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臺區石門棧道景區旅遊攻略

石門棧道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石門棧道風景區是漢中著名風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1] 位於漢中市漢臺區、勉縣、留壩三縣(區)交界的褒谷口。這裏擁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和各種地方美食,被譽爲“中國棧道之鄉”和“西北的水利明珠”,也是傳說中褒姒的故里。這裏既有水利工程石門水庫,又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的所在地,又是珍稀動植物的保護區。

漢中石門棧道風景區距離市區15公里。它以石門水庫爲依託,風景秀麗,古蹟薈萃,是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俱佳的城郊型水利風景區。

褒谷山勢險峻,怪石崢嶸,翠峯林立,清淨幽雅,四季景色各異。清代文人王晚香將這裏概括爲“石門二十四景”,1975年石門水庫建成後使褒谷錦上添花。石門水庫是以灌溉爲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庫容1.098億立方米,灌溉51.5多萬畝農田,發電裝機4.05萬千瓦。壩高88米,頂長264米雙曲拱壩,造型優美,宏偉壯觀,高峽平湖,碧波盪漾,遊船、快艇穿梭在17公里長的人工湖上,可盡情瀏覽湖光山色怡人美景。山間溪流潺潺,清泉湧溢,山瀑流水叮噹,水產水禽種類繁多,以大鯢、甲魚、白鷺等最爲珍貴。

“石門”位於褒斜道南端,現淹沒於褒河水庫中。 “石門”開鑿於漢明帝時期(東漢永平六年),是爲貫通褒斜棧道而修建的,隧洞長13.6米,寬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它是用我國古代“火燒水激”的原始技術鑿成的,是全世界最早的人工通車隧道,是研究我國古代交通史的寶貴資料。

山河堰是西漢相國蕭何所築,曹參落成。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陝西省水利專家李儀祉在其舊址上修建了褒惠渠,七十年代又興建了石門水庫,三個時代水利工程世世代代惠澤着一方漢中人民,形成了漢中水文化,水工程一道獨特風景線。山河堰紀念館已於09年10月建成並對外開放。

石門十三品是分佈在漢中褒斜古道南端及石門隧洞附近的極其珍貴的十三方石刻。它是由專家從104方摩崖石刻中所挑選出來的十三方精品,它不僅是記述古褒斜棧道和古石門變遷的珍貴史料,又是代表着我國漢字發展的重要歷程,有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書法價值。 日本學者種穀扇州曾這樣讚美稱:“漢中石門,日本之師”。 大書法家于右任爲鑑賞石門石刻的書法精髓,在石門摩崖下興奮得眼淚直流,還在洞內留宿一宿,並留下了這樣一首詩:“朝臨石門鉻, 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爲聯,夜夜淚溼枕”。 康有爲,鄧石如等不計其數的書法家無不對石門石刻崇拜得五體投地。我國最早的工具書《辭海》二字就是在石門十三品文字中選出的,由此可見石門碑刻影響之大。

門票價格:旺季:80 淡季:60

諮詢電話:0916-2294212

郵編:723000

景區地址:漢臺區河東店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