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上海郵政博物館旅遊攻略

上海郵政博物館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上海郵政博物館1922年由協澄洋行設計,辛豐記營造廠施工,在原集美里地塊(今四川北路1716號)上建造,1924年11月竣工。曾列爲當時上海十大建築之一。位於四川路橋北堍北蘇州路276號,原名上海郵政總局。上海市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之一,歷經了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的幾度滄桑。新中國誕生後,人們郵政的發展日新月異。1999年郵電分營後,獨立運行的上海郵政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奮發有爲,開闢了發展新天地。

上海郵政博物館設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市優秀建築——上海郵政大樓內,以翔實的史料和實物,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追溯了郵政的起源和發展歷程;記載了上海郵政早期黨組織領導工人運動以及革命先輩爲新中國誕生作出的貢獻;記錄了先進勞模爲郵政事業鞠躬盡瘁的業績;陳列了各種郵用和郵運工具;介紹了郵政服務(業務)產品及其發展;展出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郵票。上海郵政博物館集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時代性、趣味性和參與性於一體,將成爲革命傳統教育的課堂,弘揚先進思想文化的陣地,將成爲革命傳統教育的課堂,弘揚先進思想文化的陣地,宣傳郵政服務理念和產品的管道,青少年普及科學知識的教育基地,國內外賓客遊覽觀光的景點,展示上海郵政的風采的窗口。

進入博物館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先生題寫的“上海郵政博物館”館名。左轉進入前廳,展區內陳列着新中國首任郵電部長朱學範先生的雕像,穿過前廳便是起源與發展展區。早在殷商時期,人們就通過擊鼓進行通信。左手邊的櫥窗內陳列着的甲骨文片記載了那個時期遠方擊鼓通報軍情的情形。往前走兩步,便能看到漢唐時期爲防公文被私拆而使用的封泥及生動展現郵驛通信情景的驛使畫像磚。驛使畫像磚前面的烽火通信展臺給你帶來的是一組小型多媒體秀。古代的烽火墩是保衛海防的軍事設施,遇有緊急情況燃烽火報警。走到烽火墩展臺前,首先看到的是白天古代南方沿海烽火墩的場景。如果你按下啓動按鈕後,背景燈光熄滅,營造出夜晚的氣氛。隨後,景箱裏的烽火墩由遠及近依次點亮,再現了古代夜晚烽火通信的過程。

一路走來,還能看到1896年3月20日光緒皇帝批准開辦國家郵政的奏摺,這一天後來成爲了中國郵政開辦的紀念日。奏摺陳列櫥窗不遠處的郵筒上有大清郵政四字,郵筒上的蟠龍威風凜凜。這個展區還擺放着以1:100的比例縮小、於1924年竣工的上海郵政大樓的模型。緊挨着模型的郵務長辦公室裏,用蠟像製成的郵務長正在用望遠鏡查看浦江岸邊郵件的到達情況。

在第二展區--網絡與科技展區內,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巨大的運用光電技術的上海市中心城區郵政支局分佈示意圖。上海市郵政自辦營業服務網點從1911年的30處增至2003年的584個郵政支局所,從中可以感受到郵政的迅速發展。繼續前行幾步,眼前的巨大雪山讓人仿若置身南北極。你一定不曾想到人跡罕至的兩極也留下了上海郵政的足跡。在這裏可以看到第一任南極長城站郵局局長曾使用過的日戳,到達日紀念封和雪龍號郵政支局業務資料等珍貴展品。另外,展區內的RFID郵件分揀樣機可謂是高科技的產物,它會演示郵件的分揀處理過程。這個模型是根據爲浦東郵件處理中心研製的交叉帶式小車分揀機制作的,日處理郵件可達10萬件。展區內還展示着一系列郵政用品用具,如各色電子郵資機、不同種類的郵政專用秤、各個國家的郵筒等。

書信傳遞着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進入業務與文化展區,便能看到不同時期的實寄封,如民國時期以火漆封口的實寄封,文革時期的毛主席語錄封。轉個彎,就會看到巴金郭沫若等名人的書信手跡。遊客還能通過郵政報刊發行,匯兌儲蓄金融業務的照片和實物展品瞭解郵政業務的發展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郵票與集郵展區遊客還能和一張張珍貴郵票來個近距離接觸。展區內播放的視頻短片以生動有趣的木偶戲形式講述了黑便士誕生的故事。不僅如此,你還能看到蓋有馬耳他十字戳的黑便士舊票。其旁邊的展櫃則陳列着1878年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展櫃運用了凹面鏡科技手法,通過光學原理形成這兩枚郵票的虛像,遊客看到的是逼真的立體郵票,但用手一摸卻是空的。位於這兩個展櫃旁邊的便是世界各國第一種郵票(前50位)展板。展板詳細羅列了前50種郵票的發行時間,發行國或地區,面值等基本內容。另外還有世界上各種各樣特殊郵票的展示框。在特殊形狀郵票的展示框中,會看到法國的心形郵票、中國的三角形郵票。特殊材質郵票展示框則陳列着波蘭的絲綢郵票、瑞士的木頭郵票。而在特殊工藝郵票展示框,則有瑞士的巧克力香味郵票。

郵票與集郵展區還集中展示了清代海關郵政郵票,包括小龍郵票和爲配合慈禧太后六十壽辰而發行的萬壽郵票等珍品,以及大清郵政郵票,中華郵政郵票,解放區郵票和新中國郵票。

整個展區末端的珍郵館陳列的是在形成發現和流傳過程中與重大歷史事件相關聯,富有傳奇色彩的品種(如加蓋“臨時中立”的郵票),或因發行期短暫,又經自然損耗和意外破壞而導致存世量稀少的孤品或罕品。第一個展櫃內的“綠衣紅娘”可以說是鎮館之寶,存世量迄今僅10枚,商品價在本世紀躍居中國郵票單枚之冠。

結束了二樓四個展區的參觀,可以到底樓郵政博物館的中庭看看。在郵政博物館寬敞明亮的中庭內有一輛標有“大清郵政滬局”字樣的馬車模型靜靜地佇立着,右側是於1917年購置的第一輛郵運汽車實體模型。中庭另一頭,一架墨綠色的用於上海第一條定期航空郵路的飛機模型懸在空中。中庭出口處的“郵政未來”環幕影廳採用環幕放映手段,應用邊緣融合等技術處理,展現郵政的明天這一主題,使人身臨其境,融入到這部展現未來郵政的三維影片中。若有興趣,可以讓那裏的工作人員用數碼相機爲你拍照,然後採用數字合成原理,使你的形象和影片中的角色“融爲一體”。屆時,你將有可能成爲未來郵政影片中的一箇角色。

乘坐電梯直達五樓,郵政大樓樓頂建有屋頂花園。在屋頂花園能欣賞到巴洛克風格的鐘塔,鐘塔的兩側鑄有雕塑,一組爲三人持火車頭、輪船和電信電纜模型,象徵交通和通信的發展;一組爲希臘神話中的通信之神和愛神,象徵郵政是溝通人間情感的使者。在這裏還可以通過觀景平臺欣賞蘇州河及浦江兩岸的美麗景色。

地址:上海市虹口區天潼路395號

類型:博物館

遊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電話:021-63936666

開放時間:

每週三、四、六、日9:00-17:00,16:00停止進館。

門票信息:

免費開放。

交通

公交17、21、19、25、65、220、939路

乘坐地鐵十號線到天潼路站下,步行約5分鐘可到。

信息來源:虹口區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