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區綏遠城將軍衙署旅遊攻略

綏遠城將軍衙署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綏遠城牆和將軍衙署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中心。

綏遠城爲清滿洲八旗軍駐防城池,綏遠將軍駐地。歷爲府區(省)駐地,俗稱新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欽差通智奉旨督建,乾隆二年(1737年)始建,四年(1739年)建成。城內棋盤式街道,中有鼓樓。城垣防禦功能齊全,結構完整。現僅存東北角城牆671米,其餘均於20世紀50年代拆除,原綏遠將軍衙署尚存,居綏遠古城正中。綏遠城背依青山,面臨黑河,周邊水草豐美,與歸化城成犄角之勢,素有“北國鎖鑰”之稱。

將軍衙署建成於乾隆四年(1739年),清代曾有67位將軍在此任職,是管轄綏遠城駐防八旗、歸化城土默特旗,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和節制宣化和大同綠旗兵事務的機構。

衙署建築風格嚴謹對稱,足按一品封疆大吏規格建成,磚木構制,佔地約3萬平方米,共有132間房屋。門前有高大的影壁,上有“屏藩朔漠”匾額,門側立石獅一對,大門內廳堂凡三進,前爲公廨,後爲內宅。自大門進入須經過儀門,儀門凡三門,中門形同過殿但不常開,平常出入經由兩旁門。儀門正北爲大廳,爲議事決策中心;東西各建有廡堂和廂房,爲官吏辦公場所。第二進正中建有宅第門房三間,東西各建廂房三間,同是官吏的辦公場所;第三進爲將軍宅第,建在正中高臺基上,東西兩側各建配房三間。宅第與配房間並建有走廊相通。在大廳東面建有花園,園內建有亭榭;東南隅建有馬號;大廳西南面建有更房,爲衛戍官兵住所。衙署經多次修繕,面目全非,近年開始修整,儘可能按原有制度復原。衙署內有綏遠城將軍辦公復原陳列展覽及綏遠城滿族歷史概覽。

2006年5月,綏遠城牆和將軍衙署作爲清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綏遠城將軍衙署的營建,是清王朝爲鞏固西北疆邊陲的穩定,奉行對大漠南北蒙古地區實施政治、軍事統治的產物。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在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舊城)東北五里處勘定一處城址,作爲右衛城北移屯兵之用。

至乾隆二年開始大規模修建。四年(1739年)告竣,清廷賜名“綏遠城”。解放後,衙署爲綏遠省人民政府並內蒙古人民政府辦公地,-兼兩府主席。2006年5月25日,將軍衙署與綏遠城城牆被合併公佈爲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綏遠城將軍衙署作爲綏遠城統領滿、蒙、漢八旗駐軍及掌管西北軍政的最高權力機構,也在綏遠城告竣時落成。駐守在將軍衙署的綏遠將軍,號爲“建威將軍”,擁有廣泛的實權,除統帥綏遠城的駐防八旗官兵、管理內蒙古西二盟(伊克昭盟、烏蘭察布盟)旗的蒙古王公、民衆外,遇有戰事,還具有調遣宣化、大同二鎮(總兵)、節制沿邊道、廳等權力。綏遠將軍乃屬清廷一品封疆大吏,是以國家大帥的身份駐節在這裏的。

從乾隆二年二月,駐守在山西右衛的建威將軍王昌奉旨改駐綏遠城起,到清末宣統末年最後一任將軍堃岫被北洋軍人張紹曾所取代止,將軍衙署歷時172年,清廷正式授封的綏遠將軍有78任,均在此管理駐紮。這一歷史階段,將軍衙署的體制、作用,正如光緒十六年(1890年)綏遠將軍克蒙額親立在衙署大照壁上一塊石額所書“屏藩朔漠”那樣,一直未變。

民國元年,北洋軍人、二十師師長張紹曾被委任爲綏遠城將軍,仍駐節衙署內。民國三年(1914年)改將軍爲都統,隨之將軍衙署改爲“都統公署”。民國十七年(1928年),衙署爲“臨時區政府”佔用。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置綏遠省。衙署改牌綏遠省政府。

1937年10月,在日本帝國主義扶持下,由德王拼湊的僞“蒙古聯盟自治政府”的軍隊佔據綏遠,衙署一度爲僞政權屬下“巴彥塔拉盟公署”佔用,後又爲僞“蒙疆聯合政府”所佔據。1945年後,綏遠省政府再次遷回衙署。

延伸閱讀:

·中國國家二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