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縣唐家河旅遊攻略

唐家河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省建立較早、建設較好、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首批國家示範自然保護區之一。是以保護大熊貓、川金絲猴、扭角羚及其棲息地爲主要保護對象的森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北部廣元市青川縣之西北角,地處四川盆地北緣,龍門山西北側,摩天嶺南麓,北連甘肅省文縣境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鄰綿陽市平武縣,東南與四川東陽溝省級自然保護區、青川縣青溪鎮、橋樓鄉、三鍋鄉接壤。幅員面積400平方公里,合400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7153.87公頃,緩衝區3798.30公頃,實驗區9047.83公頃,森林覆蓋率94.73℅,平均負氧離子含量:4890個/cm3。地勢略呈三菱形,西北高,東南低,大草坪最高海拔3837米,白果坪保護站最低海拔1150米,高差懸殊,山勢陡峭,河谷深切,屬侵蝕構成的中高山地貌。氣候類型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差異較大,垂直變化明顯,雨量充沛,夏涼冬長。海拔和氣候的差異造成了唐家河豐富的動植物種類,也成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計有高低等植物267科998屬2629種,屬國家重點保護(一級保護)的珍稀植物有珙桐、光葉珙桐、紅豆杉、銀杏計4種。昆蟲有580種(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有471種,其中獸類103種,鳥類310種,兩棲類23種,爬行類27種,魚類9種。屬國家重點保護(一級保護)的獸類有大熊貓、川金絲猴、扭角羚、豹、雲豹、林麝、馬麝7種,一級保護鳥類白尾海雕、胡兀鷲、金雕、斑尾榛雞、紅喉雉鶉及綠尾虹雉6種,在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中,唐家河共有野生大熊貓39只,與甘肅白水江和四川王朗、東陽溝、小河溝等自然保護區共同構成岷山北部大熊貓棲息地,是連接岷山山系北部大熊貓種羣的重要走廊地帶和大熊貓重要的避難所。被中外專家譽爲:“大熊貓的樂土”、“生命家園”“天然基因庫”和“岷山山系的綠色明珠。

唐家河境內很早就有人類居住,古爲《禹貢》“梁州之域”,“周秦氐地”。扼秦隴入屬咽喉,爲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尤以蜀北咽喉之稱的陰平古道、摩天嶺馳名中外。陰平古道全長265公里,在唐家河境內就有32公里,摩天嶺古名青塘嶺,蜀號“天險”。公元263年十月,鄧艾率軍0陰平一舉滅蜀,舉世稱奇。明洪武年間,穎川侯傅友德仿效鄧艾,從陰平道入蜀滅掉夏國。因此,清朝龍安知府陳於朝纔有“陰平古道,吊兩國興廢之由”的感嘆。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北上抗日曾在摩天嶺激戰,籌建赤水縣蘇維埃等。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62軍一部沿陰平古道南下進軍青川,繼而解放四川。陰平古道、摩天嶺、控夷關、孔明碑、寫字巖、磨刀石、落衣溝、紅軍橋等遺址景點至今尚存。

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四川省青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1986年7月,由國務院審定唐家河自然保護區晉升爲以保護大熊貓、扭角羚、川金絲猴爲主的森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7年,成立四川省廣元唐家河風景區管理局,負責唐家河旅遊開發和管理,開展生態旅遊的規劃、實施和經營,同年成立青川國有獨資公司——四川唐家河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唐家河生態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2011年10月,唐家河旅遊景區通過省檢,成功創建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2年6月2日,唐家河紫荊花谷入選了四川十大花卉觀賞地。

2014年11月14日,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選IUCN全球首批最佳管理保護地綠色名錄。

2015年,唐家河旅遊景區成功創建爲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入選四川十佳康養目的地。

2016年5月22日,在中國自然保護區發展60週年大會上,唐家河榮獲了全國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根據《四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規劃》,唐家河主要以自然博物館、扭角羚體驗館、大熊貓體驗館、金絲猴體驗館、珍稀動植物展覽館、昆蟲體驗館、唐家河歷史館7座主題鮮明的自然體驗館(其中金絲猴、昆蟲、珍稀植物和歷史館還在規劃建設中)和蛇島自然觀察步道、水淋溝頑猴生態觀察步道、百雄關生態保護解說廊道、靈猴谷溪畔自然漫遊徑、香妃森林健康環山步道、陰平古道生態歷史解說步道、紫荊花谷熊貓佳佳步道、大草堂自然深度體驗線和馬鞍嶺自然深度體驗線9條主題解說步道爲主要內容。選用徒步、觀光車兩種方式,以唐家河自然保護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完善的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蜀漢地區的三國文化、自後漢到明清時期的軍事駐邊文化,以及川北地區當地特色飲食文化和抗戰時期的紅色文化爲核心吸引物,在保護區實驗區內的關虎至紅石河、白果坪至倒梯子沿河區域開展科考、科普、露營、度假、療養、徒步、登山、探險、觀光及瞭解歷史、民俗文化的生態旅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