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區天津靜園旅遊攻略

天津靜園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靜園初名乾園,爲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儀攜皇后婉容、淑妃文繡於此居住,更名“靜園”,寓意“靜以養吾浩然之氣”。園內建有折中主義磚木結構樓房一座,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風格於一體,草木蔥鬱,靜謐宜人,是天津租界時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

一座宅院,收藏着幾代主人的細枝末節,他們中有北洋政府高級官員,有晚清末代帝后,有國民黨天津警備司總司令,有當代著名文學家和文藝工作者,也有很多不曾留下姓名的普通人。

走進靜園,彷彿時空交錯,城市中心的喧鬧被高高的院牆阻隔在外,只餘陣陣鳥鳴如背景般意味悠長,適合喜歡歷史和建築的遊客靜心慢遊。

陸宗輿宅邸坐落在今鞍山道70號(舊日租界宮島街)。始建於1921年,佔地3360平方米。“靜園”原名“乾園”,1925年2月溥儀被趕出紫禁城逃到天津,初居“張園”,1929年7月移居“乾園”。他爲恢復帝制,靜待時機,故將“乾園”改名爲“靜園”。

“靜園”是一組東、西方混合型庭院式住宅。四周由高達6.5米的圍牆和門樓混繞。進門便可望到三環套月式的三道院子,即前院、後院和西跨院。前院迎面是主樓,二層磚木結構,局部三層,中央亭子間突出。從底層的門廳、過廳到二、三樓陽臺以及亭子間都是逐層往裏縮退,立面顯得高大且穩定,十分壯觀。正立面爲非對稱式。西半部具有通天木柱的外走廊;東半部爲封閉式,主要房間面積很大,突出前檐的陽臺和大采光窗,更增加了主樓立面效果。一樓配膳房和酒吧間、大餐廳、會議室、會客廳等;二樓有起居室、書房、寢室等。裝飾十分講究,如護牆板、壁櫥、博古架、書架等。下面有半地下室、鍋爐房。前院是花園,有楊樹、槐樹、丁香樹、藤蘿架、葡萄架、金魚池等,甬路用河卵石鋪砌而成,十分幽靜。靠東面圍牆有傳達室、廚房和汽車庫等。後院由一段小遊廊和前院隔開,有一幢內廊式磚木結構小二樓,共計16間房屋.主樓西端外廊處又伸出一座長17米、寬1.5米的遊廊,劃分出西跨院。遊廊兩壁是對稱的連續半圓拱門,前院和西跨院可互相通視。西跨院內有砌築的龍形噴泉和花臺大花盆等。遊廊另端是一座典型的日本式的花廳,廳前有假山。所有牆面包括圍牆都是清水臺子,牆身是由水泥砂漿扒拉石造面。陽臺欄板部分用小青瓦砌成魚鱗狀花紋或用大方磚雕刻裝飾,帶有中國建築的特色。

用時參考

40分鐘-1小時

門票

1.門票20元

2.全年享受免票:

身高1.2米以下兒童;

70歲以上老年人憑本人老年證或身份證;

現役軍人(含武警)憑本人士官證、軍官證。

3.全年享受優惠票:

60歲以上老人憑本人老年證或身份證享受半價優惠;

中小學在校生憑本人學生證享受半價優惠。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8:30-17:00(16:30停止入園),週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地址:和平區鞍山道70號

電話:27311618

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末代皇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箇皇帝。溥儀是醇親王奕譞之孫,於光緒三十四年登基爲帝,辛亥革命爆發後-退位,結束清王朝統治,九一八事變後做了僞滿洲國的“康德皇帝”。日本戰敗後溥儀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毛澤東特赦其成爲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溥儀因患…… 愛新覺羅·溥儀詳細信息++

陸宗輿(1876—1941)字潤生。浙江海寧人。1876年(清光緒二年)5月14日生。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政經科。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回國後任進士館及警官學堂教習、巡警部主事。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6月1日參加學務處舉行的第一次考驗遊學畢業生,獲舉人出身。1906年冬隨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等五大臣出國考察-,陸宗輿爲…… 陸宗輿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