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區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旅遊攻略

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潘集“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又名潘集區革命歷史紀念館,位於潘集區潘集鎮街道北。該園始建於2002年7月,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2005年9月2日正式開園。2011年進行了改擴建,總投資近200萬元。

紀念園主要由石雕牌坊門、主紀念碑、輔碑、潘集地區革命歷史紀念館及園林綠化等部分組成。牌坊大門、主紀念碑上面分別刻有原省人大、省新四軍研究會領導王光宇、鄭淮舟等題寫的碑文。

“潘集地區革命歷史紀念館”是園林的主題建築,坐落在紀念園東端,建築面積300平方米;館名由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新四軍歷史研究常務副會長鄭銳題寫。展館內展出內容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喚起民衆》,反映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我黨在潘集地區活動情況;第二部分《抗日烽火》,主要反映抗日民主政府及根據地建設情況;第三部分《迎接黎明》,主要反映解放戰爭時期,潘集地區軍民同國民黨反動派鬥爭及支援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情況;第四部分《今日潘集》,反映翻身得解放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重整舊河山建設美好新潘集的偉大成就及改革開放後潘集地區巨大變化。

抗日戰爭初期,中共鳳臺縣委從1940年7月至11月,建立了以潘集爲中心,東至高皇、北到萬福集、西至上塘、南至架河約630平方公里、20萬人的抗日民主根據地,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淮南這塊土地上第一個建立起來的唯一的革命根據地,把鳳台、懷遠、蒙城根據地聯成一片,沉重打擊了當時在淮上地區猖獗的日僞軍,成爲發展華中、東進蘇北、南進淮南的重要樞紐。

爲發揚革命傳統、教育後代,在潘集區新四軍研究會倡議下,潘集區委、區政府在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遺址建設“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

紀念園先後被市命名爲“淮南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淮南市國防教育基地”、“淮南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被共青團安徽省委員會、少先隊安徽省工作委員會命名爲“安徽省少先隊教育基地”。2012年,紀念園又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爲“第四屆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園也是我區不多的3A級景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