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市醫巫閭山——大觀音閣景區旅遊攻略

醫巫閭山——大觀音閣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醫巫閭山古稱於微閭、無慮山,今簡稱閭山,是陰山山脈餘脈。屹立於遼寧省北鎮市境內。山勢自東北向西南走向,縱長四十五公里,橫寬十四公里,面積六百三十平方公里,名峯五十餘座,最高峯──望海峯海拔866.6米。

醫巫閭山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文獻記載,醫巫閭山是舜封全國十二大名山之一;又是全國“五嶽五鎮”十大名山之一。《全遼志》載:“山以醫巫閭爲靈秀之最”,譽爲東北三大名山(醫巫閭山、千山、長白山)之首。

醫巫閭山從歷史上就以寺院爲中心形成了玉泉寺、大閣等十幾個相連的景區,每個景區都佔據着一箇或數箇有名的山峯和古剎;又都有碑刻記述着它周圍的山巒形勢和廟宇的歷史。每個景區都以各自的特點標新立異。諸景區中尤以核心區大觀音閣景區最負盛名。這裏有遼、元、明、清四代建築的書堂、寺廟、亭閣景觀,這裏有從遼至明、清以來,帝王將相高人名士足跡常到之處,碑刻摩崖數百處,點綴在廟堂、山谷、懸崖之間,瀰漫着歷史文化的濃重氣息。尤其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四到廣寧,三登閭山,御製閭山詩兩千多字,刻石立碑,嘉慶、道光兩帝也先後數次到閭山祭山攬勝。常年香客不斷,煙雲繚繞。

大觀音閣,簡稱大閣。位於醫巫閭山北部景區的東側,距北鎮古城六公里。始建於遼代,明初稱清安寺,後改稱觀音閣。清咸豐年間,爲了區別於白雲關上的觀音閣,遂改稱大觀音閣,俗名大閣。大閣周圍景點繁多,著名的有三十八景,是醫巫閭山的主要遊覽區。古人稱頌大閭景區是"奇峯插雲,陰水崖懸,右擁層巒,左觀溟海,勒石舊跡,多有可觀”(《圖書集成·職方典》一百七十七卷)。“望其佳氣,鬱鬱蔥蔥,上插霄漢,下瞰蓬瀛,懸瀑飛流,喬橋盤蔚"(清康熙皇帝祭《北鎮廟碑文》)。清代人孫成《望觀音閣詩》頗覺別開生面:“特起如端笏,前峯豆眼青;山形飛欲去,雲氣駛還停。傑閣涉難即,空巖若可聽;且將登眺意,留作未曾經”。清江蘇詩人沈荃也有詩曰:“山閣履層架石樑,洞口處處瀑飛涼;攀蘿直上三千尺,鳥語花香白晝長”。著名的大閣八景:道隱谷、聖水盆、曠觀亭、呂公巖、桃花洞、望海寺、雲巢松、南天門都在這一帶。

當來到醫巫閭山觀音閣腳下,仰望綺麗多姿的山景,蒼松翠柏,奇峯怪石,幽谷溪流,與山間廟宇亭臺,渾然一體,自遠可觀,恰似一幅彩色絢麗的風景圖畫。

大閣遊覽區的主要景觀有:

凝聚着閭山數千年曆史文脈——醫巫閭山山門;

水石奇觀——大石棚;

千年古剎——觀音閣;

望海擎天的遼代古堡——白雲關;

危峯凌虛雲煙幻化——蓮花峯;

千秋臣極——耶律楚材讀書堂。

景區熱線:0416-6609590

景區開放時間:7:00-17:00

停車場信息:景區外停車場

講解員價格說明:50元

季節特色:春季觀賞梨花秋季景色怡人

提示服務:可乘坐索道到後山玉泉寺

常設旅遊活動:“五一”期間舉辦“閭山賞花會”;“十一”黃金週舉辦“閭山文化食品節”

主要線路:山門——標誌門——玉女洗頭像——聖水橋——財神殿——大廣寧寺——大石棚——聖水盆——大觀音閣寺廟——蠟像館——遼太子讀書堂——桃花洞——望海寺——萬年松——玉泉寺

交通資訊:北鎮至大觀音閣公交車,錦州至大觀音閣專線公交車

自駕車指南:京沈高速高升出口下高速——窟窿臺——北鎮——醫巫閭山風景區

旅遊專線車、公交車、地鐵:瀋陽——閭山錦州——閭山北鎮公交——閭山

周邊旅遊景區:距大朝陽2.5公里,距帝王谷3.5公里,距北鎮廟5公里。

住宿場所:大朝陽山城北鎮大廈富遠賓館

餐飲場所:大朝陽山城北鎮大廈農家院

娛樂場所:玉龍歌城九龍洗浴

旅遊商品:布老虎、寶葫蘆、鎮宅寶斧、平安香囊、閭山紀念品

聯繫方式:

地址:遼寧省北鎮市城西郊

熱線:0416-6609590

延伸閱讀:

·第七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醫巫閭山醫巫閭山 — 大蘆花風景區醫巫閭山——青巖寺風景區醫巫閭山帝王穀風景區醫巫閭山遼陵醫巫閭山——靈山風景區醫巫閭山——五佛寺風景區醫巫閭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