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橋區磬錘峯國家森林公園旅遊攻略

磬錘峯國家森林公園爲國家級森林公園。

磬錘峯國家森林公園環抱承德市區,距市區約2.5公里,公園自然景觀奇特,以千巖競秀、異峯崢嶸的丹霞地貌著名。總面積1.06萬公頃,規劃爲四個景區,和聞名中外的避暑山莊、外八廟相融。山莊和寺廟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在公園之中。公園四周羣山綿延,青山如黛,層層的山巒如列屏障,武烈河蜿蜒流淌,有機地將山莊、寺廟、森林、奇峯聯結起來,融於蒼穹。樸素淡雅的山莊,金碧輝煌的寺廟,形貌各異的奇峯,窈窕似練的流水,和大片的森林交相輝映,互相借景,組成了一幅壯闊無比的綺麗風景。

磬錘峯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景觀衆多,有擎天而立的磬錘峯,有昂首凸目的-石,有袒胸露腹的羅漢山,有高沒雲端的僧冠峯,有雄居峯頂的雞冠山,有造型宏偉的夾石牆。這些巖峯形貌奇特,體量宏大。其中以磬錘峯最爲奇特,它下懸絕壁,上接藍天,峯體上粗下細,形如棒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對此有極爲逼真的描述。

景區內有一挺拔峭立的石柱擎天而立直插雲端,石柱高59.42米,其上粗下細,形如洗衣用的棒棰,故康熙皇帝賜名“磬錘峯”,俗稱“棒棰山”。磬錘峯爲承德十大名山之一,古稱“石挺”, 在峯巒起伏的山間,磬錘峯孤峯拔起,猶柱擎天,與峯巒澗濮,宏偉的寺廟,山莊的園林,巧妙地溶爲一體。現已成爲中外遊客不可不至的必遊之地。

爲了觀賞磬錘峯,康熙帝在避暑山莊西山上建造了一座“錘峯落照亭”,與磬錘峯遙遙相對,是“康熙三十六景”第十二景,爲一方亭。每當夕陽西照,漫天紅紫。此時,東山的磬錘峯金碧輝煌,宏偉壯麗。康熙、乾隆、嘉慶曾在近黃昏時率文武百官及少數民族王公貴族,登亭舉行蒙古風味的野宴,並觀看磬錘峯落日餘下的雄奇俊秀的景象。此亭與“北枕雙峯”、“南山積雪”、“四面雲山”三亭均位於山莊崗巒之巔,遙相互應。

磬錘峯半山腰有棵樹齡達300餘年的桑樹,名蒙桑,雖生長在石縫間,卻長得枝繁葉茂,結白桑葚,又肥又大,據說,吃了它可以益壽延年。

磬錘峯南500米左右的山崖邊上,一塊大石昂首凸目,躍躍欲試,遠遠望去,酷似一隻蹲坐的大-,這就是-石。石-背北面南,頭探出懸崖,大嘴微微啓動,其態十分惹人喜愛。-石身高約14米,體長約20米,腹下有兩個空洞,兩洞南北相連,東西貫通,人可爬行而過。盛夏登遊,洞內涼風習習,清爽異常。

關於磬錘峯的成因民間有這樣一箇美麗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承德一帶是一片0大海,磬錘峯處爲海眼。當時有一隻海怪經常傷人,一箇小夥子爲民除了害,卻觸怒了龍王,被綁入龍宮。龍女路過見小夥 兒眉清目秀、威武不屈,產生愛慕之情,於是就盜取了龍王的定海針,帶小夥子逃出龍宮。龍王派兵追趕,龍女便甩出定海針,將海眼堵住,這裏就漸漸變成了陸地。龍女和小夥子結了婚,日子過得很美滿。玉皇大帝知道以後派兵來抓龍女,龍女寧死不屈,被點化成桑樹,栽在定海針即棒槌山半山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