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區永定土樓南江景區旅遊攻略

永定土樓南江景區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位於龍巖永定區湖坑鎮南溪“土樓溝”景觀中心的南江村,有着600年曆史,村中樹木青翠、溪流環繞,水稻梯田與古色古香的土樓相輝映,客家古村落的風韻盡顯。

南江村面積只有5.5平方公里,村中卻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30多座,民居、祠堂、書屋、古井等一應俱全。村內23座土樓,建築形態各異,風格兼容幷蓄。

南江村的土樓很多是以“慶”字命名,如鹹慶樓、餘慶樓、環慶樓、天慶樓和興慶樓等。還有振陽樓、福興樓、經訓樓等樓名,頗具文化內涵,其中最有特色的當屬“天一樓”和“東成樓”。

天一樓原叫源聚樓,建於1915年,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呈鵝卵形。因此樓前後兩溪合抱,清澈的溪水繞樓而過,合二爲一,故而得名。然而1929年一場大火使得該樓遭到毀滅性破壞。後來,江氏二十六世祖依原址重建,更名爲“天一樓”,取“天一生水”之意,望以水克火,天佑此樓。

始建於1843年的“東成樓”坐落在南江村橋子頭,坐東朝西,八角樓,土木結構,佔地面積約2400平方米。據介紹,該樓樓名爲清翰林巫宜福親筆所書。東成樓原本要建成四方形土樓的,但方樓一角正好對準本村黃婆太的墓地。該墓地爲猛虎下山形,這個角恰似一支利箭對準虎頭,糾紛由此而生。於是,建樓方要建,而墓主不讓建,雙方爭執不下,一度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這時,有好心人建議,請翰林巫宜福出面調解。巫宜福詳細瞭解情況後,分頭徵求雙方意見,最後請雙方一起當面協商。建樓房終於同意削去對準墓地的樓角,爲了使樓更加協調美觀,又削去其他三個樓角,由此有了永定土樓中獨一無二的八角樓。

在南江村還有一道別致的風景,那就是“女兒林”。據介紹,400多年前開始,村中女子爲感念父母往返山路到田間勞作辛苦,在出嫁辦喜宴當天由兄妹或父母陪同,在山路旁栽下一棵松樹,希望父母去勞作路上有一塊林蔭地能歇腳,也用此方法寄託故土鄉情。

如今3.5公里長的山路鬱鬱蔥蔥,兩邊的松樹和山棗樹已達3000多株,最老的一株松樹有400多年樹齡。許多樹冠上繫着鮮豔的紅布條。村民說,布條裏繫着的是思念和感恩,甚至是盜伐樹木最猖獗時期,也沒人打“女兒林”的主意。

每年重大傳統節日,外出鄉賢或其後代回來後,都會重走“女兒林”下的山間小路,爲自家祖先所種樹木更換鮮豔的紅布條。

(圖片來源:龍巖市永定區委員會官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