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區江津會龍莊景區旅遊攻略

江津會龍莊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位於四面山景區雙鳳場的會龍莊是重慶最大的碉樓,有“西南第一莊”之稱。會龍莊坐西朝北,整個莊園佔地面積約爲2.1萬平方米,現存一大一小兩碉樓、16座院落和18口天井,1084扇門,共有202個屋舍錯落有致的鑲嵌其中。滿園亭臺樓閣曾經全是雕樑畫柱、繪彩描金,整個莊園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華貴典雅、森嚴威凜。

碉樓,是一種用於防守和瞭望的建築。放眼巴渝大地,江津會龍莊碉樓在百餘年前算得上是重慶的高層建築,其建築水平至今都令專家拍案叫絕。黃色的碉樓是會龍莊最醒目的建築,其有5層共計38米高,爲全土木結構,牆體厚度達半米以上,是目前重慶保存下來的最高的碉樓。莊園由王氏家族從嘉慶七年開修,到民國七年完工,共經歷了六代人、116個年頭才全部建造完成。

會龍莊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王氏家族所建,而如今的莊園內仍是住着王氏家族後人王其禮,他是王氏家族第13代傳人。據其介紹,王氏先人原籍是湖北麻城縣孝感,在清代有四輩擔任押運使,後因押運途中將國寶丟失,爲避免誅連九族,先輩王仕文令家眷向西逃難,自己則留在家裏頂罪。王妻有孕在身,和家人在幾名忠僕隨從的保護下,從湖北潛逃來到江津雙鳳,生下兒子王文傑,這纔在雙鳳安家。後來,王家日漸發跡,其說法至今很多。一說:王文傑學會陰陽八卦,幫地主買賣土地賺了大錢;二說,王文傑,-藝驚人,靠-而發家;三說,王文傑把湖北帶來的金銀變賣買地。據說最紅火時,王家的地盤南接貴州,西接合江縣,東靠綦江,北到江津的李市鎮,人稱“王半縣”。當時,王家一年收租千餘擔。上了年紀的村民都記得,清末民初每逢春節,全縣的“叫花子”都會慕名而來。王家年年開倉濟民行善廣爲人知,已是不成文的規矩。

當年王家的富足非同一般,甚至惹得貴州北部的土匪“棒0”患了紅眼病。清末民初,曾有千餘土匪圍攻會龍莊一月之久。土匪人數雖多,但奈何火功無效,炮攻乏力,碉樓更是刀槍不入,久攻不下。而大小碉樓內的鄉丁不斷反擊,令土匪傷亡無數,落敗而逃。時至今日,莊園大門上還留有無數的刀斧、彈痕印跡。

今日莊外西側一角,王文傑的大墓就棲息在阡陌間,多年來盜墓者不斷光臨,大墓只殘存一半,墳頭長滿蘆葦,但墓碑上刻畫的龍鳳仍入目三分,左側“秀水”、“永恆”清晰可見,依稀可見王家當年的風光。

會龍莊由來的另一種說法則認爲,王氏家族不過爲其守護家族而已,真正的擁有者應爲清代鉅貪和珅!何以這麼說?

首先,重慶目前出土有十餘件清代乾隆年間御用物品,其中有一半來自江津,而這一半則均出自於會龍莊中。試想,一箇深藏深山的莊園,一家毫無名氣和歷史的家族如何能同時擁有如此之多的乾隆御用物品?而清代最有可能得到大量乾隆御用物品的臣子,必然爲乾隆視爲知己的和珅!

其次,會龍莊的整體佈局在清代來說非常大膽,甚至可以說是有謀逆造反之心,足可以株連全族!會龍莊建築佈局如何?完全按照紫禁城的中軸線佈局修建,以118根整石條修建莊園,而據考證,該莊園所用之整石在四面山周圍並不盛產,當今工匠在現代化工具下,1人臨摹打造一塊也要一年以上。這118根整條石在無任何現代工具下,其打造將是一項極爲浩大的工程!而在這些整條石中,甚至還有未來得及安裝華表的石柱!

莊園大門處更有兩幅氣勢恢弘吞天下的楹聯:

正面橫批:會龍莊;上聯:千古宮牆麗日祥雲照耀;下聯:萬方禮樂太和元氣流行。

背面橫批:龍吟鳳舞;上聯:樓閣高聳庭院森森長廊玉階迎寶朋;下聯:古楠參天溪水潺潺高牆白屋映斜陽。

由此可見修建此莊園之人財力之雄厚,且膽大包天。

再次,當年會龍莊周邊曾有楠木2萬餘株,每株均須3人以上合抱般大小。然而,幾乎所有楠木均在當年修建成渝鐵路時,被砍伐用做了枕木,如今留下的,僅有數棵而已,讓人唏噓不已。一處莊園周邊擁有如此衆多、龐大的楠木,亦可以看出莊園住人的財力非常人可比擬。

最後,會龍莊的給排水系統爲一絕,其排水口至今是謎!會龍莊至今未出現枯水情況,也從未因降雨過多造成莊中積澇的情況,雨水均會通過莊內的排水系統排出,曾有人做過實驗,以白紙、菸灰等物丟入排水系統,隨後在會龍莊周邊甚至山下尋找排水出口,但並未找到。幾百年來,會龍莊的排水系統從未堵塞,同如今中國很多城市大雨後出現“看海”奇景相比,其建築智慧仍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借鑑。

如今幽幽漫步會龍莊,讓人流連忘返、遐思不已。那種“自古英雄皆若是,從來俊傑殆如斯”的感嘆就會一湧而上,那種似夢一般縹緲的皇宮感覺將令你回味無窮…

景區地址:重慶江津去柏林鎮雙鳳場

乘車線路:重慶龍頭寺汽車乘直達四面山的班車可達;重慶乘開往江津的班車,到江律客運中心再換乘前往四面山班車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