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東寧要塞羣旅遊攻略

東寧要塞羣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東寧要塞羣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以後,在我國東北三省中蘇邊境的戰略要地上修築了17處龐大的祕密軍事要塞,在東寧就有10處,目的是永久佔領東北,攻佔蘇聯的夢想。

東寧要塞是亞洲最大的軍事要塞羣。一是規模最大、沿線最長的一處軍事要塞。東寧要塞南起大肚川鎮幹河子溝,北至綏陽鎮的閻王殿,正面寬110公里;東起三岔口鎮麻達山,西至老黑山和光村,縱深五十多公里。隱藏在密林深處中,處在極神祕的隱蔽狀態。其中野戰陣地45處,永備工事400多處,84個地下野戰彈藥庫,多處反坦克壕。三是屯兵最多。侵華日軍在東寧縣屯兵達13萬人之多。其中:中將2人,少將11人。全縣屯兵3個師團,一箇“國境”守備隊。

東寧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的戰場。二戰時期,隨着1945年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戰場的失敗已成定局。8月7日,斯大林簽署命令,蘇軍九日開始向中國邊境的日軍發起進攻。蘇聯強攻近18個日夜,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標誌着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而當時日軍四周重兵圍困,沒有接到投降的命令。後經已投降關東軍總司令部----牡丹-河野貞夫到東寧要塞傳達了天皇《終戰詔書》和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命令。1945年8月30日,東寧要塞中901名日軍放下武器,拖帶着105具屍體走出要塞,向蘇軍投降。至此,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一戰在東寧要塞勝哄山結束。

東寧要塞是中國最大集中埋葬中國勞工的場所。二戰時期,在修築東寧要塞時,日本關東軍在國內共抓了17萬勞工修築東寧要塞,這些勞工只有極少生還,絕大多數都被殘害致死集中埋葬。勞工墳遺址位於東寧大肚川鎮老城子溝村北1.5公里的山崗上,佔地2萬多平方米,共有8000餘名中國勞工的屍骨埋在這裏,象這樣的勞工墳在東寧就有10幾處。

根據上述顯著的特點,東寧要塞已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爲AA級景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利用這個最真實、最生動的實物教育國人,勿忘國恥,激發全國人民強化愛國熱情,教育國人激勵鬥志,永遠記住這段歷史悲劇,不忘國恥,清醒地瞭解那段恥辱歷史和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認清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本性和醜惡嘴臉。東寧要塞是日本軍國主義擴張野心的鐵證,也是揭露當前日本陰謀政治擴張的活教材,更是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有利抨擊。

東寧要塞位於東寧縣三岔口鎮南9公里處,寬約119公里,縱伸50公里,是侵華日軍在亞洲修築的最大的軍事要塞,被稱爲“東方的馬其諾防線”、東方首屈一指的“北滿永久要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的戰場。東寧要塞是侵華日軍修建的軍事防禦設施,是在中國留下的歷史罪證。近年來,東寧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保護性開發建設沉睡了近60年的侵華日軍東寧要塞,積極發揮基地示範教育作用。目前,東寧要塞已被批准爲國家AA級景區,省級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和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