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區潯陽江文化旅遊景區旅遊攻略

潯陽江文化旅遊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潯陽江景區是由白水湖明珠公園、琵琶亭、濱江生態公園、鎖江樓、浪井、潯陽樓、九江租界(舊址)博物館、煙水亭等景點組成,景區是集長江生態觀光、文化體驗、文創休閒娛樂、運動健身科普和城市夜遊消費爲一體的城市文旅會客廳。

景區面積約765畝,東西跨度長約5.2公里,景觀資源呈長卷式分佈。坐擁依城擁江抱湖的區位優勢。景區交通便利,距九江站4.5公里,距福銀高速1.6公里,至昌北機場約一小時車程。景觀資源豐富,擁有琵琶亭、潯陽樓、鎖江樓、九江租界舊址、白水湖公園、潯陽江號遊輪等景點,集濱江、古建、園林、湖泊等資源要素於一體。歷史與現代交織,生態與人文薈萃。

01琵琶亭:

琵琶亭始建於唐代,因《琵琶行》詩而得名。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詩人白居易被貶爲江州司馬,次年秋送客至湓浦口時,聽聞琵琶女幽怨的琵琶聲聯想到自己仕途坎坷,於是留下千古敘事長詩《琵琶行》。後江州(今九江)人在其送客處建亭,並以詩命名爲“琵琶亭”。

02潯陽樓:

潯陽樓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初爲民間酒樓。雄踞江畔的潯陽樓歷來是文人云集之地,因施耐庵《水滸傳》中的一箇主要人物宋江,曾在潯陽樓上醉題反詩而名聲大噪。如今的潯陽樓於1987年重建,是仿宋代建築,明三暗四層。

03鎖江樓、鎖江塔:

明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九江知府吳秀爲鎖江鎮水,祈求文風昌盛,興建鎖江樓、鎖江塔。如今的鎖江樓於1986年重建,爲仿明代風格建築。而鎖江塔歷經400多年風雨依然屹立在潯陽江畔,2013年被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4煙水亭:

相傳爲三國名將周瑜點將臺故址。詩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詩句“別時茫茫江浸月”,稱“浸月亭”。周敦頤之子周壽來到江州爲父親守墓,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借“山頭水色薄籠煙”取名“煙水亭”。隨着時間的推移,兩亭皆毀。明末,於原址重建煙水亭。至清光緒年間,煙水亭建築才形成現在規模。

051858租界舊址: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天津條約》簽訂。九江因其七省通衢的地理優勢,被列入條約中增開的10個港口之一。口岸開放後,九江遍地充斥着洋商、洋行,租界也同時被設立。

1927年,在九江人民的奮起抗爭下,在全國率先收回租界地。如今的九江租界舊址歷史博物館,前身爲英亞細亞公寓樓。整棟建築分爲了3個展示廳,通過布展陳設和聲光電等現代技術,重現了九江66年的租界史。

06濱江公園:

濱江公園位於長江岸邊,建成於2003年,佔地面積52.86公頃。公園在景觀設計上以綠色生態爲主,形成了沿江綠化長廊。園內已種植各類樹木80餘種,爲多種陸地植物和水生植物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四季變化各異的植物景觀,使潯陽江景區成爲九江城市居民的生態休閒後花園。

07白水湖公園:

白水湖公園於2001年10月建成對外開放。總面積39.6公頃,其中陸地面積26.4公頃,水面13.2公頃,綠地率84.23%。公園在設計上充分考慮自由與對稱相結合,充分發揮植物造景的綜合立體效果。視野開闊,層次簡潔,特色鮮明,交通便利,與城市大環境融爲一體,爲市民提供了一處觀景、休閒的好去處。

08潯陽江廣場:

潯陽江廣場位於九江濱江公園內,建於2003年。潯陽江是萬里長江流經九江的一段,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潯陽江廣場在設計上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古今現代結合,給人以迴歸自然的感覺,爲城市居民以及遊客提供了休閒、交流、娛樂的場所。

09憲法廣場:

九江憲法廣場位於九江市潯陽區濱江路上。廣場突出憲法主題,建設集學習、娛樂、休閒和旅遊爲一體的新平臺,讓漫步於廣場和公園內的遊客在休閒娛樂的同時,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憲法法律知識教育,爲傳播法治文化,弘揚憲法精神提供了一箇文化交流的平臺。

10鎮水牛廣場:

鎮水牛廣場位於鎖江樓以東,九江長江大橋以西。廣場長900米,寬28米至60米,總面積62畝,是一座現代休閒廣場。廣場集中展示了古、石、園林、建築、水文等五種文化,充分體現了江城特色,被譽爲潯陽城的“外灘”。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用鐵牛鎮水,祈求風調雨順,故名“鎮水牛”廣場。

11“潯陽江號”遊輪:

“潯陽江號”遊輪長50米、寬12米,外觀設計大氣豪華,內部裝飾精緻高檔,舒適安全,共三層甲板,可同時容納299人,暢遊長江、鄱陽湖,盡享湖光山色。遊輪可舉辦各類商務活動、媒體發佈會、特色年會、水上婚禮等。一層配備綜合服務大廳、配餐間,可滿足大型活動、宴會等,二層配備酒吧、多功能包廂、VR體驗等休閒娛樂,三層配備露天觀景甲板,可滿足山江湖城景色觀光,以及小型宴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