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區意大利風情區旅遊攻略

意大利風情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意式風情街是天津市著名歷史風貌建築保護區意奧風情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少電影如《南京!南京!》《非常完美》也曾在此拍攝。

1.意式風情街的由來:

公元20世紀初的天津,曾經有8個國家在此設立了租界。洋人們在這裏建造了不少歐式風格的建築,供自己辦公和居住。100年過去了,現在,如果你來到天津,漫步在海河邊上,仍然可以看到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築。1900年,義和團運動失敗,-的清政府和11國的代表,簽訂了屈辱的《辛丑條約》,意大利藉此在天津獲得了設立租界的權利。意大利的租界的地點就位於現在北安橋和天津火車站之間,遠洋大廈(我們公司的辦公地點)的後面。100多年前,這裏曾是一片曬鹽的地方,1902年,意大利任命一箇叫費洛梯(filete)的海軍陸戰隊的中尉做項目經理,負責意租界的規化和建設,這就麼一箇機會,一箇普通的意大利人永遠地載入了天津的歷史。古羅馬帝國的後代不愧爲建築上天才,就在異域他鄉,也不忘將自己最精典的東西展示出來,在租界建設過程中,以馬可波羅廣場爲中心建造了完整的道路網及完備的公用設施,建造房屋要求以意大利花園別墅爲主,並嚴格規定沿街建築不許雷同。1998年底,作爲海河綜合開發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啓動了意大利風情區的開發建設,充分利用這個地區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以體現濃郁的意大利風情爲宗旨,將風情區建設成爲集旅遊、商貿、休閒、娛樂和文博爲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區。現在風情區的建設已經接近尾聲,一箇嶄新的風景區將會展現於世人。

2.精典建築:1)馬可波羅廣場:費洛梯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對廣場的命名,不象其他國家以侵略者的名字命名,而是以中意兩國曆史有着聯繫的馬可波羅爲名,將租界中心廣場命名爲“馬可波

羅”廣場,這個名字一直保留至今,而其他帶有洋味的街道的名字早已經被毫不客氣的被更改成我們自己的名字,這片土地上的主人永遠是中國人。廣場周圍別墅房頂多爲意式角亭,有園亭、方亭之別,圓柱和方柱之分,並分別用圓拱、平拱、尖拱、連拱、垂柱進行點綴。這些角亭高低錯落,構成優美的建築空間,是亞洲僅存的一片原汁原味的地中海建築羣,這些角亭用於在節日時“注油點燃”,以復現古羅馬神殿的風采。2)回力球俱樂部離馬可-波羅廣場不遠處有一座十分雄偉壯觀的塔式建築,這就當年借運動競技爲名,公開設賭抽頭的場所,是天津最大的賭場。老外叫其“回力球俱樂部”,中國人稱其“毀工爐”,因爲無數人這裏因爲賭輸後傾家蕩產,血本無歸。30年代,日本佔領天津,將無數意國僑民關在這裏,數日不供糧食,當地的百姓在日本兵不注意時,偷偷地往裏面送食品,不知道這些曾在中國人民作威作福的洋人當時是怎麼樣的感想。3)意大利兵營天津曾經是有8個國家建有租界,9個國家設有駐軍,堂堂大清帝國的心臟就這樣在別人的監視下,哪有不-之理。意大利軍營是天津保存最好的外-營,大樓首層爲公用設施,上面就是士兵的宿舍,當時意一共有官兵999名,後來被日本人、美國人和-的軍隊當成的軍營。

3.名人故居由於意租界區域內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文化氣息濃厚,因此住進了不少文化名人,20世紀初的中國風雲人物,幾乎都天津有着淵源。

人物一:戊戌變法的推動者----梁啓超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啓超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後歸國,1912年買地皮,請意大利設計師白羅尼歐設計了住宅,後來又修建了書齋“飲冰室”。梁啓超在此撰寫了《中國歷史研究法》、《清代學術概論》等頗具影響的著作,前後居住了15年,直至病逝。

人物二:短命皇帝----袁世凱這位人物,大家知道,自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後,官運橫通,辛亥革命後,出任中華民國第一界大總統,可惜這位仁兄當總統還覺得不過隱,還想當皇帝,按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不與時俱進,結果遺臭萬年。他在天津的這座住宅還真有特色:有所謂“穩身處”與“脫身處”。“隱身處”是在二樓右側有個小門,門內建鋼筋混凝土樓梯,鐵欄杆,可上至樓頂間,下至

地下室、如果關上小門便找不到上下樓的去處。“脫身處”是在三樓涼亭設有鐵樓梯,直通後花園餘門,由此可脫身逃走。此外,在這所樓的二、三層之間還專門設

計了一間八角形房屋,幾面窗戶都朝海河,無論潮漲潮落,河水都好似往八角樓裏流,象徵無數財源流人袁家。現在,這裏成爲一箇飯店,稱“首府酒樓”。

人物三:革命的劊子手---張鳴岐這斯,在清朝時任兩廣總督,鎮壓了黃興領導的“廣州起義”,一手造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辛亥革命後還贊同袁世凱稱帝,小日本來了,公開投敵當漢0,被人們笑爲“在洋人庇護下當寓公”,躲避人民的懲罰。不過,這個人也不是壞到底的人物,我在網上還找到了他其他的事例,他在廣西任巡撫期間,爲官清正、廉潔奉公,到任不久便着手實施新政,爲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如訓練新軍,加強了清朝的邊防;修建廣西鐵路、開發礦業、興辦教育、引進新的農業技術並創辦了廣西銀行。這所住宅就在阿波羅廣場,爲意式庭院式建築。如果說鎮壓革命是爲了忠於自己的政治信仰的話,那麼投降日本人,實在是另世人所唾棄的。1945年,就在日本帝國即將倒臺之時,這位晚節不保的人物也病逝於這座庭院裏,也許他知道,躲得過人報,躲不過天報。

人物四:交通總長----吳毓麟吳毓麟年青時,是北洋水師學堂的高才生,曾到德國深造,成爲一名具有造船和機械專業知識的技術人才。歸國後任海軍部科長和交通總長之職,對海軍建制及船舶製造多有建議,直系失敗後,吳毓麟退居天津,首先就居住在這座房子裏,後賣給了熱河省主席湯玉麟,抗日戰爭拒絕日本人要其“出山”,保持晚潔,可惜於1944年悽然而逝,沒有看到勝利的那一天。吳毓麟生前也爲天津和家鄉的老百姓做過一些善事。1939年天津鬧大水,他憑着自己的聲望,積極聯絡各方力量,振濟災民。吳毓麟在意租界的寓所坐落在建國道,該樓整體爲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建築風格,樓牆和牆基均爲花崗石條石砌壘。樓內設有正廳和附廳,門窗寬大。這座建築在當時是很高貴的,至今仍很有特色。

人物五:民族英雄---劉髯公劉髯公是《新天津報》的創刊人,1931年9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大片國土淪喪,劉髯公義憤填膺,他通過“新天津報”積極宣傳

抗日救國,天津淪陷後,《新天津報》發出號外,向天津父老告別,不爲日本所利用。被日本特務拷打致死,臨終前還道出了那句唱詞“我……爲國家……盡忠……

死……落個,……青史……傳……美……名……”劉髯公舊居是意式二層連體樓房,同時還是市內唯一保存完整的近代天津知名報館―――《新天津報》舊址。

除了這些名人的舊居外,還有戲劇家曹禺、著名書法家華世奎、

直隸提學使盧木齋、

國務總理段祺瑞、

駐日公使張宗祥、

中國銀行總裁李士偉等中國近代史上30多位名人的舊居,但現在,過去的門牌號已無影無蹤,這些名人的住宅,憑我個人之力無法查找,也許意式風情街完全建好

後,大家能夠一睹當年影響中國的風雲人物的風采。

用時參考

1-2小時

交通

乘5、8、27、634、638、638區間、639、645、645區間、663、672、676、802、806、806區間、832、836、905、961路等公交車可直達。

門票

免費

開放時間

全天

地址:天津市河北區五經路、勝利路、博愛道、建國道之間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