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縣中原二龍山風景區旅遊攻略

中原二龍山風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中原二龍山風景區,位於內鄉縣板場鄉讓河村,景區面積30平方公里,緊鄰七寶旅遊公路,省道249線。北鄰堯欒高速西出口15公里。景區規劃兩區三線,即龍騰灣親水娛樂區、漢王寨度假養生區、南線漢文化和道教文化遊覽線、中線驚險娛樂和佛教文化遊覽線、北線奇石險峯和儒教文化遊覽線。整個景區被遮天蔽日的樹木所覆蓋,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高,空氣質量一級,是度假、養生的選擇之地。景區內地質地貌奇特,處處峯巒疊翠、怪石林立、奇花爭豔。靜謐、清澈的讓河穿境而過,飛瀑流泉、奇峯怪石、蒼松勁柏點綴其間,宛如仙境美不勝收。更有光武帝劉秀在此留下“王莽攆劉秀”的衆多傳說。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融,相得益彰,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漢王寨街區依山佈局,海拔810米。傳說光武帝劉秀當年爲躲避王莽追殺,在此紮寨駐兵,當地人爲紀念劉秀,給這裏取名爲漢王寨。原有建築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現在的漢王寨街區是在原址基礎上重建而成。建築外觀以明清風格爲主,融合豫西南傳統民居特點,現有民居200餘套,大型院落15000平方米,可滿足數千人的喫住遊玩。漢王寨的整體佈局爲四街四巷一衚衕,分別爲漢王街、寨后街、前山街、後山街、雞鳴巷、齊家巷、劉家巷、陳家巷、四方衚衕。街區建築錯落有致,古色古香。

在道教神話中,南天門是人界和神界的入口處,在這兒,它是景區旅遊南線的起點,也是通往漢王殿、漢巖宮、清風觀、三運山、金頂祖師殿等各景點的必經之路。將去南線景點必經之處隧道口創意修飾爲漢代城樓,內部可供遊客駐足小憩、品茶娛樂,也有特色旅遊紀念品供遊客品鑑選購。巨大山體的自然溫度調節功能,使隧道內冬暖夏涼。遊客由此正式進入南線各景點,南天門外,別有洞天。

西漢末年,王莽--,漢室後裔劉秀在衆人擁護下起兵討伐王莽。經過千辛萬苦,劉秀戰勝王莽,保住漢室江山,建立東漢政權。後來,其子劉莊追憶當年追隨父皇劉秀統一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功臣宿將,命人繪製36位主要功臣畫像於洛陽南宮的雲臺閣。後人以天上星宿對應其中最著名的二十八位功臣,以表達對他們的敬仰。因爲28位功臣有11位出自南陽,所以有“二十八宿半南陽”之說。同時,當地流傳着“劉秀顯靈,心想事成”的說法,所以當地老百姓在此建立漢王殿,以祈求平安喜樂,心想事成。殿中供奉的就是劉秀和他的二十八星宿。

漢巖宮是完全在懸崖峭壁上興建的懸空古建築羣,廊亭交叉,棧道飛架,各個相連,高低錯落。建築距離谷底200餘米,懸空長廊總長約300米,寬2.5米。整個建築羣由復漢亭、月華亭、舞劍臺組成。復漢亭取自“復高祖之業,定萬事之秋”之意;月華亭,傳說當年劉秀在此地登高遠眺近在咫尺又遠在天涯的陰麗華,;舞劍臺是劉秀每日習武練劍的地方。

清風觀的名字取自心中清澈澄明如風之意。觀內有八仙殿、平安殿、送子殿和藥王殿,分別供奉着八仙、神關公、慈航道人、送子娘娘和藥王孫思邈。八仙代表着男(呂洞賓)、女(何仙姑)、老(張果老)、少(韓湘子)、富(漢鍾離)、貴(曹國舅)、貧(藍采和)、賤(鐵柺李);慈航道人是元始天尊座下一位女弟子,發願普度世間男女,保佑世人平安,受到廣大人民的普遍信仰;送子娘娘是道教信仰中掌管生子的神,據說無不靈驗的,寄託着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武財神關羽形象威武,忠肝義膽,可鎮宅避邪、護佑平安、財源廣進,提振權威,受到開店經營、經商理財、政府官員等各界成功人士喜愛敬仰;而孫思邈一生致力於醫學臨牀研究,懸壺濟世,對病人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傳說身有疾病的人若得到藥王保佑,定會恢復健康。

三運山供奉着主掌官運的文昌帝君,主掌財運的比干和主掌姻緣的月老。傳說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間,世爲士大夫,爲官清廉,從未酷民,因此天帝命其掌天下文人的仕途官運;比干生前正直,死後無心,故不會心存偏袒成見,適合作爲管理分配財富的神祇,民間把比干尊爲文神,表現出了大衆對於財富公平分配的渴望;月老是媒神,傳說中他只要用紅繩將男女之足相系,無論相隔天涯,無論宿敵仇恨,最終都會成爲夫妻。三運山上拜一拜,可以祝您官運亨通,財源滾滾,桃花朵朵開。

金頂祖師殿,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建築通體純銅鎏金,金碧輝煌。這裏天高雲低,衆山朝拜,四季雲霧飄繞,仙顯道明,是著名的北方道場,素有“北二龍,南武當”之說。武當山的金頂被尊爲“南頂”,二龍山的金頂被尊爲“北頂”,南北呼應,在道教享有崇高的聲譽。裏面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爲道教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真武大帝誕於農歷專門用來消災解厄的上巳節——農曆三月三。因爲他擁有消災解困,治水御火以及延年益壽的神力,因此受到漢族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信仰。

父母殿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的父母淨樂國王及善勝皇后。善勝皇后夢吞日而有孕,經過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誕真武於淨樂王宮,這充分說明了母親生育子女的不易。真武大帝四十二歲時得道成仙,其父母亦被玉皇大帝赦封爲明真大帝和瓊真上仙。百善孝爲先,當我們來到父母殿後,一定不能忘記:父母殿,拜一拜,祝福父母體康建,多福又多壽。

觀音菩薩在佛教中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觀音山上供奉着高達8米的純銅四面觀音,四面觀音中的東面聖像手託楊柳玉淨瓶,象徵福音;西面聖像手持佛珠,象徵慈悲;南面聖像手握蓮花,象徵和平;北面聖像手託經篋,象徵智慧。四面觀音聖像的寓意爲千手護持,千眼照風,尋聲救難。據四面觀音落成時在現場的師傅們說,當時有祥雲在觀音像正上方經久不散。

玻璃橋是二龍山景區特色景點之一,刺激而富有挑戰。景區利用自身獨特而適用的自然地勢形狀,結合遊客驚險獵奇心理元素,打造多元旅遊體驗,設置了長度110米、懸空高度200米玻璃索橋一座,形成古木奇石、叢林溪谷中的驚險刺激旅遊體驗。玻璃橋懸空連接觀音山和萬佛山,恢弘壯觀,驚險刺激,讓“男人盡情歡笑,女人盡情尖叫”。

萬佛寺坐落於二龍山風景區海拔的萬佛山,氣勢雄壯,恢弘美麗,被稱爲“中原布達拉宮”,是代表性的佛教文化景點。整體建築體現佛教文化風格,紅牆黛瓦,金碧輝煌,殿宇層疊,曲徑通幽。遠遠望去,就像布達拉宮雄立在萬山之巔。據記載,萬佛寺始建於東漢,僧人云集,香火鼎盛,香客蜂擁,名動中原。歷任內鄉知縣上任,都先到萬佛寺許願,爲衆生祈福,後毀於戰火。現重建後的萬佛寺建築羣有萬佛寺、過風樓、鐘鼓樓、祈福長廊、轉經筒等佛教建築與法器。同時,這裏還建有客棧禪房,方便大家第二天早上觀看“佛山日出”之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