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江區芙蓉古城旅遊攻略

芙蓉古城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芙蓉古城位於成都西郊青羊界,新成溫公路成-溫-郫生態城市帶快速通道旁,交通便利,距市中心只有20多公里,與外環路文家立交橋相距僅1000米。項目遠離都市喧囂,獨擁一處寧靜,又享有成-溫-郫國家級生態農業保護帶中的新鮮空氣和生態環境。芙蓉古城以川西民居爲主,同時融入江蘇民居、雲南民居、唐風建築等中國傳統建築精髓而成,由四合院型的建築羣組成。

芙蓉古城集中國民居文化之大成,川西區、唐風區、蘇州區、雲南區錯落分佈,各具特色。園區內繁花似錦,風景秀麗,皇城巍峨,民風悠悠。酒樓、茶館、叫賣聲聲,石板、雨巷、民風民俗,如一幅現代“清明上河圖”徐徐展開……

喫、住、行、遊、娛、購,一站式服務——成都名小喫街、美食廣場、明清芙蓉客棧、民間手工藝街、水景酒吧街、市井生活、古樸交通工具、兒童遊樂項目、民俗表演、商務會議、購物超市、文化長廊……

芙蓉古城雖非千年古鎮,卻以其集中國數千年民居文化之大成、積數千年民俗文化之沉澱,中國唯一,世界唯一之超凡創意、宏偉氣勢迅速崛起於川內旅遊市場,並必將成爲中國旅遊市場上的一顆明星。

成都飛出現代古城

這真是一座構想新穎巧妙的“古城”:在整個小區的外面,有着高大、雄偉的“城牆”,還有一條蜿蜒曲折、繞城而過的“護城河”,這條河最窄處也有8米寬,河岸垂柳依依,花香鳥語。

進入古城,那些僅存於記憶中的古街道又出現在人們面前:一家家古風古韻的酒樓、茶肆、小喫店開門揖客,酒帘飄飄,茶香杳杳,在工藝製品街,各種古玩珍藏擺滿了店鋪,似在默默地講述着一箇個沉寂久遠的故事,據介紹,“古城”內的街道佈局系明清時代的外觀風貌、而老成都傳統名樓“皇城”、“明遠樓”、“至公堂”等也得以仿真復現,“古城”的主街道斜穿城內,共長1000米,街頭的物飾、樹木綠化均以繁華的古時長街作爲藍本,夕照下的馬車可把路人帶入無數詩詞中描寫過的黃昏意境。“古城”另有小巷阡陌、青石板路,梅雨時節,不妨撐把油紙傘(街旁手工製品街就可買到),感受(雨巷》牛丁香一樣的情懷。

“城”內的建築依樹繞水,川西民居、江蘇民居、雲南民居和唐風建築形成了一箇個獨立而又互爲呼應的園林居住體系,園林建築將古代建築“移步換景”的精髓發揮到極至,從每一箇角度看過去,都自成一景。這些民居都採用了傳統的四合院,院內、院與階之間有迴廊(取名平步廊)相連,“古城”裏的居民院四周還巧妙地分佈着大大小小的小溪、湖泊,水面面積竟達30000餘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一箇湖面積達4000利平方米,樓依湖建,湖因樓顯,意趣盎然。

一些建築專家評價,“芙蓉古城”是開發商建立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對當今城市化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的深刻反思、對現代人渴望新居住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深刻洞悉的基礎上的大膽之作、創新之作,它既繼承了中華傳統建築藝術的神脈,又整合了現代科技、現代建材、現代環境、現代生活方式、凸現出古今一體、古風新貌、古城新韻、老城新村的顯著特殊,把現代人曾經在現代化進程中不知不覺丟失的至今還有生命力的傳統搶起來,滿足人們懷舊念舊的文化情結,使人們既回覆到“家”的歷史經典詮釋中、又洋溢着鮮明的時代風情特點。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人與自然的協調共生。早在唐代就盛行“城市花園”,詩人白居易提出了“城市山林”的概念,北宋畫家郭熙提出山水園林要可行、可望、可遊、可居,而明代學者文震亨則明確提出好的建築環境能讓人進入“三忘”境界的觀念:“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遊之者忘倦”。

建築作爲一種文化符號,既是對歷史的一種重建,又是歷史在當下的綿延。沒有歷史感的生活是一種沒有從何來不知向何去的空白生活,“芙蓉古城”以重建古城的氣魄、鮮明的建築形勢與時下都市建築形成巨大的反差,召喚過往的歷史生活,再現傳統的市井圖貌,籲請生命的綿延過程,讓人們在佔建築園林的文化符號中找回自己的根,找回一種生存的依據,—種遠古的當代回聲,使貌似仿古的建築羣落激盪起當代人乾涸的生命的本真源泉,感到悠揚得至真至善。它或許是世外桃源,阻隔着都市的喧囂浮躁;或許是山外飛鴻,傳遞着心中的清越之音,或是高林深影,勾畫着虛靜禪意,或是湖泊靜月,吟詠着淡淡詩情--這就是“芙蓉古城”所要體現和傳達的建築哲學、建築意味、建築文化。體驗到這些,纔會擁有情感上的大快樂真快樂。

“芙蓉古城”以深遠的探尋、獨特的構思、亮麗的風景在川西大地上建構着一種承繼歷史連接當代、關愛生命體現快樂的新的生活模式。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成都市主創過有“現代清明上河圖”之稱的“老成都”畫卷的6位本土知名畫家欣然提筆,根據“芙蓉古城”的整體規劃設計,創作了巨幅《芙蓉古城俯瞰全圖》,該圖形象展示了“笑蓉古城”的概貌,體現了老成都的街市及院落意境。畫家們說,“芙蓉古城”在成都的建築史上寫下了重重的一筆,“是一幅活生生的現代清明上河圖”。

地址:成都西郊青羊界

門票: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