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區鄭州文廟旅遊攻略

鄭州文廟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州文廟建於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漢明帝劉莊年號永平,在位17年,即公元58年至公元75年,因此,鄭州文廟的落成時間應該在這17年間。在建於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的北京文廟、落成於宣統元年(1909年)的吉林文廟和景祐元年(1034年)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南-廟面前,鄭州文廟的歷史僅次於山東曲阜文廟(公元前478年)。也就是說,1900多年前的鄭州就頗有“尊師重教”之風,而且已經擁有學校和相當數量的知識分子。

據記載,鄭州文廟規模人氣最旺的時期是在元代,當時鄭州文廟佔地已達37畝,有200多間東西配房。主體建築大成殿雄偉高大,巍峨壯觀,坐落在院子中央,是當時鄭州屈指可數的建築。前院還有欞星門、泮池、戟門。後院明倫堂、敬一亭、尊經閣。還有土地祠、東西角門、啓聖祠、鄉賢祠、存誠齋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成殿兩山的博風,是採用三彩釉燒製而成的琉璃飾件,上面鑲嵌着玉皇大帝、如來說法以及三國故事戲曲人物,無論是藝術表現手法還是燒製技術,實爲全國罕見。每年的春秋兩季,鄭州文廟都會舉行大規模的祀孔大典,每逢此時,可以說羣賢畢至,少長鹹集,地方文武GY及各界名流都要到此參拜,史料中這樣形容祭祀場面:“鐘鼓齊響,笙歌共鳴”,可見場面之熱鬧與隆重。

文廟尊經閣

鄭位於現在的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東大街路北,坐北朝南。正如讀書人命運多舛一樣,鄭州文廟的命運也可謂多災多難,千百年來,鄭州文廟幾經興毀,特別是火災給鄭州文廟帶來一次次的重創。到元順帝至正六年(1346),幾乎化爲灰燼的鄭州文廟才仿原貌重新修建。明、清兩代,鄭州文廟經多次重修,才得以延續。清光緒二十二年,鄭州文廟又遭大火,幾乎令文廟“毀壞殆盡”。雖說當時“災事上聞,部議重修,按畝捐款,土木大興,歲兩度始克告成”,但是整個建築和規模已元氣大傷,今非昔比。“文革”期間,遺存的欞星門、泮池又厄運難逃,終毀於一旦,後來只有大成殿在風雨飄搖的歲月中保存下來。1900多年來,鄭州文廟在承受無盡劫難之後一次次復生,這是一種人文精神,一種文化在這裏得到了復生和永存。

-旅遊小貼士:

交通:在鄭州市內可以乘坐以下公交車:K52,89,60,Y805,35市第一人民醫院下車往東

地址: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東大街

類型:古蹟

遊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開放時間:

8:00-17:30

門票信息:

免費開放。平時免費,廟會活動期間門票10元。

交通:

85路或k805路公交車在鄭州文廟東門口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