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縣霸王臺古文化遺址旅遊攻略

霸王臺古文化遺址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霸王臺古文化遺址位於潢川縣城東南25公里的張集鄉霸王臺村,它與龍王臺古文化遺址隔水相望,距東南角的三河岔(出土石斧、石鑿等地)1.5公里,距裴東崗類型文化的石磨盤出土地約2公里。遺址高出地面3-5米,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南北長約560米,東西寬約470米。

據傳,西楚霸王項羽路過此處,命士兵以衣服包土堆臺,一夜間堆成此臺,霸王於此處紮營安帳,遂有霸王臺之名。

霸王臺高4米多,南北長310米,東西寬300米,臺之西北方有一狹長的坡道,是上下高臺的道路,臺上及四周出土了大量文物,有石磨盤兩件、殘石磨棒一件,還有石斧、石鑿、鬲、鼎、盆、罐、壺等。埋藏着石磨盤的文化層呈灰黃色,土質堅硬,厚0.6~0.8米,距地表深約1.5米。石磨盤呈長方鞋底形,前寬22釐米,頂部稍尖,後寬17.8釐米,尾部圓鈍,腰部內收,下有4個圓柱足,通長49.7釐米,通高7.5釐米。通體磨光,製作精細,正面腰部稍有下凹,具有明顯的使用痕跡。石磨盤周圍文化層內出土有不少陶片,但較破碎,不能看出器形。

人文歷史

從石磨盤和出土的陶片的性質特徵來看,應屬裴李崗文化類型的遺物,距今已有7000~8000年的歷史。這是信陽地區最早的歷史見證,也是信陽農業最早的見證。據考證屬裴李崗文化分佈的最南緣,爲研究潢川縣悠久的歷史和探討裴李崗文化向南分佈的範圍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

霸王臺遺址雖經2000多年的風雨侵蝕,仍保存完整。址內實物標本豐富。已引起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現已劃定保護範圍。

潢川縣人民委員會(61)會文字第3號文件公佈爲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1986)111號文件公佈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霸王臺村:霸王臺村位於張集鄉政府北部2.5公里處,交通便利,北鄰312國道,桃雙公路貫穿霸王臺村。轄17個村民組,全村耕地總面積2800畝,人口2300人,480餘戶。霸王臺村現有小學一所,標準化衛生室一箇,村部建有標準化文化廣場,全村已實現“水通、電通、網絡通”三通,以傳統的農業種植爲主,主要農產品有水稻、小麥、油菜,同時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大力推廣“蝦稻共作”模式的…… 霸王臺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