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區天津戲劇博物館旅遊攻略

天津戲劇博物館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現已闢爲天津戲劇博物館,位於天津老城中心,南開區南門裏大街。館址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正式落成,由當時的天津海關道唐紹儀倡建,是廣東旅津人士設立的0、寄寓機構。

廣東會館位於天津舊城鼓樓南的廣東會館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廣東會館

整、規模最大的清代會館建築。它既體現了我國嶺南的建築風格,又凝聚着旅居天津城的廣東人創業的艱辛。大約300年前,廣東商人就和福建、潮州的商人結成商船隊到天津經商。他們的商船,船頭油成紅色,上面畫有大眼雞,被稱做“大眼雞船”。每年春天,當季風颳起的時候,他們便滿載貨物,浩浩蕩蕩,沿海北上,順海河進入天津。日久天長,這些商人就形成了建幫(閩幫)、潮幫和廣幫3大派系,爲了營業、團聚方便,他們集資興建了“閩粵會館”,3幫輪流值年管理會館。道光末年,正趕上廣幫值年,因爲一箇經手人虧欠公款造成矛盾,建幫、潮幫拒絕廣幫值年,並且不許廣幫查看帳目,廣幫在閩粵會館陷入被排斥的境地。光緒末年,天津海關道廣東人唐紹儀,爲了發展鞏固廣幫勢力,倡議集資重新修建自己的會館,並且帶頭捐獻白銀4千兩。這個倡議受到廣幫商人的熱烈響應,很短時間內就集資9萬多兩白銀,在天津城內鼓樓南大街購置了原鹽運使署舊址的土地開始興建新會館。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1月14日新會館落成,取名廣東會館。

-內部景觀

會館象一座大四合院,磚瓦木料大多從廣東購買,院門宏闊,羅漢山牆高聳,廳堂都出廊廈,內部裝修華麗,很有嶺南特色。會館周圍還建造了鋪房、住房300多間,並且在會館東南面修建了廣東會館

“南園”,栽花種樹,設立醫藥房,供廣東同鄉休息養病。當年南園裏有桃花林、葡萄園,景色十分優美。戲樓是天津廣東會館的主要建築,前面有懸掛着“嶺渤凝和”巨匾的寬闊的四合院,穿過夾道,是一座可容納7、8百人的木結構室內劇場,樓上觀衆席爲包廂,樓下是散座。戲樓舞臺深10米,寬11米,頂部是用細木構件榫接而成的螺旋式藻井,雕花工藝精美,音響效果良好。前臺橫眉以透雕技法刻成獅子滾繡球圖案,兩角雕成荷花含苞欲放狀的垂花柱,舞臺正面鑲嵌着巨幅《天官賜福》木雕,天官、童子、猿猴、松柏、雲氣和4角的蝙蝠,構成活潑、協調的畫面。戲樓的門窗也雕有獅、鳳、牡丹等傳統紋飾。在這座北方少見的戲樓上,1911年就演出過革命新劇。1912年8月24日,同盟會北方支部曾請孫中山先生在此演講。“五四”時,這裏經常舉行羣衆0或演出,著名錶演藝術家梅蘭芳、楊小樓等人都曾在這戲樓上演出。1925年。0人安幸生組建天津總工會,也以廣東會館爲會址。天津淪陷時,會館一度成爲日本侵略軍開辦的警官教習所。現在,重新裝修後的廣東會館已成爲了解和欣賞我國戲劇藝術和展示中國戲劇文化的窗口。

-展室

現在這裏是天津市戲劇博物館,設有《天津戲劇發展史陳列》三個展室廣東會館

。展出中國戲曲簡史陳列,天津戲劇發展史陳列等,以及一些戲曲界人士的專題性展覽。館內還收藏與戲劇有關的文物及藏品四千餘件,其中包括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尚小云、馬連良等人的書畫品及演出服裝等,成爲兼有陳列展覽和演出等多種功能的文化場所。交通線路:15、25、37路車可直達。開放時間:9:00—11:2014:00—16:30

地址:南開區鼓樓東街

電話:2727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