閩官道,是古時由浙入閩的唯一陸上官道,“海上絲綢之路”的陸上運輸樞紐,是繁忙的商旅之路。江南地區生產的絲綢和陶瓷,常由此運往廣州和福建海港,再行出海。福建的土產,以及經福建轉運的香料、象牙、犀角等舶來品,也都由此運往內陸各地。

仙霞古道是一條古詩之路。仙霞古道、雄關、勝景,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於此觀山攬勝,白居易、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陸游、辛棄疾等歷代文人墨客都曾駐足過,留下詩文2000餘篇。近代文學家郁達夫、攝影家郎靜山也都慕名來遊。

仙霞古道是一條“空海之路”。日本高僧空海大師於唐貞元二十年沿仙霞古道由閩入浙,經錢塘江、大運河北上,輾轉入京。空海前後,還有衆多的外國人士往來在仙霞古道上,如唐開元年間西洋人赫巴、明萬曆年間意大利著名傳教士利馬竇、清康熙年間琉球使者程順、清乾隆年間英國公使馬戛爾尼,等等。

地址:浙江省衢州江山市426鄉道

電話:0570-4881274

交通:衢州南站——江山,乘坐至保安的巴士,首班6:00,末班17:00

開放時間:8:00-17:00

廿八都鎮:廿八都名源於宋熙寧四年(1070年),1931年始建鎮,1991年9月15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爲省級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廿八都鎮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的仙霞山脈中,是一箇小盆地。古鎮羣峯拱衛,峯巒疊翠,南有小崗嶺水庫,引水沿廿八都溪從北到南縈迴而過一水縱貫,景色殊爲秀美。國道205經本鎮入閩,使之三省邊界的重要集鎮。自唐末黃巢義軍“刊山七百趨建州”開闢仙霞古…… 廿八都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