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區五塔寺旅遊攻略

五塔寺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五塔寺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東南部,原名金剛座舍利寶塔,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爲五塔寺。塔始建於清雍正年間,高約16米,塔身均以琉璃磚砌成,塔身下層是用三種文字刻寫的金剛經-,上層則爲數以千計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瓏秀麗是一座磚石結構的-教塔,和首都北京大真覺寺五塔相比,也毫不遜色。塔後嵌有三副石刻畫,分別爲“須紗山分佈圖”、“六道輪迴圖”、蒙語“天文圖”。

五塔寺中最有價值的當屬緊靠北牆的蒙文天文圖石刻,天文圖直徑144.5釐米,天球圓面以北天極爲圓心,畫出二十八宿赤經位置的經線,還有五個同心圓,由裏向外爲天北極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極圈。它是迄今爲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標註的一幅天文圖,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金剛座舍利寶塔,建於清朝雍正五年,由塔基、金剛座、塔頂三部分組成,爲磚石結構,通高16.5米,塔頂是由五座舍利玲瓏小塔構成。

利寶塔的基座高約1米;金剛座爲束腰須彌座,其束腰部雕刻有獅、象、0、金翅鳥和金剛杵等圖案,束腰的上面爲七層短挑檐,第一層的檐下爲三種文字(蒙、藏、梵)雕刻的金剛經全文,從第二層到第七層的檐下爲各種姿態的鎦金佛像,共計1119尊,金剛座的南面爲拱門,門上方有蒙、漢、藏三種文字寫成的“金剛座舍利寶塔”匾額,門旁爲四大天王,塔門內東西兩角有通往座頂的樓梯,出口處爲一方形攢尖亭;五座舍利小塔位於亭子的北邊,最中間的舍利小塔爲七層出檐,四隅的舍利小塔爲五層出檐,五座塔身上均鑲嵌有佛像、菩提樹、景雲等磚雕。在金剛座舍利寶塔背面的山牆上嵌有三幅雕刻,以“蒙古天文圖石刻”最爲珍貴,是研究天文學史的重要資料。

五塔原爲-召廟慈燈寺內的一座重要建築,建於清雍正五年,後來慈燈寺敗落,寺宇塌毀,唯遺五塔巍然獨立。1977年國家撥專款對五塔進行修葺,開始建立資料檔案。1982年成立五塔文物保管所,樹立了保護標誌。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佈五塔寺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西郊北京圖書館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