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爾縣穹窿銀城旅遊攻略

穹窿銀城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穹窿銀色城堡是最著名的古象雄遺蹟。

古象雄王國分上、中、下3門的上門所在地,有古象雄18王國的城堡之首象雄銀城遺址。據記載,苯教創始人大覺者西繞米襖誕生於公元前16017年。據《萬部論》記載,大覺者西繞米襖騎着大鵬鳥到世間去傳法,第一個降在象雄地方,故有苯教之早象雄之說。那時象雄國王也稱爲象雄苯教王。在此修建宮殿,宮殿周圍修建十八個小殿,十八個小殿周圍修建了三百六十神殿,神殿周圍又修建了一千零八個供塔。穹隆銀城地基爲金、四壁爲銀、門門爲鐵、四門爲海螺、四角爲瑪瑙、女牆爲銅等。在所有苯教修行地中最爲著名和最有福報的聖地。

古象雄王國都城

穹窿銀城,是西藏傳說中的象雄都城,在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門士鄉卡爾東城址,位於海拔4400米的卡爾東山頂,面積10餘萬平方米。2012年6月—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聯合對“瓊隆銀城”及故如甲木墓地進行了測繪和試掘。

據漢文和藏文典籍記載,古象雄王國在7世紀前達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記載,根據軍隊的比例,象雄人口應不低於1000萬。後來,吐蕃逐漸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紀,徹底征服象雄古國。此後,象雄文化漸漸消失。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雍仲本教的文獻被專家稱爲“象雄密碼”。《吐蕃王統世系明鑑》記載:“自聶赤贊普至墀傑脫贊之間凡二十六代,均以雍仲本教護持國政。”而當時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於苯教經書典籍的書寫。

據《西藏王統記》《朵堆》等典籍記載,象雄人辛饒彌沃佛祖對過去原始苯教進行了許多變革,創建雍仲本教,被稱爲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饒彌沃佛祖首先創造了象雄文字,並傳授了“五明學科”:工巧明(工藝學)、聲論學(語言學)、醫學、外明學(天文學)和內明學(佛學)。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苯教”的傳播爲主線而發展起來。

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着本教的傳統。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遺俗。

象雄文化

提起充滿神祕色彩的象雄古國,也許很多人並不瞭解,甚至會感到陌生。古絲綢之路上的風沙穿越千年,將這段公元7世紀之前的歷史塵封於雪域高原之上。然而,作爲西藏文化和雲南納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融合了中原、西亞和南亞三大文明精華的古象雄文明,時至今日卻還依舊閃耀着光輝。

作爲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於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對於古象雄文化來說,要使其“活起來”,無法繞過一部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書——《象雄大藏經》。然而長期以來,因其缺乏漢譯版本,致使我國對象雄文化的研究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相比之下,國外對象雄文化的研究和重視程度已走在前面,催促着我們去挖掘和梳理這一寶藏。

2013年7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一箇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的《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就此展開。據介紹,《象雄大藏經》內容原本篇幅浩大,歷經數千年歲月變遷,其中一些內容已軼失不存,現存178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26部,《庫》8部。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白庚勝認爲,《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不僅將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還將揭示古中國與古印度、古波斯,甚至與古希臘之間文明及文化互相影響、融合的歷史。

古象雄文明

在富饒燦爛的藏族文化遺產中,輝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雍仲本教”的傳播爲主線而得到發展,由於苯教文明產生的年代久遠,傳播地域廣闊,對藏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都有着極其深遠的重要影響。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連許多西-自己都不瞭解。他們只認爲印度文化對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響,“所有來自印度的文化”都具有偉大的價值,並且錯誤地認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東西對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沒什麼貢獻和價值。

就連很多-自己也都誤認爲,在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沒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後等等。這種荒謬的說法被一些正統的狂熱者宣揚了數箇世紀,正是由於這種狀況的長期延續,導致了西藏真實歷史和本土文化的遺失,同時也限制了學者們對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興趣,但此狀況已經有所改變。

據考古學家們的探索發現,藏族同胞族在青藏高原的發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經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歷史了。那麼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思索這樣的一箇問題:“久遠古老的藏族同胞文化,它的源頭究意在何方?”

答案是:就在西藏古老的本教!

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副主任欒建章曾撰文評價象雄文明及本教的歷史意義: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要瞭解西藏文明,必先瞭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傳佛教,也必先研究雍仲本教。否則探究愈深,離-可能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