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區南潯荻港景區旅遊攻略

南潯荻港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荻港因河港如織、水中蘆葦叢生而得名。歷史上名人輩出,青堂瓦舍,臨河而建;門前屋後,綠桑成蔭,魚塘連片,小橋、流水及逶迤的街面廊屋,構成了水鄉古鎮獨特景觀。

荻港景區以保存完好的千年古村落爲核心,包含國家級休閒旅遊示範基地荻港漁莊,集傳統民居、連廊街巷、古橋古寺、石橋河埠、水域風光、地方名俗和歷史名人於一體,總面積0.7平方公里。景區內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的水鄉風貌依舊,對歷史文化遺存的管理紮實有效,堪稱江南水鄉古村落中的“活化石”,在全區乃至全市鄉村旅遊中起着龍頭帶動作用。

走進江南古鎮荻港,彷佛爲你打開塵封了的記憶。從殘照煙柳的演教禪寺到清朝嘉慶年間御賜'玉清贊化'金匾的道教勝地南苕勝境,從沿河而建逶迤連綿的靠街走廊到積川書塾依然清晰的八角放生池,無不隱然傳續着荻港的古風遺韻。原汁原味的水鄉荻港,人傑地靈,時時飄逸着一股濃郁的歷史和文化氣息。“名人文化”是歷史的根基,荻港的歷史上從不乏人才,共出了五十多名進士、狀元和一百多名太學生、貢生和舉人。

荻港景區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是典型的浙北水鄉歷史古村,因“倚港結村落,荻葦滿溪生”而得名,自宋朝以來就有“苕溪漁隱”之稱,被評爲全國文明村,中國傳統古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等。

荻港景區以“更古樸,更完美,更幽雅”的形象展現着古韻風姿,並在傳承和發展中向外界展示出一箇“宜居、宜業、宜遊”的世外桃源。

荻港景區面積6.3平方公里,距湖州市中心城區僅十餘公里,景區集傳統民居、連廊街巷、古橋古寺、石橋河埠、水域風光、地方名俗和歷史名人於一體,景區內的演教寺是江南“佛道一家”的首創;章、朱、吳三大家族留下的36座名堂古韻猶存;23座古橋形態各異,橋橋有故事;臨河而建的廊下街逶迤連綿;保存完善的桑基魚塘是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深厚的耕讀文化積澱曾培養出2名狀元,57名進士,200多名太學生、貢生,110名詩人(曾留有1600餘首古詩),近現代更是名人輩出;傳承千百年的水鄉漁文化在現如今煥發着獨特的光彩;度假勝地荻港漁莊匠心獨運。

荻港,傳承了千百年來的魚文化,每年舉辦的魚文化節促進魚民俗風情繼承和弘揚。聯合國糧農組織命名的桑基魚塘,已成功入選第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還有器樂表演《江南絲竹》、荻港漁莊“陳家菜”、民間山歌《十房媳婦》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荻港景區旅遊看點推薦

一元茶館

一元茶館歷史上是荻港古村百年茶館“聚華園”,創建於清代。主人潘平福夫婦傳承水鄉茶館特色,開設早茶(凌晨3點開始)、飯茶。茶水費只收一元錢,著名書法大師王似鋒受之感動,題“一元茶館”匾贊之。傳統的茶館,本土的水鄉風味,是荻港古村的又一文化遺產。

名人館

荻港名人館建於2010年,按乾隆建築四面廳風格,東西設臺階,四面軒廊,二層梁木磚瓦結構。建築面積2012年將荻港歷代名人布展。荻港名人館匾額由原華中師範大學校長、著名近代史學家章開沅先生題字,左右抱對由當代師法名家吳樸題寫。

演教寺

演教寺初名“興福院”,始建於唐晚五代十國(公元955元),宋建隆元年(公元960)重建,治平兩年(公元1065年)定名“演教寺建築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有山門(問津亭)、天王殿、大雄寶殿。原大雄寶殿匾額系嚴嵩親筆。大殿上塑立“八仙”神像,是宋代全國獨有的“佛道一家”的創舉,佛教活動的中心。門前屹立“明崇禎、清康熙”二塊治安禁示碑1999年經湖州市宗教管理局批覆重新開放。

千年石獅偷面喫

宋朝荻港市聚上堡,屹立在都天安樂王府前的一對石獅在夜裏去上堡偷吃麪條,有一次回來時,天已亮了,被演教寺主持碰見,一呪言,那石獅就默默地回坐在門前,東面那貪喫的雄獅來勿及將麪條喫進去,永遠留在了嘴邊。

南苕勝境

南苕勝境創建於乾隆年間(1769年——1778年),里人朱熹後裔朱春陽,章氏望族集資建造。南苕勝境有嘉慶御筆“玉清贊化”御碑亭,太子少保朱珪的“積川書塾記”碑亭,御書額恭記碑。樓亭臺閣、迴廊繞環、水池津樑、奇石清流、梅林點染、花竹幽影,主建築爲積川書塾、祖師祠。積川書塾內設講堂、時還書屋等,培養出了狀元、進士、貢生、舉人、太學生200多名。祖師祠(俗稱祖師堂)道教福地,歷史上曾有嘉慶禮部行文:令地方官、士民自行供奉外,每年春秋二祭。南苕勝境多次遭毀損,現原貌修復,乾隆年間建造的八卦池、五孔架橋樑,全國少有:五孔長橋走一走,人壽超過九十九。

地址: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

門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