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區馬鞍山森林公園旅遊攻略

馬鞍山森林公園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馬鞍山森林公園地處武漢東郊,南界珞瑜東路,北瀕東湖,東止九峯港,西臨喻家湖,屬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的吹笛景區。公園成立於1993年,1995年正式對外開放,總面積713公頃,園內有山峯大小17座,森林覆蓋率達80%,主峯馬鞍山海拔爲136.02米,中間凹陷,兩頭突起,狀若馬鞍,公園由此得名。

據民間傳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立志成爲諸侯霸主的楚莊王率兵與秦軍在此會戰,留下“擒賊擒王”、“百步穿楊”的故事。相傳姜太公、趙子龍、朱元璋曾在這裏留有足跡和美麗的傳說,園內的太漁山、吹笛山因此而得名。唐貞觀年間,太漁山上建有云巖寺,與寶通禪寺和九峯寺齊名,據說規模宏大,香火旺盛,遺憾的是在太平天國年間毀於戰亂。

公園突出森林和溼地兩大生態特色,體現了“自然、生態、清新、野趣”。園內植被主要是由以馬尾松爲主的針葉林和以樟樹、楓香、女貞爲主的闊葉林混交而成,濱湖溼地區還有大片池杉林。

自1993年建園以來,已形成有梅花、桃花、竹林、杜鵑、紫薇及紅葉李等6大專類風景觀賞林地;建有景緻優美的“濱湖溼地”保護區、以踏青探春爲主題的“曉塘0”;“猴山”散養了100多隻猴子在武漢更是獨此一家。另有自助燒烤和林中滑索、碰碰車、彎月飛車、森林賽車、鐳戰等休閒遊樂項目。公園年均接待遊客量達60萬人次左右,素有“武漢後花園”和“天然氧吧”的美譽。

公園內共有17座山林,迂迴起伏的山形地貌,豐富的森林植被,使森林公園自然風光秀麗幽雅,放眼望去,蒼山橫翠,層巒疊嶂,美不勝收。清新秀麗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清新的空氣,美好的風景令人神清氣爽,留連忘返。人文古蹟也多處可尋。姜太公、趙雲、朱元璋等歷史名人曾在森林公園區域內留下了活動遺蹟和民間傳說。太漁山、子龍山,吹笛山就是根據有關姜太公、趙雲、朱元璋的民間傳說而得名。太漁山南坡的雲巖寺建於唐初,毀於太平天國戰亂時期。該寺曾與洪山寶通寺、武昌九峯寺齊名。

1993年11月,森林公園進行並通過了總體規劃專家論證,開始正式走上了建設之路,並分期實施基礎設施的建設,擬建成以山林植被爲主體、自然生態式、田園風光型城市近郊大型風景遊覽區。全園規劃有四大景區,即:夾山景區、馬鞍山景區、太漁山景區和吹笛山景區。夾山景區1994年11月動工建設,1995年5月完工,1995年6月先期對外開放,主要景點有松鴿坪、野營燒烤區、猴山等。

自1995年森林公園局部對外開放以來,邊建設開發邊經營管理,近年來又相繼建成花卉生產基地、松荷盆景園、恬逸園別墅度假山莊等基礎設施。迄今爲止,市政府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建設森林公園,森林公園也以其獨特的風景、遊樂項目以及位於都市邊緣的區位優勢深受武漢市民和廣大來漢人士的青睞,成爲他們遊覽、休閒、迴歸大自然的好去處,每年的遊客量約20萬到30萬人次,尤其是春秋兩季,已經形成了到此春遊、秋遊的熱潮。

2006年8月,森林公園又一次發生蛻變,整體作爲“吹笛景區”從市園林局被劃歸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正式從以前的一箇公園景點,上升爲國家級風景旅遊區“大東湖”的一部分,森林公園也以其獨特的風景、遊樂項目以及位於都市邊緣的區位優勢深受武漢市民和廣大來漢人士的青睞,成爲他們遊覽、休閒、迴歸大自然的好去處,每年的遊客量約50萬人次。

全園規劃成四大景區:夾山、馬鞍山、太漁山和吹笛山。目前夾山景區已經正式對外開放。湖光山色,清新明麗。主要有三個景點:猴山部分猴子自由放養在山上,在漢僅此一家。猴子們機靈頑皮,主動向遊客討食,頻頻做怪相、玩雜技、耍花招、表演各種絕活,令人捧腹。比如,喫東西時極其麻利地剝外殼、撕包裝袋,乃至挑肥揀瘦去粗取精,親臨其境您會覺得猴子簡直就是動物王國的頭號智者、幽默大師和雜技大師。在公園“十二五”規劃中,在太漁山重新修復雲巖寺已經列入計劃之中。到時候,“百里東湖第一寺”雲巖寺將成爲武漢東部一景。

松鴿坪青松林旁瀕湖的大草坪上千餘隻廣場鴿時而盤旋在青山秀水之間,時而文靜靜地在遊客身邊覓食嬉戲,有的還在遊客手中啄食,讓人倍感親切與祥和。

野營燒烤區給遊客提供整套燒烤工具,遊客圍爐自個動手燒烤,既飽口福,又有情趣。晚上可進行野營活動,點篝火、開舞會。此外,遊客還可在湖中划船,在湖邊垂釣,在草坪上游戲或者登山健身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