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區淄博馬鞍山風景區旅遊攻略

淄博馬鞍山風景區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馬鞍山景區位於太河鎮,其山以形似馬鞍而得名,主峯海拔618米,總面積25.6平方公里。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風景名勝區。

馬鞍山景區集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和愛國主義教育於一體。馬鞍山以1942年那場氣壯山河的抗日保衛戰名揚神州大地,山上有廖容標、錢鈞等開國將軍撰文或題詞紀念的大型摩崖石刻,由-上將爲抗戰紀念館(碑)題寫的館名,是人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聖地;該山又是齊、魯古國的分界,多爲兵家必爭之地,山上存有國內發現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齊兵營遺址,又有屹立2500年的齊長城遺址,是中國齊文化的博物館;山上的明清時期建造的玉皇殿以及各朝代道長的住所、古丘、石冢還爲世人見證着這裏還是魯中道家的發源地,爲這座抗日名山增添了濃厚的人文底蘊。其山山勢峻峭,峯頂突兀,自然景觀壯麗多姿,風景區南部的三泰山東有臥佛須面,西有端坐彌勒佛,巨石形象且從不同方向顯現不同頭像,真乃天作之美,又有天梯、南天門、步雲橋、七星巖、佛光崖等多處景點,俯瞰是蜿蜒秀麗的淄河水、波光粼粼的太河水庫,水天一色,山水相映,處處襯出馬鞍山的雄偉奇秀。這裏植物品種繁多,是一箇天然植物園,早春金黃遍山間,五月花開白如雪,深秋似火紅滿山,寒冬冰凌掛翠枝,景區周圍就是該鎮的林果、蔬菜基地,每年出產大量的無公害瓜果蔬菜,使整個景區呈現出“花繁果碩、山峯奇險、川流清秀、英烈悲壯、兵營幽古”的特有神韻。

[景點名稱:馬鞍山主峯]

主峯是馬鞍山最高點,海拔618米。其孤峯聳立登臨險要,山頂狹窄,給人動之慾墜的危機感。山頂玉皇殿、碧霞祠始建年代不祥,咸豐九年重修過,是方圓百里善男信女朝聖的地方。這裏即是馬鞍山風景區的景點中心,也是革命傳統教育主題所在。有指揮所、守山掩體、英雄碾、英雄跳崖殉難處、摩崖石刻等景觀,還可以看到“三泰臥佛、坐佛”奇觀。

[景點名稱:戰鬥指揮所]

馬鞍山抗日保衛戰總指揮王鳳麟,原名李芳,一九三五年至三七年底被派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工兵班學習深造。一九四二年被任命爲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一旅二團副團長,因在戰鬥中腿腳部傷殘,同年十月來到馬鞍山。該指揮所爲王鳳麟指揮戰鬥的地方,在戰鬥中被日軍炸燬,現存遺址1992年重修。

[景點名稱:仙人橋]

仙人橋在馬鞍山主峯東面,由天然青石板構成,非人工修造。橋西頭連接“古砦”,東頭至“經揚亭”。全長120餘米,最寬處8米,最窄處僅0.5米,人走在上面有遙遙欲墜之感,故稱“仙人橋”。

[景點名稱:空谷鳥鳴]

馬鞍山主峯四周蒼松疊翠,植物繁多。春天滿山迎春花怒放,夏日山翠(又名滿山白)開花一片雪白。深秋-飄香,紅葉正濃。更有一件迎客樹似楓似桑,一根枝條上有三角、五角、七角多種葉形。一年四季,飛鳥歡鳴,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景點名稱:林中氧吧]

在紀念堂附近樹木高大參天,負離子含量極高,是天然氧吧。在林中設有石桌、石磴、吊牀,遊人即可在此納涼休息,又可娛樂用餐,讓人遠離塵市喧囂,迴歸自然,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景點名稱:烈士紀念館]

爲紀念發生在1942年的馬鞍山抗日保衛戰,1945年7月,博山縣政府修建了抗日烈士紀念碑,1970年,淄川區人民政府修建了烈士祠堂和事蹟展覽館。2003年,鎮黨委政府爲適應新形勢下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需要,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在各級領導、市區人大代表及有關部門的關懷支持下,決定修建馬鞍山抗戰紀念館和紀念碑。於2004年6月建成並向遊客正式開放。紀念館爲環廊式建築,分上下兩層,總建築面積400平方米,上層四面牆壁鑲有馬鞍山抗戰宣傳畫,下層牆面爲40平方米的馬鞍山戰鬥大型油畫,側面爲馮毅之全家六烈士雕塑。紀念碑呈“三八式步槍”狀,高11.9米,象徵着1942年11月9日發生的馬鞍山抗日保衛戰,原政治局委員、軍委副主席、-長-上將爲馬鞍山抗戰紀念碑題寫了碑名。該建築掩映於蒼松翠柏之間,氣墊宏偉,莊嚴肅穆,必將爲弘揚革命傳統主義教育譜寫新的篇章。

[景點名稱:英雄魂]

在馬鞍山主峯東頂百米高的懸崖上,可以看到頂部有一箇十餘米高的八路軍頭像,象徵着馬鞍山戰鬥中犧牲的烈士不屈的靈魂,其浩然正氣令人肅然起敬,被稱爲“英雄魂”。

[景點名稱:紀念碑]

馬鞍山抗戰紀念碑是1945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八週年、抗戰勝利前所建,碑的正面鐫刻着原魯山區專員徐化魯題寫的“氣壯山河”四個大字,一面是馬鞍山戰鬥犧牲的烈士英名,一面是原博山縣縣長毛梓材撰寫的《馬鞍山抗日烈士贊》,另三面是悼念馬鞍山抗日烈士的碑文。

[景點名稱:龍女臺]

龍女臺位於馬鞍山主峯東部,海拔609米,與龍王崖隔河相望,加之試點經驗平臺山勢奇險,如刀削一般。傳說中馬鞍山周圍曾是一片0大海,此平臺是供龍王的女兒休息納涼用,故稱“龍女臺”。

[景點名稱:“三泰佛”]

馬鞍山正南方的“三泰山”主峯,東峯恰似一箇熟睡的大佛,莊重自然,活靈活現;西峯猶如一尊-修行的彌勒佛,神情專一,泰然自若,線條分明,形象逼真,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景點名稱:神仙府]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馬鞍山歷來就是數十里山民們朝聖的地方。主峯東側有一天然石門,狀似府地,清末年間,有人安裝石環,因山門險峻,名曰“神仙府”。此景只可遠觀,不能靠近。

[景點名稱:石臼和道士房]

馬鞍山曾是一座道教名山。道士房是當時看守山門的道士所住。西邊的石臼就是當時其臼米用的。現西峯有一處石洞爲馬鞍山主持道人郭義才的墓藏。郭道長爲淄河鎮北鎮後村人,生卒年月不詳。背靠馬鞍山,面對“三泰臥佛”風景優美,實爲一方鳳水寶地。

[景點名稱:十大夫廟]

位於馬鞍山主峯懸崖下,附近還有“三官廟、南鬥北斗廟”遺址。十大夫廟爲一石洞,分上下兩層,下面有泉水城池,傳說能包治百病。上層是十大夫塑像。十大夫內、外、婦、兒科齊全,是中國最早的多學科醫院,遇疑難病例能進行會診,所以自古以來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極盛。旁邊還有歷代重修碑文。

[景點名稱:天梯、南天門]

通往山頂的臺階共132級,因陡峭的象梯子一樣,故名“天梯”,最陡處可達70度角,最窄處只容一人通過。“天梯”的頂部就是南天門,始建於清末,1992年重修,和天梯連爲一體氣勢恢宏壯觀,是登山必經之處。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

[景點名稱:神鷹石、靈獅石]

馬鞍山西峯下有一巨石坐北朝南象一隻傲然站立的神鷹,相傳爲“三泰臥佛”所養。西邊山峯西側的奇石象一隻守護“三泰臥佛”的靈活獅,相傳爲“臥佛”的坐騎。

[景點名稱:烈士殉難處]

此碑於1996年設立,是馬鞍山抗日烈士跳崖的地方。當時,我方守山人員團結抗戰,堅持戰鬥兩天一夜,終因寡衆懸殊彈盡糧絕而致失守。當敵人攻上山頭時,英雄們寧死不當俘虜,跳崖殉國。

[景點名稱:鐘鼓樓]

是位於馬鞍山主峯中部的兩座樓閣,始建於清朝末年,爲報時和報警所用。1942年被日軍飛機炸燬,1992年重修。鐘樓內有鑄鐵鐘,鐘聲凝重悠長,方圓數十里都能聽到,西邊鼓樓內有牛皮大鼓,鼓聲渾厚響亮。正可謂“晨鐘暮鼓”。

[景點名稱:守山掩體]

馬鞍山主峯上共有掩體五處,掩體內可容2-3人作戰,留有槍口,人在裏面非常安全。東峯上的兩個掩體,下面對着陡峭的臺階,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據說王鳳麟副團長就是在此掩體中擊斃日軍師團參謀長山田大佐的。

[景點名稱:英雄碾]

該石碾位於主峯東部,原爲八路軍傷病員及家屬用來壓米、壓火藥所用。1942年被日軍飛機炸燬,1999年10月重修。此石碾似在向人們訴說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

[景點名稱:摩崖石刻]

馬鞍山摩崖石刻共有五處,分別爲原泰山軍分區司令員、八路軍一一五師一旅旅長廖容標將軍(後爲南京軍區副司令員)題寫的“馬鞍山抗日遺址”。原四縣聯合辦事處主任馮毅之(後爲山東藝術學院院長)題寫的“碧血千秋”。馮老的父親馮旭臣、妻子孫玉蘭、女兒新年、蘆橋、平洋及妹妹馮文秀一家六口在馬鞍山抗日保衛戰中殉國,號稱“一門忠烈”。原山東縱隊一旅副旅長錢均(後爲南京軍區副司令員)題寫的“一代英豪”。原八路軍一一五師一旅二團政委李伯秋(後爲瀋陽軍區副政委)1984年重遊馬鞍山時所作的《水調歌頭》石刻,團長吳瑞林(後爲海軍副司令員)所作的“憶王鳳麟烈士”石刻。

[景點名稱:神龜山]

神龜山因形似兩隻親吻的烏龜而得名。上面的烏龜的頭部朝西南,下面的烏龜伸頸相吻。遠遠望去“神龜”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現在的革命烈士紀念館就建在神龜的龜背上。

[景點名稱:鹿角山]

鹿角山,因形似割過鹿茸的鹿角而得名。相傳爲一頭神鹿被魔鬼割鹿茸死後化成的。鹿角山海拔858米,抗日戰爭最困難的1943年時和山下的西股村是淄川東部最後一塊抗日根據地。馬鞍山失守後日軍曾去攻打過,當時山上有八路軍50餘人和區中隊40多人,敵人動用大炮幾百人沒有攻下。

[景點名稱:蓮花山]

蓮花山位於馬鞍山東部,主峯海拔640米,遠望幾個山峯形似蓮花。1942年前被-唐雲三部佔居,後被我軍攻取。馬鞍山失守後敵人也曾進攻過,不過鬼子沒能攻下。

[景點名稱:古齊長城、古兵營]

在馬鞍山西側有春秋戰國時期齊國長城、烽火臺、兵營,當時此處是齊魯交界處,山南三面環水的城子村,經考證就是古萊蕪國遺址。萊蕪國原在萊州、龍口一帶,被齊國滅後遣於此。後因戰火繼續南遷至現在的萊蕪市。現西峯古齊長城保存完好,雖經戰火坍塌。但遺蹟仍存。已按原貌整修。古兵營現存百餘間,可駐紮兵將千餘人。所留烽火臺高數十米,在淄河沿岸數十里都可看到。有一“古砦”與兵營相連,在戰爭年代炸燬,而石拱形門洞上的“古砦”二字現在非常清晰。

[景點名稱:“碧霞祠”]

碧霞祠內供奉着泰山奶奶,是這一代地區老百姓最信仰的神。過去曾經有一箇傳說。八路軍行軍到淄河一帶時,已經幾天沒有乾糧吃了,正在飢渴難忍時來了一位老奶奶提着半瓦罐米飯送給八路軍喫。戰士們看到飯太少誰也不願先喫。老奶奶就給戰士們往碗裏舀。結果幾百人都喫完了,罐子裏的米飯仍然沒有減少。後來才知道是泰山奶奶顯靈來幫八路軍。這個故事是聽我奶奶講的,小時候一直很信。現在仍然有許多新婚夫婦來碧霞祠求子。聽說非常靈驗。

推薦旅遊線路:進山牌坊——凌雲閣——天街——天梯——南天門——馬鞍山東峯——西峯——步雲橋——古兵營——齊長城——古冢——抗日戰爭紀念館——抗日戰爭紀念碑——省重點文物“氣壯山河”紀念碑

聯繫方式

地址: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淄河片區淄河村

電話:0533-535269613386431750

傳真:0533-5350006

太河鎮:太河鎮是2010年11月6日由原太河鄉、峨莊鄉、淄河鎮合併而成的,是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面積最大、村莊最多的一箇鎮太河鎮佔地268.7平方公里,轄九十五個行政村。人口5.9萬;黨支部125個,黨員2830名;耕地36721畝。 從鎮政府到最偏遠的村需要一箇多小時的車程,95個村乘車走上一遍要整整兩天。太河鎮地處淄川東南部,位於淄水兩畔,與青州、沂源…… 太河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