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區老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攻略

老山國家森林公園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老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南京長江北岸江浦縣中部的老山林場。西臨滁河,東南靠長江,東北端延伸至浦口與市區隔江相望。從東北到西南,綿延30公里,寬3至5公里,面積76.5平方公里。1991年8月2日,國家林業部批覆南京市農林局,同意在老山林場的基礎上,建立老山國家森林公園。

老山山勢呈西南——東北走向,且西段較高。有3座山峯高度在400米以上,其中龍洞山海拔442米,爲江北地區最高峯。龍洞山以東,山體分爲南北兩列,南列由西華山、饅頭山、大馬山等山峯組成,北列由太平山、釣魚臺等山峯組成。山體由震旦系灰巖、千枚巖及寒武系灰巖、白堊系砂岩等構成。老山位於流水作用特別活躍的地區,石灰岩溶洞發育良好,已知溶洞有天井洞、龍洞、大小觀音洞、文殊洞、仙人洞、白鱔洞等,其中以龍洞最著名。龍洞在龍洞山西南坡,洞口西南向,高約10米,寬50米,洞深40米處分爲兩岔洞,左岔洞已被碎石堵塞,右岔洞延伸至距洞口約80米處,又有一小岔洞,小岔洞深約30米。

老山地區的泉水大都爲溫泉,已被開發利用的有五柳泉、珍珠泉等7處,日出水量在1000噸至2000噸之間,且富含礦物質及放射性物質,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

老山地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3℃,無霜期228天,年降水量1000毫米。土壤種類受成土母質影響,有石灰土、黃棕壤、紫色土等。自然條件有利於植物的生長。民國5年(1916),江蘇省教育團公有林第一林場創辦並開始在老山小規模造林,至民國21年(1932),共造林18.23萬畝,育苗9277.6萬株。抗戰期間,造林成果付之一炬。1949年,森林覆蓋率僅有0.5%,木材蓄積量尚不足1000立方米。1950年,教育林場更名爲老山林場,並承擔老山山脈的開發、保護、經營。此後,逐年進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至1985年,35年中累計造林12.2萬畝,每年平均造林3400多畝。在大面積造林的同時,共撫育幼林12萬多畝次,對封育的次生林撫育管理面積達3.2萬畝次,森林覆蓋率已達79.4%。境內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種子和蕨類植物148科,226種,其中喬木68種,中藥材150多種。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溼地松、火炬松、黑松、水杉、毛竹、剛竹、槐、櫟、樸、櫸、椿等。還有秤錘樹、短穗竹、明黨蔘、青檀、野大豆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老山森林公園現有林地9.4萬畝,其中針葉林3.7萬畝,闊葉林3.5萬畝,杉竹1萬餘畝,果園0.2萬多畝,茶400多畝。林木蓄積量約23萬立方米,是國內良種林木培育基地之一,也是江蘇省重要用材林基地。

老山茂密的森林成爲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現有動物50餘種,其中鳥類20多種。國家公佈的珍稀動物獐、靈貓、鶚等在老山常有出沒。此外,老山地區文化古蹟較多,著名的有兜率寺、惠濟寺等佛教古寺。惠濟寺內的一株千年古銀杏樹,爲南京地區罕見。

老山林場在開發的同時對這一國家級的森林公園進行了科學保護。80年代初期,每年松毛蟲危害林地0.6~1.0萬畝的,治蟲施用農藥達30~50噸/年,造成土壤、水體、作物受污染,害蟲天敵同時受到傷害,使林木生長衰退。1983年,老山林業科學研究所開始人工馴化灰喜鵲,進行生物防治松毛蟲的試驗。翌年,在市、縣環境保護局的支持下,研究所人工馴化灰喜鵲治蟲獲得成功,試用區農藥施用量大幅度減少,直至停用,松毛蟲害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了長期化學治蟲造成的污染,恢復了森林良好生態環境。1986年,老山林場着手建立5個林區生態良性循環系統工程試驗點,在保證環境質量和松林安全生長的前提下,在林下種植絞股藍、平菇,養殖蚯蚓等,進行立體經營,爲恢復生態平衡和發展生態林業,發揮森林效益創建了新的模式。至1989年,林區木材總蓄積量增至25萬立方米,蓄積年增長率爲6.72%。

地址:南京市浦口區黃山嶺路90號

類型:國家公園森林

遊玩時間:建議3-6小時

電話:025-65010323

官方網站:http://www.laoshangy.com/

開放時間:

8:00-17:00

信息來源:江蘇省林業局

湯泉街道:湯泉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面積109平方公里,人口3.35萬人,管理9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湯泉鎮地處浦口區西北部。南依老山,與老山林場搭界,北臨滁河,與安徽省滁州市毗鄰 ,西連湯泉農場,西南與星甸鎮、東北與永寧鎮接壤;312國道、江星橋線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45平方公里,人口2.1萬人,素以溫泉、苗木著稱,有“十里溫泉帶、百畝九龍湖、千年古銀杏、萬隻白…… 湯泉街道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