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區延安鳳凰山麓革命舊址旅遊攻略

延安鳳凰山麓革命舊址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鳳凰山麓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舊址,位於寶塔區鳳凰山腳下,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此居住,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後的第一個駐地。1937年1月13日,毛澤東、張聞天、朱德等進駐延安,當晚下榻在延安抗日救國會住地羅廷楨院。19日,中共中央事務機關安排毛澤東離開羅家院,住進鳳凰山下李建堂的石窯裏。1937年2月9日晚,毛澤東會見了第一個進入延安採訪的中國新聞記者、《大公報》記者範長江,與之通宵長談。範長江後將採訪所得整理爲《陝北之行》發表,範長江記道:他那個窯洞,除了一箇大炕之外,還有一張木椅,一張桌子,一條木凳,一盆木炭。木桌上放了許多紙條,還有經濟學和哲學書籍,桌上燃起油燭。他對於窯洞發生了感情,因爲它冬暖夏涼,適宜居住。”毛澤東致信感謝。3月1日,毛澤東參見了美國作家史沫特萊女士。

範長江提及的那把木椅,現仍陳列於鳳凰山麓毛澤東舊居。當年,窯主李老太太見毛澤東通宵達旦地工作,卻沒有舒適的坐椅,就把自家的一對木圈椅送給毛澤東使用。不久,他移居吳家窯院時,要歸還木椅,李老太太硬是要他帶上。於是這對木椅伴隨毛澤東在鳳凰山麓度過了許多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毛澤東遷往楊家嶺前夕,該椅物歸原主。胡宗南軍進佔延安後,該椅被搜擄去。延安光復後,李老太太在敵師部駐地找回這對木椅,珍藏起來。1956年,她將這對木椅送延安革命紀念館。1959年,其中一把在此處展出。

6月下旬,毛澤東移居200米遠的吳家窯院,即現在開放的毛澤東舊居.該院系前後兩院,後院有三孔石窯,一門兩窗,中間一孔是會客室,左右有過洞同另外兩孔窯洞相連,左爲毛澤東寢室、右爲辦公室和書房。裏面陳設有木質辦公桌椅、櫃子、兩隻小鐵皮文件箱、木澡盆等。西窯壁上陳列毛澤東寫作《論持久戰》的照片;東窯壁上陳列毛澤東指夾香菸讀報的照片;中窯西壁上陳列毛澤東與印度援華醫療隊交談的照片,東壁懸掛毛澤東與白求恩會談的油畫,正中陳列毛澤東與賀子珍合影照片。1937年10月,賀子珍離開延安赴西安,後去蘇聯看病。次年11月毛澤東與軍委辦公室祕書-結合。窯前櫥窗陳列着毛澤東與周恩來合影照片。前院有炊事員和工作人員的住房,豎立三個櫥窗,分別陳列着毛澤東和江西寧都起義部分同志、毛澤東和井崗山部分同志、毛澤東和參加秋收起義部分同志合影照片。前者毛澤東題字:“以寧都起義的精神用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戰無不勝的”;後者毛澤東題字:“1927年秋收-成立工農紅軍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至今尚存之人約數十人,此爲一部分。1937年5月於延安城。”參加合影的有:賴傳珠、張宗遜、孫開楚、賴毅、譚冠三、胡龍奎、楊立三、陳伯鈞、毛澤東、龍開富、周昆、譚希林、羅榮桓、譚政、劉型、楊梅生、胡友才、賀子珍。1937年10月,毛澤東在此接見了英國記者貝特蘭。貝特蘭在日記中寫道:“我遇到的人當中,沒有誰能像他那樣使我如此強烈地感受到智慧的能量……”1938年3月,又會見了加拿大共產黨員、名醫白求恩大夫。白求恩在日記中寫道:“我現在明白爲什麼毛澤東同志那樣感動每一箇和他見面的人。這是一箇巨人!他是我們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在此居住期間,毛澤東寫下了《實踐論》《矛盾論》《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反對自由主義》《國共合作成立後的迫切任務》《陝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佈告》《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戰爭與戰略問題》等著作。

朱德舊居位於舊址南邊,院內有面向東南的三孔石窯,爲一門兩窗,正中窯額刻有“泰伯貽謀”四字,系原窯主吳氏長子之居。東邊一孔是辦公室,裏面靠窗有一土炕,上有木桌凳,壁上陳列有朱德着紅軍服的照片;中間是會客室,牆上掛着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林伯渠在鳳凰山合影的照片;西邊一孔是朱德的臥室,也是周恩來回延安時的住所。1937年1月。朱德在此會見了史沫特萊女士。她於3月開始收集資料,記錄了大量同朱德的談話內容,後寫成《偉大的道路一朱德將軍的生平和時代》一書。參加國共合作談判的周恩來經常往返於西安和延安之間。1937年4月,在甘泉湫沿山峽口遭土匪襲擊,周恩來倖免於難。朱德送給他的一條軍用毛毯被土匪亂刀砍破。9月,朱德赴山西前線,周恩來又把這條被鄧穎超縫補好了的毛毯回送給朱德。一條毛毯幾經磨難,卻凝結着戰友問親密的情意。

毛澤東舊居與朱德舊居之間有一小四合院。院內有3孔坐西面東的石窯和l4間瓦房,這是紅軍總參謀部舊址。總參謀長劉伯承和蕭勁光、滕代遠、彭德懷曾先後在此居住。院中坐北朝南一座寬敞、氣派的大瓦房,系作戰研究室。總參謀部舊址門外,有一株高大蔥鬱的槐樹。當時,騎馬的紅軍幹部來此,常把馬栓在樹上。樹皮被馬啃掉一片。朱德見狀,用毛筆在被啃處書寫了“禁止繫馬”4字。從此,再無人在樹上栓馬,樹越長越茂盛。朱總司令愛護一草一木的崇高品德也在延安人民的心中紮下了根。

中共中央在這裏居住期間,正是土地革命向抗日戰爭的戰略轉變時期,並度過了抗日戰爭的第一個階段——戰略防禦階段。中共中央正確把握歷史機遇。審時度勢,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爲迎接中國革命新的歷史時期,從政治上、組織上作了充分準備,順利實現戰略轉變。

1937年3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對張國燾另立中央0紅軍的錯誤進行了系統的批評和總結,史稱“延安會議”,會議作出了《關於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議》,保證了黨和紅軍的團結和統一。1937年5月,中共中央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毛澤東作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和《爲爭取千百萬羣衆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的講話,接着中共白區工作會議召開,劉少奇作了《關於白區的黨與羣衆工作》的報告,這兩次會議爲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作了政治上、組織上的準備。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馮家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洛川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爲全黨和全國人民指明瞭鬥爭方向,爲抗日戰爭的順利發展奠定了基礎。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軍委書記爲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爲副書記。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鳳凰山麓召開會議,會議決定中央-不設總書記.由-實行集體領導,中央-成員有張聞天、毛澤東、王明、陳雲、康生。1938年9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在橋兒溝召開。毛澤東作了《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會議批准了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央政治局路線,基本上克服了王明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統一了全黨的步調,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迅速發展。中國共產黨更加成熟。

1937年8月,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在這裏發佈紅軍改編的命令,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下轄三個師,朱德任總指揮。9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首府延安。

在這期間,193"7年lo月,邊區高等法院審理了“黃克功案件”。抗大第三期第六隊隊長黃克功是一名久經沙場,爲革命出生人死的共產黨員,因與陝北公學學員劉茜戀愛遭到拒絕,竟槍殺劉茜,被邊區高等法院判處死刑。黃克功緻書毛澤東:“法庭須姑念我十年艱苦奮鬥,一貫忠於黨的路線,恕我犯罪一時,留我一條生命。”毛澤東即召集中央政治局和軍委會議,審查同意處以極刑。毛澤東致信審判長雷經天:“共產黨與紅軍,對於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這位本可以成爲將軍的青年後被葬於清涼山,成爲延安時期因刑事問題而被執行死刑的高級幹部中的第一人。此案也成爲邊區政府嚴肅執法的一箇範例。

1938年11月20日,日本侵略軍飛機首次轟炸延安,舊城毀壞嚴重。中共中央、毛澤東等領導人遂連夜遷往城北楊家嶺。

鳳凰山麓舊址,不僅是一處革命紀念地,其保存完好的建築設施,還充分體現了陝北民居的特徵,特別是其窯院結合的四合院建築佈局,爲典型的富庶人家住宅形式,窯爲主室,瓦房爲廂,窯前有高臺石階,青磚門廊,門前照壁,院內石碾、石磨,鏤花門窗,無不具有鮮明的陝北風情。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 毛澤東詳細信息++

無產階級革命家張聞天曾就讀於六里浦東中學的張聞天,1900年8月生於浦東一箇農民家庭。就學時開始接觸馬列主義,“五四”時期成爲新文化運動的熱情戰士。1924年張聞天旅美回國,在“五卅”-中加入中國共產黨,踏上職業革命家的道路。1931年任中央宣傳部部長、政治局常委,進入黨中央領導核心,1934年1月,他隨臨時中央遷往江西瑞金。在1959年廬山會議上,張聞…… 張聞天詳細信息++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0戰爭。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927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 朱德詳細信息++

範長江(1909-1970),原名範希天,四川內江市東興區(原內江縣)田家鎮趙家壩人。26歲時,以長江筆名寫作,成爲著名的新聞記者。他創造了中國新聞史上的三個第一:第一個真實報道紅軍長征;第一個揭示西安事變-;第一個採訪“紅都”延安,報道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1937年創立中國青年記者協會,1938年與胡念之等創辦國際新聞社,1939年加入中國共…… 範長江詳細信息++