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菩薩山旅遊攻略

菩薩山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目的地介紹
“菩薩保佑佛靈光,自然天成古韻長;到此修得真經在,今生今世心不慌。”

菩薩山自然風景區,面積4平方公里,最高峯海拔600多米,是近年來開發的新景區,也是山裏人通過自己的聰明和智慧,耕耘出的一片勝景,可謂昌平自然風光的後起之秀。其實,這裏“天生我景必出世”,歷史悠久,古蹟猶存,傳說頗多,植被蔥蘢,景色旖旎,風光秀麗,天藍氣鮮,大山儼然紳士的派頭與風韻十足。景區位於昌平西部流村鎮轄區,與美麗的玫瑰之鄉——妙峯山僅一山之隔,在玫瑰花盛開的季節,這裏也瀰漫着醉人的香味兒。

有菩薩保佑的地方自然佛光靈氣,風水絕佳,山清秀美,環境幽然。景區內天然植物達幾百種,樹木蔥蘢,枝繁葉茂,荊棘厚密,野花鬥豔,果珍滿坡,仙藥藏山,大地如毯。由於山場廣闊,密林廕庇,氣候適中,生態立體,資源厚豐,野生動物和鳥類繁多,大山深處藏匿着狍子、野兔、獾、松鼠和時而箭穿-的山雞、喜鵲、啄木鳥等,這些動物和鳥類在植被良好的生態天堂裏,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玩耍嬉戲,加之人們的精心保護,大山裏充滿了人與動物和諧的氛圍。

這裏除秀麗的大自然景色之外,形成的景觀更爲別緻,民風古樸,情趣盎然。區內分爲五大文化區,即養生文化區,佛教文化區,民俗文化區,生態文化區和休閒文化區。首批開放的民俗生態文化區有千米大佛,千年古槐、關帝廟、香椿園、根雕館、民俗園、慈母院、菩薩殿、華藝館、龍門場、做人石、兵法石、映心石、五色巖、聖水泉、忠孝泉、兄弟崗、禮佛臺、觀音臺、佛手臺、觀景臺、南山紅葉、天然大佛等。山中的四大自然奇觀更爲叫絕,一是高19.9米、寬8米的天然石佛;二是一尊自然形成的千米臥佛;三是一箇高四米、重八噸的石佛手;四是一處由天然樹根形成的“佛”字根雕。這四大天然景觀,猶如景區裏的眼,給這裏增添了無限靈光,景緻由此更加別緻。

景區內修建了華藝館、根雕館和民俗館三個展區。在華藝館裏,有現代藝術家用傳統的玻璃油畫技法創作的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一百五十多位皇帝和皇后的御像,畫功精湛,堪稱一絕。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在華藝館中還有高2.68米,寬3.8米,厚1.16米的香樟獨木根雕——《九龍戲珠》,此根雕爲中華民族藝術之精品,它是九位藝術家花費九年時間精心設計並雕刻而成;黑陶工藝品——《二龍戲珠》,高2.68米,直徑0.68米,這種大型的製陶工藝,無論是打坯、雕刻,還是燒製,難度都非常高。館中還有我國著名畫家唐明創作的巨幅國畫《五百羅漢圖》,用16年時間創作完成。根雕館裏收藏着以《清明上河圖》爲代表的許多根雕作品,值得觀賞。民俗館裏均是勞動人民使用的農具、生活用具,如轆轤、笸籮、升、鬥、犁、耙等。

來菩薩山風景區,可驅車直接到達區內,切入主題。但如果時間充裕、身體狀況良好、各方麪條件准許,不妨由溝口即高口村的位置步行進山,這段距離大概有三四公里,兩山加一路,蜿蜒曲折,坡度舒緩,徜徉在大山的峽谷中,一邊熱身,一邊由淺入深地領略自然風光,這樣有一箇過渡,等到了景區內,再拾階而上,駐足觀景,細細體味,這樣可得到徹底釋放,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之中。 特別說明
在這崎嶇的狹長的山谷中,藏着一箇袖珍小村,名爲菩薩鹿。該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考證,遼宋時期,村屬半山腰建有菩薩院等珍貴文物,至今仍留有菩薩院的痕跡。說來,菩薩山和菩薩鹿村,如出一轍,並有很多動人的傳說,最具代表性的是下面這段。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觀音菩薩騎一白鹿自北向南一路救苦救難,途經此處,發現這裏寂靜天然,男耕女織,百姓安詳,家家坐禪禮拜,慈心映天,菩薩深爲感動,揮手一指,山頭頓然化成一座佛殿,如夜明珠,光芒四射,村人紛紛走出小院觀看,叩頭相拜,不一會兒留下真跡的菩薩和白鹿漸漸遠去,爲了紀念觀音菩薩和那頭白鹿造福人間,人們虔誠地給這座山取名菩薩山,小村也有了菩薩鹿的名字。”

昌平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