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縣紅崖老巷子民俗村旅遊攻略

紅崖老巷子民俗村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紅崖老巷子即六盤人家紅崖民俗文化村,位於城關鎮紅崖社區,緊臨青蘭高速隆德出口,距縣城1公里,總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近年來,隆德縣深入挖掘紅崖村的人文歷史、民俗特色、建築風格等元素,整合資源,着力推進旅遊發展。一是以“千年隆德縣,百年老巷子”爲主題,在保留古村落原始特徵和原住民生活、生產場景風格的基礎上,深度挖掘“坊文化”,改建成老巷子一條街、客棧、茶館、酒吧、老戲臺、老磨坊、老水井等景點設施,發展書法、繪畫、剪紙、刺繡等經營戶9家、美術館1處,着力打造非遺小鎮。二是以打造“紅色旅遊景區,保護歷史文化名村”爲理念,建設紅崖泉、古鐘石階、紅軍牆、紅二十五軍先遣團黨委會議遺址、紅軍小廣場以及民俗文化牆、景觀雕塑、造型、園林小品等20餘處,可全面體驗紅色革命文化。三是以“食”文化爲內涵,建成小喫廣場,發展老巷子福煦菜、老巷子農家大竈臺、禾園等農家樂27家。紅崖老巷子是體驗鄉土風情、瞭解民俗文化、感受農耕生產、記住鄉音鄉愁的絕佳去處,被遊客譽爲“六盤山第一村”。

村內有一條長200米的老巷子,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現存10個農家樂院落,老戲臺、老磨坊、老水井等古鄉村建築。

解放前的紅崖村,曾數次成爲爭奪隆德縣城的戰爭指揮中心,其中宋金爭奪德順郡之戰、成吉思汗拔德順州、李自成攻佔隆德城等,都曾在紅崖村安營紮寨,指揮戰事。1935年秋,紅二十五軍長征途徑隆德,其先遣部隊宿營紅崖村,召開黨委擴大會議,研究部署工作,爲該村留下了鮮明的紅色革命文化印記。

近年來,隆德縣依託紅崖村厚重的歷史文化、獨特的建築風格,以“千年隆德縣,百年老巷子”爲主題,以打造“紅色旅遊景區,保護歷史文化名村”爲理念,保留古村落原始特徵,改建成目前老巷子一條街、家庭客棧、茶館、酒吧、農家樂、老戲臺、老磨坊、老水井等景點設施;建設紅崖泉、古鐘石階、紅軍牆、紅二十五軍先遣團黨委會議遺址、紅軍小廣場、民俗文化牆、景觀雕塑、造型、園林小品20處;新建入口大門、停車場等10餘處建築;完善了供電、供排水設施,實施綠化美化工程,切實讓旅客體驗“喫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觀田園風光、賞民間文化、聽紅軍故事、看民俗表演”爲一體的農家樂一條街。如今,步入老巷子,別具一格的建築及極致優美的農村風光讓遊客留戀,老巷子,正成爲隆德一箇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一句“我在老巷子等你”正成爲吸引遊客前來遊玩的最響亮口號。

根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及評定細則,經固原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老巷子達到國家3A級旅遊景區標準,確定爲國家3A級旅遊景區。

2011年,爲加強對古村落的保護,我縣對老巷子進行了修繕和改造,重建了烽火臺、東西村門等部分已倒塌的基礎設施,盡最大可能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格。遍佈老巷的耙、犁、耱、叉等保留了農耕文明的痕跡;石磨、石盤、古井、古柳、老鍾等顯現了千年老巷的滄桑;書畫、石匾一條街、停雲美術館、廊亭書畫、張氏書法藏館、老巷子風情剪紙等彰顯了藝術之鄉、書法之鄉的魅力。自2017年老巷子對外開放以來,便被稱爲寧夏最美的巷子。經營以來共接待遊客70餘萬,經營性收入達700多萬。

紅崖社區:紅崖社區…… 紅崖社區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