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市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羣旅遊攻略

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羣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以餘姚梁弄爲中心的四明山革命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十九塊根據地之一,解決戰爭時期江南七大游擊區之一.被黨和國家列爲全國重點建設的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被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旅遊局命名爲“浙江省百萬青少年紅-旅經典景區”。

1945年4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十九個大的解放區,其地域包括遼寧、熱河、察哈爾、綏遠、陝西、甘肅、寧夏、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其中所說的浙江,就是指浙東敵後抗日根據地。

浙東敵後抗日根據地,是華中八大戰略之一,是華中抗日的東南前哨地,它包括四明、會稽、三北(餘姚、慈溪、鎮海三縣以北地區)和浦東四個地區,位於杭州灣兩岸,滬、杭、甬之間,東瀕東海,南迄東陽至寧波公路,西跨浙贛鐵路金(華)蕭(山)線兩側,北達黃浦兩岸地區。擁有四百萬人口,一萬餘人的抗日武裝。

“皖南事變”後,黨中央和毛主席對新四軍在華中作戰的戰略部署作了新的安排,明確指出:浙東方面力量素來薄弱,總指揮部應增闢這一戰略基地。華中局爲貫徹這一指示,將開闢浙東、浙西兩地工作的任務交給蘇南區黨委書記譚震林負責。1941年5月至9月,新四軍軍部和華中局派遣武裝部隊分七批共900餘位指戰員,從浦東南渡杭州灣到浙東三北地區,與浙東抗日自衛武裝一起開展抗日鬥爭。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先後派譚啓龍、何克希、顧得歡、張文碧、劉亨雲、連柏生等一大批幹部和武裝到達浙東、領導浙東的抗日鬥爭。1942年7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成立由譚啓龍任書記,何克希、顧得歡、楊思一、劉亨雲等爲委員的浙東區黨委,指揮浙江敵後的武裝。

1943年4月,梁弄解放。中共浙東區委、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部等黨政軍進駐梁弄橫坎頭村。在中共浙東區委的領導下,以四明山爲根據地,以梁弄爲指揮中心,經歷大小戰鬥643次,攻克縣城2座,攻克敵僞據點110多箇,斃傷日軍610人,俘虜日軍21人,斃傷汪僞軍3062人,俘虜僞軍5540人,解放同胞400萬人。抗日武裝力量由最初的900人發展成爲15000餘人的新四軍浙東縱隊,同時開闢和建立4個專區,16個縣級政權。

解放戰爭時期,四明山是江南七大游擊區之一。抗戰勝利後,爲實現全國和平,新四軍浙東縱隊於1945年9月底奉命北撤,只留極少數骨幹堅持浙東地區的鬥爭。在華中局指示下,浙東工委和四明山工委領導四明山地區革命武裝和人們羣衆與敵人開展了100餘次大小戰鬥和反清剿艱苦鬥爭,恢復了根據地,並建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浙東第二縱隊,下轄金蕭、會稽、臺屬、四明、路南和浙東主力共6個支隊,統一指揮浙東地區的解放戰爭。在蔣介石老巢堅持鬥爭,成爲蔣介石心頭的一把利劍,牽制了部分國民黨軍隊力量,爲全國的解放戰爭勝利立下了功勞。

精品線路:

二日遊

線路一:

第一天:紹興魯迅故里——周恩來紀念館,宿餘姚

第二天:餘姚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紅色古鎮梁弄——紅色古村橫坎頭(浙東革命根據地)

橫坎頭村:橫坎頭村位於餘姚市西南部,梁弄鎮南首,旁接省道滸溪線,距梁弄鎮2公里,餘姚市區25公里,寧波市區48公里。村內有0浙東區黨委舊址、浙東行政公署、浙東抗日軍政幹校、浙東銀行、浙東報社等舊址,享有“浙東紅村”之稱。村域面積6.6平方公里,下轄6個自然村,人口2509人,現有農戶871戶,耕地面積1003畝,山林面積5985畝。村三套班子成員9人,2007年9月,…… 橫坎頭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