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禪林寺風景區旅遊攻略

禪林寺風景區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五峯禪林寺位於河北省遵化市,北倚長城,西顧京城,南臨津唐,東通遼瀋,屬京津唐承秦腹地,西距北京158公里,西南距天津175公里,南距唐山市區75公里(曹妃甸155公里),北距承德175公里,東南距秦皇島150公里。

門票·開放時間

50元7:00-17:00

交通概況

北京方向

北京—國貿橋-京通快遞-燕郊-三河-薊縣外環-馬伸橋-石門-遵化-侯家寨禪林寺

北京-順義-平谷-金海湖-西下營-馬伸橋-石門遵化-侯家寨禪林寺

北京-京沈高速-寶坻轉津薊高速-薊縣-馬伸橋-石門-遵化侯家寨禪林寺

2.天津方向:天津-津薊高速-薊縣-馬伸橋-石門-遵化-侯家寨禪林寺

3.東北方向:秦皇島-津沈高速-唐山-遵化-侯家寨禪林寺

簡要介紹:

承唐高速出口距景區2公里。

古山

禪林寺古銀杏風景園位於河北省遵化市侯家寨鄉境內,北靠萬里長城,南臨般若湖,東連鷲峯山,西接清東陵,總面積6.6平方公里。這裏羣山環抱、古樹參天、寺廟莊嚴、長城巍峨,素已“四古”著稱,聞名遐邇。—五峯山。山有五峯,中峯撐出雲表,其四峯側立,如拱爲傴。“五峯拱翠”被列爲遵化十景之首。五峯山四季景色不斷:春天,山花爛漫;夏季,飛瀑流泉;秋末,層林盡染;冬至,銀裝素裹。—銀杏樹。座落在五峯山瑞雲峯前的古寺周圍現存十三株古銀杏樹,一雄十二雌。據考證:這些銀杏植於漢代,距今達兩千年左右。“龍種”、“四世同堂”樹姿健美、奇特。均被國家列爲重點保護對象。—禪林寺。東晉重修,遼統復修,距今在1700年以上。其“禪林寺”院額爲大遼國皇帝親賜。古寺歷經修葺,1942年遭侵華日軍焚燬。2000年重修,現已建成三門、六殿、兩樓、一塔,頗爲莊嚴壯觀。—萬里長城。從五峯山拾階而上,穿越大石峪峽谷(或繞道馬蹄峪),便可到達建於羣巒之巔的萬里長城。這段長城爲北齊始建、明代重修。兩座敵樓,別具特色、獨一無二。風景園內建有古樸典雅,別具風格的“儒意山莊”、“長青墅度假村”,可接待不同階層人士和社會團體入住、就餐、休閒度假、召開小型會議。

景區導遊路線及景點:遊客服務中心區--古銀杏觀賞區--佛教文化區--五峯覽勝區--綜合服務區。

主要景點:銀杏迎賓、聖水蓮花、五峯山門、千年龍種、沈鵬題字、五峯拱翠、五峯禪林、四世同堂、聰慧井、天王殿、觀音菩薩殿、地藏菩薩殿、大雄寶殿、雞鳴石、財神廟、菩提塔、瑞雲亭、捫星臺、神怡頂、四諦巖、五峯石、仙人憩、連枝松、三星殿等。

典故傳說:

1、菩薩借仙地文殊做道場

在五峯山快目峯的中部,靠近中峯紫蓋峯的左下方,有一塊-大小的地方,這裏有幾塊大石頭可作椅,還有古松可倚靠。這裏就是傳說中的虎巖,是當年老虎聽經的地方,而老虎的舊窩就在不遠處的山岩上。據說山中沒有建寺的時候,有位年逾古稀的和尚雲遊至此,見此地山清水秀、景色迷人,便坐到一株老柏樹下詠誦-。這時,一隻斑斕猛虎覓食而來,它沒有上前打擾老和尚唸經,而是環繞其周圍盤轉,遂即趴在離老僧幾米遠的地方聽他誦經。那老和尚也視而不見。此情此景被幾個樵夫看得清清楚楚,甚覺奇怪,認爲老和尚定是神仙下凡,就把這個他稱作爲伏虎師。於是,這個消息迅速傳遍附近村莊,豪紳巨賈們以此爲求-保佑而升官發財的天賜良機,到處募捐集款爲他蓋了房子,後來漸漸地建成了寺院。

文殊菩薩除五臺山之外的唯一一箇次主道場

當年文殊菩薩把山西五臺山作了她的道場之後,由於文殊菩薩的大智大慧,前來學習佛法的人絡繹不絕。文殊菩薩在五臺山的道場早已容不下日益增長的十方信衆,於是她有了另闢一箇道場的想法。文殊菩薩找遍中國,看到薊州遵化縣之北的瑞雲山五峯環抱,松柏成蔭,清泉照眼,溪水潺潺,知是神仙所踢之地,看到山中有座雲昌寺,便在此設立了一箇道場,這是。文殊菩薩在這裏設道場講解《般若蜜多心經》,聽者數十萬衆。而後,文殊菩薩又從西域引進佛教文化,建灌頂園,請工匠在石頭上雕刻佛像。現尚存在禪林寺內的一些殘缺的石碑、石柱上,還刻有不少佛像和咒文。

如今,有一箇方圓約五十平方公里的湖泊,圍在它四周的是賈莊子、張莊子、侯家寨村、大屯等四個村莊,現名叫“般若院水庫”。以前人們叫它爲“神仙湖”,傳說是當年鐵柺李在去東海蔘加王母娘娘蟠桃宴的途中,路過遵化時一時內急降下祥雲在此留下的。據說有年三伏天文殊菩薩在禪林寺講經七七四十九天不曾下蓮臺,只有在晚上夜深人靜時,她曾在此湖中淋浴過。後來人們爲了紀念文珠菩提超凡的智慧,懷念她所做的功德而給“神仙湖”改名爲“般若湖”,再後來人們又改成了現在的“般若院水庫”。

2、雍正皇帝曾選此地爲陵寢

吉地

關於侯家寨鄉禪林寺的風水:這裏有個小插曲,爲什麼雍正會放棄遵化的清東陵,轉而在別處營建自己的陵寢?三個世紀來,世間流傳着種種猜測。懷有善意心的人認爲雍正不甘居人後,東陵風水最佳處已經順治、康熙二帝所佔,故而另闢蹊徑。而懷有不善意者則認爲一定是雍正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導致他無顏面對自己的父親。翻查史料,其實雍正離開東陵、另謀吉地的想法早就已經出現,甚至一度還曾經着手實施,只不過因爲龍穴中含有砂石纔不得不罷手。這裏所說的正是這裏,雍正皇帝確實打算在此建其陵寢,地址就在虎巖峯西側,老輩人都知道。據說當時建陵所需石料、黃土都準備好了,而且基礎設施開始施工了,但後來因爲在龍穴中發現砂石,雍正皇帝認爲不太好,最終放棄。1958年,馬蹄峪村修水庫時曾經挖掘到打算建陵用的石灰和石料。

雍正皇帝選此地建陵就充分說明這裏還是很有風水的。風水學講“前有照,後有靠,綠帶環腰,背山面水,左青龍,右白虎,風水無敵”前面正對的正是龍山,也就是照;北面的羣山俗稱九鳳朝陽山也就是靠山,綠帶環繞指的正是這裏,大家從遠處看特別得看,這一脈的山只有這裏是鬱鬱蔥蔥;般若院水庫是1972年7月建成的,之前那裏有條大河,發源於羅文峪、北下營,現在所說的營河;大屯村東那一趟山--左青龍;馬蹄峪至侯家寨村東那趟山--右白虎,在這裏我們都能夠看得非常清楚。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