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湖區西安廣仁寺旅遊攻略

西安廣仁寺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廣仁寺位於古都西安明代城牆內西北角,又名喇嘛寺,是陝西省唯一藏傳佛教格魯派(又稱黃教)寺院,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清康熙1703年巡視西陲,爲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多民族國家政權統一,御批在西北重鎮西安創建了廣仁寺。

廣仁寺佔地20多畝,整體建築佈局較爲獨特,形似一條臥龍,在寺院建築中極爲少見。由南向北依次爲山門、影壁、御碑亭、天王殿、東西配殿、主殿、千佛殿、藏經閣、齋堂、寮房,共計300餘間。廣仁寺見證了社會歷史發展狀況,對於當時社會的民風民俗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廣仁寺於1983年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公佈爲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廣仁寺是陝西現存惟一的藏密黃教寺院,在此寺可欣賞藏傳佛教的建築風格、佈局特點和雕塑藝術,並可領略到藏密黃教寺院獨特的氣氛。必看景點:康熙御碑、大殿、“乾隆蘭花缸”、藏經殿。廣仁寺坐落在西安城內西北角,是西北和康藏一帶大-進京路過陝西時的行宮,因此又稱“-寺”。寺院系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來陝西巡視時敕建的。歷史上多世0-和多世班禪都在此住過,並設有坐牀。該寺現爲陝西惟一的藏密黃教寺院,也是西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佔地16畝,寺前豎有高大的六角攢頂式康熙御碑亭。寺內共有建築100多間,頗具規模。院中有一尊鐵鑄的八卦燈樓。燈內一次可添油108斤,晝夜不熄,稱爲“萬年燈”。由40個轉經筒環繞的大殿凸現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風格,殿內供奉着2米高的綠度母觀音坐像,是國內惟一綠度母觀音道場,遠在青藏和內蒙古的信徒皆知西安有綠度母佛像。兩側分別是高1.5米的文殊、普賢菩薩坐像,均爲唐代鎏金佛像,相傳是由唐開元寺移來的。藏經殿在大殿後,殿內供奉着西藏-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彩色塑像,並藏有康熙三十九年刻本藏文《甘珠爾大藏經》108卷和康熙四十五年重修明版漢文《大般若波羅密多經》6770卷,極爲珍貴。殿前有一口大理石蘭花紋水缸,高1米,直徑1米,缸口攜刻隸書銘文,系清朝乾隆年間雕刻,俗稱“乾隆蘭花缸”。

更多介紹——綠度母的傳說:唐文成公主出嫁吐蕃松贊干布時,將綠度母旁的釋迦牟尼佛像請到了吐蕃。唐太宗沉吟:“這裏補放什麼佛像呢?”這時綠度母說話了:“就讓我代釋迦牟尼教化普度長安的衆生吧!”從此綠度母的聲名傳遍了神州。

廣仁寺六寶:廣仁寺保存着一批有價值的珍貴文物,俗稱“廣仁寺六寶”。

第一寶:《御製廣仁寺碑》。碑文由康熙親書,記載了建寺經過及其有價值的細節。

第二寶:康熙《御製廣仁寺碑》的碑文真跡原件,已保存三百餘年。宣紙年代久遠已經發黃,但字跡清楚、端莊,挺拔剛勁中透出秀麗,是書法中的佳作。

第三寶: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修訂的明版《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共6770卷,是中國佛教文化稀有之古籍。

第四寶:漢白玉蓮花缸,置於寺中二殿前,原做佛燈用,爲一塊漢白玉石雕成,缸外雕有花錦,缸內有乾隆年間刻的隸書銘文。缸高1米直徑1.4米,系辛亥革命時從崇聖寺移來。

第五寶:經堂前的漢白玉石雕蓮花寶座。文成公主進藏帶走釋迦牟尼佛像,而承坐佛祖像的底座至今仍保留在廣仁寺經堂前。

第六寶:慈禧太后西行時賞給廣仁寺的楠木龍燈一對。(慈禧賞的楠木龍頭曾在“文革”中散失,現存於西安鐘樓)。

此外寺裏大殿還懸掛着康熙御題的“慈雲西蔭”匾額、慈禧御題的“法相莊嚴”匾額、康有爲題的“莊嚴佛土”匾額。藏經殿前高聳的釘眼古柏樹幹上的排排釘眼傳說系慈禧插釵後所留存。

交通

公交107、507、509、712路在“廣仁寺”或“習武園”站下車即到。從火車站可乘712路。門票/開放時間10元。持2008年陝西旅遊年票不限次數免費參觀(2008年內有效)。2008年全年向公衆免費開放。電話:029-87341676

用時參考

2小時

門票

20.00元

開放時間

08:00~18:00

景點位置

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西北一路152號

延伸閱讀:

·第七批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